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NRDS患儿66例,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和NCPAP组(34例),分别于入院0、12、24、72h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氧合改善情况、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治疗开始时(入院0h)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72h后PaO2、PaCO2、P/F、a/APO2均有改善(P均<0.05),且NIPPV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O2潴留、腹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开奶时间较NCPAP组提前。NIPPV组经鼻通气治疗失败后改为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了CO2潴留、腹胀的发生率,且开奶时间提前,降低了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与普通病房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NICU内曾使用或未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其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研究不同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是否影响痰培养结果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行痰培养检查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入住NICU的152例新生儿纳入NICU组,并按照是否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分为上机组90例(其中根据通气方式将仅给予CPAP通气的16例作为无创通气组,给予气管插管采用PC模式或高频通气模式的74例作为有创通气组),未上机组62例;将同期在普通病房住院未上机治疗的7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即普通组.运用x2检验,首先比较NICU组与普通组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然后比较NICU组内上机组与未上机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最后进一步上机组内比较无创通气组与有创通气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痰培养病原菌比较:(1) NICU组及普通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NICU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92.6%(150/162例);普通组68.7%(44/64例)x2=28.846,P=0.000];30株多重耐药菌均来源于NICU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18.5%(30/162例);普通组0,x2=13.666,P=0.000].(2)NICU组内是否上机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91.6%(108/118例);未上机组95.5%(42/44例),x2=6.805,P=0.224].上机组及未上机组均有多重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20.4% (24/118例):未上机组19.0%(8/44例)x2=0.095,P=0.826].(3) NICU内上机组不同通气方式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90.2%(92/102例);无创通气组100.0%(16/16例),x2=3.552,P=0.169].2.痰培养药敏结果:(1) NICU组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66.0%~100.0%),NICU组内有创通气组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环素敏感(敏感率100.0%).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有一定敏感性(敏感率60.0% ~ 100.0%).(2)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由于来源不同,同一细菌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率存在如下特点:来源于NICU组的较普通组敏感率普遍降低;NICU组内来源于上机组的较未上机组敏感率普遍降低;上机组内来源于有创通气组的较无创通气组敏感率普遍降低.(3)普通组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有一定敏感率(敏感率均介于50.0% ~ 7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环丙沙星均较敏感(敏感率均>70.0%).结论 NICU住院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5位是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NICU上呼吸机治疗、有创通气的患儿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用常规头孢、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疗效不佳,而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为主要考虑使用的药物;若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首选多黏环素治疗.普通组新生儿肺炎治疗时优先选择含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如果疗效不佳,则可考虑选择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NICU细菌定植及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2009年1-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65例新生儿入院时行痰培养,进行定植菌检测.机械通气患儿更换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常规留气管插管头行细菌培养.所有培养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住院时间>48 h的426例新生儿纳入医院感染调查,疑似医院感染时,根据临床表现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结果 465例新生儿行痰培养,72.7%(338/465例)有细菌定植,其中38.8%为正常菌群,61.2%为致病菌.定植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4%(53/426例),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1‰,呼吸机使用率为2.5%,VAP发病率为65.6‰.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有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无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P<0.05).结论 细菌(尤其是致病菌)定植在NICU很常见,革兰阴性细菌是常见定植致病菌,致病菌定植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对NICU住院患儿进行定植菌检测,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及,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也成为医院主要的获得性感染,是机械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VAP在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比例高达6.8% ~32.2%,VAP的发生延长了患儿住院时间,增加了患儿病死率和住院费用[1].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对VAP的诊断标准、高危因素、预防和治疗措施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NICU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NICU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0~ 2 0 0 2年 12年间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儿科中心NICU病房曾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资料。结果  12年间NICU病房收治的各类新生儿 10 2 38例中 ,行机械通气患儿 116 4例 ,5 83例 (976例次 )发生各类机械通气并发症 ,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 2 1例、败血症 2 6 5例、肺出血 10 9例、气漏 83例、颅内出血 5 2例、BPD 2 1例、NEC 16例。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体重呈负相关 ,与上机时间呈正相关。经治疗痊愈 4 2 6例、死亡 14 3例 ,放弃出院 14例。治愈率 73 0 7%。结论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与胎龄、体重和通气时间密切相关。感染仍为最多见的并发症 ,加强气道管理 ,做好隔离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聊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1年我院NICU收治的NRF患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组、33~36周组和≥37周组,对各组新生儿的围产期情况、疾病分布状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方式、通气时间、辅助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以反映我院NICU新生儿呼吸危重病的救治状况。结果 2年间我院NICU共收治新生儿3077例,NRF870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8.3%;主要原发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或)严重湿肺398例(45.7%),新生儿肺炎224例(25.7%),新生儿窒息163例(18.7%)。870例患儿中,早产儿502例,占57.7%;痰培养阳性157例,占18.0%;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99例(11.4%),合并气胸14例(1.6%);治愈558例(64.1%),好转105例(12.1%),死亡47例(5.4%),放弃160例(18.4%);住院时间(14.2±8.8)天。结论 NRF是本院NICU的重要疾病,原发病以RDS和(或)严重湿肺为首,足月儿RDS有增多趋势,与择期剖宫产、羊水污染有关,容易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应引起重视。开展针对早产儿及RDS救治的新技术有利于提高NRF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救治水平及管理手段的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机械通气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无创辅助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相关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 PAP)及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HHFNC)的原理、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2009年10月5日至11月15日期间我院PICU收治11例出现甲型H1N1流感样症状合并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甲型H1N1流感样患儿合并重症肺炎、ARDS,其中6例经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儿平均年龄3.9岁(10个月~11岁).所有患儿都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从发病到出现危重症状的时间为5~10 d.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目前全部病例存活,无一例死亡.6例机械通气患儿已有4例安全脱机,2例仍在机械通气中.