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1例系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本例患者经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复发,通过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因子Ⅷ抗体清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显示利妥昔单抗可作为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患者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复发情况下的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既往激素和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10例SLE患者,予利妥昔单抗100mg,使用4次,同时仅联合使用激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妥昔单抗对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顽固性血小板减少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均显示有良好的疗效,且起效迅速.1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了泌尿系感染,1例在首剂利妥昔单抗治疗1周后猝死,但不能确定死亡原因与利妥昔单抗相关.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SLE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利妥昔单抗相关血栓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通过学习1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后出现严重血栓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了解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方法详细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 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后出现血栓的临床表现。结果该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PLT正常,狼疮不活动,但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SLE有效,但给予SLE合并APS患者使用时要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Evans综合征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兼有温冷双抗体Evans综合征更为罕见。文章报道了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首次非血缘脐血移植后发生植入失败,再次输入非血缘脐血植入后病毒感染下引发兼有温冷双抗体Evans综合征,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笔者建议对于移植后早期并发Evans综合征的患者在给予传统方案治疗效果差时,应尽早考虑血浆置换和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和序贯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探索半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的前景。选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狼疮肾炎患者, 18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 5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500 mg, 6个月后依病情需要按需使用。第1天和第14天同时给予80~120 mg甲泼尼龙, 后以1 mg/kg甲泼尼龙维持4周, 依病情酌情减量至维持量或停用。记录利妥昔单抗治疗后B淋巴细胞水平、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评分(SLEDAI-2K)。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基线期11例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 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12个月9例患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6.3±10.1) μmol/L 比 (162.7±58.6) μmol/L]; 12例基线期肾功能正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肾功能恶化。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4.00(2.00, 6.80)g 比 0.10(0.08, 0.40) g]。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7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和静脉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抗磷脂综合征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并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结果 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21~58岁,病程3个月~20年.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改善包括顽固性重度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狼疮肾炎等临床表现.4例患者在首剂利妥昔单抗应用后3周~5个月出现感染(包括带状疱疹1例次,单纯疱疹1例次,败血症1例次和肺部感染3例次),3例因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有效,但合并免疫抑制剂应用可能出现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种以微血管血栓形成为特点的累及多器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产生抗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3)抗体、补体过度活化、合并感染及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警惕TMA的发生。SLE合并TMA者病情危重,常规治疗应答差,及早开启血浆置换治疗、合理使用卡普赛珠单抗或依库珠单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文章旨在帮助风湿科医生了解SLE-TMA的研究进展,早期识别并及早启动个体化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导致口干、眼干等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但肾脏受累较为少见。最常见的肾脏损害类型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其次是继发于冷球蛋白血症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均可用于MPGN的治疗,而TIN对中到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在TIN中的治疗价值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1岁。因皮疹1年、水肿2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心脏、血液系统,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47×10^9/L,血肌酐586μmol/L,24 h尿总蛋白8.2 g。心脏超声示心肌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高压。予甲泼尼龙冲击(1 g,1次/d,3 d,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出现少尿、恶性高血压,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考虑继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血浆置换后可短暂缓解,但TMA仍反复发作,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 13)活性为100%,ADAMTS 13抑制物阴性。予利妥昔单抗(100 mg,1次/周,4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g,1次/d,3 d,静脉滴注),病情缓解。3个月随访时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223×10^9/L,血肌酐283μmol/L。SLE继发TMA时需评估ADAMT 13,其活性正常的患者治疗反应差。早期、积极治疗获得原发病缓解是关键,血浆置换有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介导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妥昔单抗介导的肺损伤发生率为10.4%,年龄是肺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肺损伤多发生于应用利妥昔单抗3个疗程后,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影像学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病,大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利妥昔单抗介导的肺损伤是利妥昔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诊断治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非典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TTP患者初诊时均无典型五联征,但均具备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病性溶血二联征。