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刺激(OS)单用或联合应用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效果和优劣.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分为4组: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口腔刺激组(OS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刺激组(NNS+OS组)和对照组.结果 ①各干预组喂养过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OS组喂养过渡时间同NNS组和OS组比较均缩短,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和OS的联合组上述指标高于NNS和OS单用组,但各干预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NNS组、OS组和NNS联合OS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联合OS更有利于缩短鼻饲喂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比,且并未增加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影响,以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直接胃管推注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记录早产儿出生时体重,生后3d与7d体重变化,餐后呕吐及餐前腹胀情况。结果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组患儿生后3d与7d体重下降,呕吐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干预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一组43例、观察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一组采用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观察二组采用5 min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表现(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喂养进程(开始喂养时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及体重增长情况(开始干预时体质量、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等。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喂养成效、摄入奶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及从干预到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在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cile法及Lessen法两种口腔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吸吮技能,临床效果相当,但Lessen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更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鼻伺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和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头围、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有助于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熊凤霞  李海香  杜佩珍  王霞 《妇幼护理》2022,2(21):4947-4949
目的 探析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对增加生理稳定性和体质发育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5 月至 10 月收治的 80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对照组 40 例给予常规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组 40 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 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的并发症、临床指标和生长发育。结果 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及腹胀的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排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胎粪排尽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非营养性吸吮组鼻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住 院期间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生 理稳定性,促进体质发育。  相似文献   

7.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日增长量、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并统计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日增长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促进胃潴留消失,缩短早产儿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提高早产儿体质量日增长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775-1776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66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抗感染、鼻饲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结局(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3个月后体质量),以及3周内早产儿口腔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儿3周内呕吐、腹泻、口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为早产儿的有效辅助喂养方式,可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功能,缩短鼻饲至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2月我院6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开奶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开奶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成熟,并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文琼仙 《护理学报》2003,10(5):9-10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微量奶液(2~5ml)吸吮,对照组不给予微量吸吮,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进食后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结果:干预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能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促进消化功能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 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 min进行12 min的口腔刺激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美英 《妇幼护理》2023,3(6):1375-1378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俯卧位重力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32 例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6 例。对照组患儿 通过俯卧位重力呼吸喂养,观察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及俯卧位重力喂养。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喂养不耐受和排便 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儿出生 2 周后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情况、胃液 pH 值和肠鸣音次数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耐受的情况更少,且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和俯卧位重力喂养,有助于改善生长发育,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胎龄≤34周,体重≤1500 g的10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诱导非营养性吸吮配合口腔运动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膈肌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进度、喂养效能、不同时间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及3、6月龄时Infanib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肠外营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喂养开始时纠正月龄、独立经口喂养时纠正月龄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效率、经口喂养开始时奶摄入量比例、独立经口喂养时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独立经口喂养时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及吸吮时血氧饱度最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月龄、6月龄时干预组Infan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运动干预联合吞咽、膈肌训练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促进患儿早期独立经口喂养及后需神经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经口喂养早产儿护理中实施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对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经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与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喂养成效与摄入奶量比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喂养与口腔按摩联合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喂养能力,缩短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6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早产儿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胃肠道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喂养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6.4%)较对照组(81.8%)低(P<0.05),每日摄入更多奶量(P<0.01),更早达到足量喂养(P<0.05),更快恢复出生体重(P<0.05),每日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亦大(P<0.01)。[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黄桂娟 《妇幼护理》2021,1(2):400-402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50 例早产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 7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 合体位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喂奶量恢复时间更快,胃管留置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现象发生率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1.33%(P<0.05)。观察组出生 1 个月后的体重、头围及身长等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 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P<0.05)。结论 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后可提 升早产儿喂养效果,改善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产儿按入室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腹部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排便情况、摄入奶量、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血糖、喂养耐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排便次数多,胎粪排尽时间短,摄入奶量明显增加,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喂养不耐受及血糖异常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