结论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病初为流感症状,无特殊临床表现;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重症患儿以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婴幼儿可伴有嗜睡、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患儿肺部病变广泛,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纵隔及皮下气肿、ARDS甚或肺出血并随之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6例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及,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但其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也成为医院主要获得性感染并直接关系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目前治疗方法仍采取以改善通气为主的综合疗法,国内外近年研究认为沐舒坦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有明显疗效,但对于MAS的治疗报道较少.该研究旨在观察静脉点滴沐舒坦对MA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2例临床诊断为MAS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6例进行观察,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统计学方法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总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应用沐舒坦,可以明显缩短MAS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而且该药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探讨HHFN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分别行HHFNC和NCPAP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无创通气后的血气、无创通气时间、撤机失败率及鼻部损伤、腹胀和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撤机失败率、应用NCPAP/HHFNC后1 h的PaO_2和PCO_2值、PaO_2/PaO_2、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IVH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5.0%)低于NCPAP组(31.6%),P0.05;腹胀发生率(7.5%)低于NCPAP组(34.2%),P0.05。结论NCPAP和HHFNC均可在新生儿MAS并PPHN经机械通气撤机后序贯使用,具有确定的效果;但HHFNC更易使患儿耐受,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638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u Y  Zhang LJ  Ge HY  Wang DH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37-441
目的调查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638例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控,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38例新生儿中74例发生88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住院日相关的院内感染率为14.9/1000NICU病例一天;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18/1000血管内导管一天(2/11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63.3/1000机械通气一天(15/237);平均开始出现感染时间(7.98±4.58)d。发生院内感染者比未感染者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胃肠外营养、出生体重≤1500g及呼吸机治疗等(P〈0.05)。感染部位中,以肺炎占首位(45.4%)。院内感染病死率为4.1%。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较无定植者院内感染率高(Х^2=79.7,P〈0.001)。结论充分了解NICU中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尽量减少肠外营养及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和时间、明确NICU中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导致呼吸衰竭、上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原发感染性肺炎的病原特色及临床特征,另一方面也为了解近年来我院内经呼吸机感染的病原特点,以便在临床观察及治疗中得到新的启迪,本文对1996年5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上呼吸机治疗且经气管导管内痰培养为阳性的53例病人进行了客观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一、病例选择凡1996年5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治疗,且其痰培养标本取自呼吸机气管导管的病例.所用呼吸机是100 B或NEWPORT二、病例分类1.院外感染:凡符合以下两项者纳入病例:(1)入院时临床明确诊断为感染性肺炎者;(2)入院48小时内上呼吸机并做痰培养者.  相似文献   

14.
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目前治疗方法仍采取以改善通气为主的综合疗法 ,国内外近年研究认为沐舒坦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有明显疗效 ,但对于MAS的治疗报道较少。该研究旨在观察静脉点滴沐舒坦对MA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6 2例临床诊断为MAS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86例和对照组76例进行观察 ,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统计学方法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 ,两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总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静脉应用沐舒坦 ,可以明显缩短MAS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 ,而且该药使用方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蒲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染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 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NICU住院的903例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医院内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进行分析.结果 903例早产儿中110例发生123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2%,病死率2.7%;日医院感染率为7.3‰;医院内感染者平均感染发生时间为住院后(15.03±11.85)d.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无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脐静脉导管、留置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肠外营养.感染部位以败血症占首位(45.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及结膜炎.123例次医院内感染共获得70株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0%),革兰阴性菌33株(46%).结论 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在于重视早产儿规范化管理、规范中心静脉导管、脐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合并血流感染的重症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 为重症百日咳合并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例合并血流感染的重症百日咳婴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分别以"百日咳""菌血症""血流感染"及"Bordetella pertussis""whopping cough""bacteremia""blood infection""blood culture"为检索词, 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为早产儿, 日龄30 d, 为伴有高白细胞血症、频发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严重肺炎、肺动脉高压的重症百日咳, 其鼻咽分泌物聚合酶链反应、培养、血液及深部痰液宏基因组测序均检测到百日咳鲍特菌, 且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治疗上经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周, 序贯无创呼吸机过渡及氧疗支持,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住院46 d好转出院。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篇, 共报道5例合并血流感染的重症百日咳, 连同我院1例患儿, 共计6例。4例为有潜在免疫低下的成年人, 血培养均阳性;2例...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抢救中不可缺少的通气支持技术。为了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存活率,将我院NICU1999年至2004年机械通气治疗的217例新生儿进行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1999年至2004年入住我院NICU需使用呼吸机的217例新生儿。男187例,女30例。胎龄最小26周。体重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珂立苏联合序贯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在本科住院72 h以上、确诊为RDS并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2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应用珂立苏联合序贯通气治疗的RDS新生儿(30例)为治疗组,常规机械通气RDS患儿(22例)为对照组.监测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4、48、72 h 血气、氧合指标及呼吸机条件,比较二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2,0.008).珂立苏治疗后1 h吸氧体积分数(FiO2)、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呼吸频率、平均呼吸道压均显著降低(P=0,0.012,0,0,0),PS治疗后24、48、72 h FiO2显著低于PS治疗前(F=33.06P=0);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前(F=27.68 P=0).治疗组呼吸机关性肺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珂立苏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2010年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315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56例,发生率8.1%.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胃管留置及胃肠外营养等密切相关(P均<0.05),其中住院时间>14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2,95%CI:0.345~6.290).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阳性率高(26.2%),耐药性强.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