诊断确立后予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6例有效。1例死亡。2例复发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均完全缓解。结论:TTP患者早期快速诊断、经确诊立即应用血浆置换对降低TTP患者的病死率至关重要,联合糖皮质激素及CD20单抗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TTP患者的病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液置换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难治性AI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置换。观察两组临床体征、治疗疗效和并发症。收集患者血液并检测血液中FIB和D-D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3/50(86.00%)和46/5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34)。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均血浆FIB和D-D含量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更为明显,网织红细胞、胆红素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下降更为明显,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水平上升更加明显(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液置换治疗难治性AIHA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液FIB和D-D含量,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人,鼠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最近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利妥昔单抗能够有效减少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对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及在RA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阳文捷  林金盈  许力  黄向英  魏华萍 《内科》2009,4(5):734-73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老年人C0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每疗程化疗前即第1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2天开始化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每21~28天重复疗程,至少4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11,完全缓解4/11,部分缓解4/11,稳定2/11,进展1/11;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少数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皮肤潮红、血压升高、胸闷等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1例患者继发出现口唇疱疹。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B细胞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不良反应可为老年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适于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风湿科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SSc患者,按在0、2、4、24、48周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方案给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24、48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TT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男16例,女41例,中位发病年龄38岁,49例表现为三联征,22例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均值分别为(16.83±13.79)×109/L,(65.11±19.01)g/L和(1 169.69±668.27)U/L。外周血红细胞碎片比例为1.3%~31.0%。使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25/35)和100%(13/13);9例难治或复发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率为100%(9/9)。57例患者中,9例死亡,11例复发。死亡组与存活组在血红蛋白(P=0.027)、乳酸脱氢酶(P=0.024)、尿素氮(P=0.004)、年龄(P=0.009)、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0.037)、昏迷(P=0.023)和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TTP患者多数以三联征起病,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其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的患者,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有效率。神经系统症状不断加重是TTP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青岛的4家医院接受BR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  相似文献   

18.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进展较为迅速,属于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偏大,多见于50~60岁的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传统治疗采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CHOP)方案进行化疗,患者病情容易复发,并且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存活率不高。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DLBCL的治疗,改善了DLBCL的疗效及预后。本研究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R-CTOP)方案化疗与单用CTOP方案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例pSS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2例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2例为糖皮质激素依赖性血小板减少,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每周1次,共2次,同时联合泼尼松1~2 mg·kg-1·d-1治疗.观察血小板和外周血B细胞的变化.结果 4例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为(3 ~39)×109/L,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小板于1~2周内上升,3~8周内恢复至(107~241)×109/L,维持缓解27 ~52周.12周内泼尼松减为3.75 ~7.50 mg/d并维持.1例患者于第27周时复发,血小板降至47×109/L,再次静脉滴点利妥昔单抗100 mg,4周后血小板升至81 x 109/L.4例患者外周血B细胞降至(0.007 ~0.010)×109/L,但未达清除状态.输注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pSS继发血小板减少,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部分清除B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72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按2:1:1的比例随机分为500 mg利妥者单抗治疗组、1000 mg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所有患者同时服用MTX 7.5~20 mg/周,每24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于第1日和第15 日输注利妥昔单抗500 mg或1000mg或安慰剂.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CR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CR50、ACR70的比例,及DAS28的改善情况.结果 满足方差齐性,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方法,如不满足方差齐性,则采用秩转换检验方法.结果 共纳入22例DAS28>5.1的重度RA患者(女性占93%,平均年龄50岁,MTX平均服用剂量17.6 mg/周),有2例患者因疗效不佳退出,其余患者均完成了 4个疗程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在72周结束实验时,500 mg利妥昔单抗组达到ACR20的比例为80%,而1000 mg组达到ACR20的比例为60%,安慰剂+MTX组达到ACR20的比例为57%,同时各治疗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DAS28均较基线显著下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上乎吸道感染,其次是淋巴细胞下降及肝功能异常.结论 利妥昔单抗对RA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