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也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整体功能衰退、器官合并症增多、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护理难度增加, 且我国尚缺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规范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 制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 围绕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与观察、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 以指导临床实践, 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B组,157例)、高风险术后未转入外科ICU(SICU)组(C组,23例)、高风险术后转入SICU组(D组,52例)。对各组并发症、病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 (1)A、B、C、D组DORSSSP预测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2例、60例、14例、31例,各组实际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13例、16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2)A、B、C、D组DORSSSP预测死亡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2例、4例,各组实际死亡例数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腰椎椎管狭窄行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255例;年龄68~85岁[(76.3±7.2)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VCF, 将患者分为AVCF组(67例)和非AVCF组(2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文化程度、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0.01), 而性别、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与老年腰椎椎管狭...  相似文献   

5.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基础代谢率下降、骨折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代谢减弱, 加上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还会导致其病死率升高。因此,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十分重要。目前,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 为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从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监测等方面提出14条推荐意见,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提供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致残、致死率高, 需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包括髓内与髓外固定, 但均无法避免术后内固定切出或穿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尖顶距学说曾被认为在避免内固定切出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核心观点认为尖顶距≤25 mm时可最大限度避免螺钉切出。但临床工作中符合尖顶距学说的内固定也存在切出和Z字效应并发症, 对此临床缺乏合理解释。笔者结合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和支撑牵张效应, 对尖顶距学说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 为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中华  陶伦  刘载阳  李阳  李杰  张珺  张峡  王敏  李长青  陈光兴  杨柳  张大伟  曹晓瑞  张国强  李凭跃  包倪荣  李川  周胜虎  常正奇  吴波  钱文伟  王卫国  吕明  唐浩  李虎  何川  陈云苏  李慧武  胡宁  聂茂  谢峰  曹治东  康鹏德  斯焱  朱晨  许伟华  刘先哲  毛新展  谢杰  张晓岗  胥伯勇  杨佩  王伟  李晓峰  冯尔宥  张振  刘保一  马建兵  李辉  马元琛  孙立  张志峰  耿硕  黎观保  王禹基  李二虎  周宗科  黄伟  周一新  曹力  柴伟  熊雁  张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  全军骨科专委会青年关节学组  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11)
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 医院资源消耗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结果和转归欠理想。髋关节置换术(HJA)是当前治疗老年FNF的主流方法, 但传统的手术入路和技术方法仍然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 如脱位、跛行、肢体不等长等。近年来, 直接前路(DAA)-HJA成为关节置换领域的新方法。DAA入路由于通过神经肌肉间隙完成手术, 符合软组织保留和术后加速康复理念, 可提升HJA治疗老年FNF的临床效果。但DAA-HJA治疗老年FNF的标准技术与规范流程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关节学组、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老年股骨颈骨折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23版)》, 主要针对DAA-HJA在老年FNF中应用的适应证、手术设计与假体选择、手术技术与操作流程、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诊疗理念, 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8.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RFD)是一种罕见的损伤, 常合并骨、关节及韧带多个结构的破坏, 若诊疗不当将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准确诊断、识别及修复具体损伤的结构是临床诊疗的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关RFD的临床诊疗文献多为个案或系列病例研究, 少有大宗病例的研究, 导致临床上对RFD的规范诊疗仍缺乏系统的认识, 诊断时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时易出现方法不当、修复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 笔者就RFD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RF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39卷第10期第880页1.4 统计学分析应改为1.5 统计学分析。特此更正并致歉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95例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72例, 女123例;年龄14~78岁[(46.3±14.7)岁]。136例接受V-ICPM(V-ICPM组), 根据监测情况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59例未接受V-ICPM(非V-ICPM组), 行常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DC)、脱水渗透治疗的比率, 质量分数20%甘露醇、30 g/L高渗盐使用时间, 出院后病程中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10 mm、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及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9±2.1)个月]。住院期间V-ICPM组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比率为35.3%(48/136)、DC比率为8.1%(11/136), 低于非V-ICPM组的47.2%(75/159)、22.0%(35/159)(P<0.05或0.01);两组脱水渗透治疗比率、甘露醇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脊柱骨折多为不稳定性损伤, 骨折累及三柱。AS合并脊柱骨折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骨折断端持续应力, 后期可能导致假关节形成、进展性后凸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 AS合并脊柱骨折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其治疗上, 更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 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前路手术因其固定不牢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 仅用于少数AS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前后路联合术式稳定性好, 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手术创伤。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应用较广, 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后路经皮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此外, 机器人辅助和导航技术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率。因此, 笔者就AS合并脊柱骨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优化其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胎盘样变形(PTL)患者。男, 61岁, 体检发现肺结节。CT平扫示右肺上叶前段纵隔旁胸膜下见类圆形薄壁囊腔影, 囊外壁光整, 囊腔内见1个分叶状实性结节影, 增强扫描结节呈明显的延迟强化, 密度欠均匀, 周围囊壁未见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PTL。  相似文献   

13.
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是由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的肺结节筛查分类系统。自2014年第1版Lung-RADS 1.0发布以来, ACR分别于2019及2022年对该系统进行了更新。Lung-RADS 2022版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了胸膜旁结节、气管内结节、非典型肺囊肿、疑似感染或炎症发现的专门分类;增加了生长、S修饰词的定义及生长缓慢的实性、部分实性以及磨玻璃结节的定义和管理指导;提出了肺结节管理应注意随访检查时间;对Lung-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管理作了调整;删除了\"恶性肿瘤风险\"一栏;扩充了附录内容, 并对这些变化作出了相应注释。本文旨在对以上更新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读和讨论, 并附部分典型CT图像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4.
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外力导致,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伤后及时、明确的骨折诊断对确定创伤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医学影像学是骨折诊断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但影像造影不清、影像数量过多及医师的主观性阅片均会降低诊断效率, 影响后续治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骨折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减少由于骨折影像造影不清晰所导致的漏诊、误诊, 展现出了良好的诊断能力。笔者就深度学习技术及其在骨折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深度学习技术在临床骨折诊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0例, 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 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 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 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 两组肩关节各...  相似文献   

16.
该文报道1例肺部原发性多发纤维腺瘤合并气胸患者。女, 49岁, 胸部CT检查偶然发现双肺多发占位, 边缘光整, 部分病灶内见裂隙状气体密度影。1年后出现气胸, 增强CT示肺内软组织密度肿物明显强化。遂行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为肺多发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情况及预测中国老年人2020—2024年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 为制订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的死亡数据, 计算2004—2019年总体及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段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4.8.0.1统计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结果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2 908人上升至2019年的23 709人;死亡率从2004年的51.89/10万上升至2019年的67.74/10万;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5, P>0.05), 其中 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APC=1.66, P>0.05), 2010—2013年呈下降趋势(APC=-9.67, P>0.05), 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83,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民航招飞现行眼科标准中,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的准确性, 评价现行招飞标准中\"超出标准0.75 D及以上\"为评定界限的合理性, 并为调整招飞屈光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至2021年参加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地区招飞体检的学生, 包括高中生及大学生改飞行驾驶的学生;收集其散瞳前电脑验光及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 以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自变量拟合回归模型, 用于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结果共纳入参加招飞体检学生2 567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18.20±1.47)岁。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与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存在高度相关(rs=0.856, P<0.001)。依据回归模型计算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预测区间,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可解释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变异程度的80.5%。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7.000, +1.500]D时, 该模型预测准确率≥83.3%, 拟合效果较好。当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高于-6.125 D时, 95%预测区间值均高于-4.500 D, 即超出招飞标准。结论对于近视学生, 散瞳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胫骨远端后外侧入路术对Pilon骨折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接受胫骨远端后外侧入路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89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行常规抗生素、血管扩张等药物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 d接受高压氧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线模糊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及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h VAS、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 2组患者VAS与术后12 h相比均有下降, AOFAS评分均有上升, 但观察组改变程度更为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胡衍  王栋梁  陈晓  施忠民  周凤金  张建政  陈雁西  曹烈虎  王思成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韩庆林  李明  陈晓涛  顾峥嵘  黄标通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志伟  禹宝庆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刘曦明  周强  牛丰  杨伟国  张文财  陈世杰  贾金鹏  杨强  沈涛  于斌  张鹏  张勇  苗军  孙廓  林浩东  俞银贤  王金武  陶坤  万大千  王蕾  马昕  易诚青  刘宏建  张堃  刘国辉  张殿英  侯志勇  翁习生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4)
肩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术后常出现内固定失败、肱骨头缺血坏死、上肢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 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运动健康。相比骨量正常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复杂、愈合慢、康复效果差, 临床处理更为棘手, 且目前国内尚无该类骨折诊疗的指南或共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从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诊疗理念, 改善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功能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