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性损害为特征、伴剧痒的慢性炎症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过敏体质、昆虫叮咬、消化道疾病、内分泌障碍、月经不调、精神紧张、恶性肿瘤等有关。病程极慢,可迁延多年而不愈。中医认为是由体内蕴湿,外感虫毒、风毒或湿毒凝聚所致,称之为顽湿聚结、马疥等。治宜除湿解毒,祛风杀虫,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2.
报道田雪飞教授临床运用纯中医治疗少见的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全身结节性痒疹验案1例。结节性痒疹中医常见于湿热风毒证和血瘀风燥证,此患者因罹患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数年,与常见证相差甚远,属六经辨证之阴证范畴,因真阳衰惫,血弱精亏而致,治以温阳为主,辅以填精养血固本,以补为通,收效显著。田雪飞教授认为中医看病应立足体质,辨证论治,方可找准病机,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3.
总结孙占学运用“审证求因,据因施治”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经验。孙占学认为结节性痒疹病因主要有2个方面:内因为湿阻、痰凝、血瘀,外因为风毒(风淫、虫毒)。治疗上以祛风解毒、除湿化痰、破血祛瘀散结为法,局部皮损采用围刺、火针等中医外治疗法,西药肤疾宁贴外用,同时重视患者心理调护。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中医外科名家艾儒棣教授运用“胆星汤”治疗痰瘀毒结顽固性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痰、瘀是慢性皮肤病的重要病机。二者交互为患、同生共长,蕴结日久可聚而生毒。痰瘀毒结之皮肤顽症,临证以结节、囊肿、瘙痒、斑块等为主要皮损表现。中医称“久病必瘀”、“怪病多痰”,化痰散瘀是治疗皮肤科难症顽症常用之法。艾儒棣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胆星汤”,用于痰、瘀、毒所致的皮肤顽疴,如聚合性痤疮、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临证疗效可靠,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5.
符方智  易港  任杰  周青 《陕西中医》2022,(7):918-920,935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主导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虫毒。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给予“扶正”和“祛邪”,其中“祛邪”应注重辨治湿热、血瘀、虫毒。国医大师王琦、段亚亭根据《金匮要略》注“男子加滑石半两”,将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用于CP的治疗。分析四味药物功用特点,当归化瘀润燥以行气血,贝母清热开肺以通水道,苦参清热燥湿以祛虫毒,滑石清热利水以通前窍,共奏清热利水、活血杀虫之效,符合CP“祛邪”的中医治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可能在下尿路症状感染、盆腔疼痛、细菌感染等方面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痒疹为临床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叶建州教授常从湿瘀辨治该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依据跟师临床经验,从因湿致瘀,湿瘀同病来讨论结节性痒疹的诊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慢性唇炎为唇病中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反复发作,持续难愈。中医称慢唇风,表现为多型性损害,有干燥、皲裂、糜烂、水疱、渗液、结痂或脱屑。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为外界刺激因素引起。中医则认为禀性不耐外邪刺激,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致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所致。其中“湿”是主因,湿热为病灼耗阴血津液,致阴津亏损,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辨证分湿热、血虚风燥及风毒凝聚证,分别以龙胆泻肝汤、清痒汤(当归、生地、首乌、黄芪、炒蒺藜、防风、荆芥、苦参、赤芍、川芎、僵蚕、蝉蜕)、全虫主〔全蝎(研末)、苦参、刺蒺藜、…  相似文献   

8.
正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初起为水肿性红色丘疹。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程较长且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沈堂彪主任中医师对此采用养阴和营方法辨治,获效良好,兹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结节性痒疹可归属中医"马疥""痒风""顽湿积聚"范畴。沈师认为,本病以阴血亏虚为本,皮肤位于机体之表,为抵御外邪最外层的屏障,需要营血的滋养得以发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与风、湿、热、毒、气血瘀滞有关,临床应用搜风除湿饮加减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可达到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搜风止痒的目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白塞病与虫、毒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病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湿热为患,毒邪滋生,久滞化火,蒸酿气血,化腐生虫,分蚀上下而成。虫毒上攻则口咽溃烂,下注则出现二阴溃疡。导师艾儒棣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虫”与“毒”是本病产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治疗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始终采用杀虫解毒之法以达到彻底治愈该病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医学虫证与睑缘炎具有相关性,认为睑缘炎可以从虫证论治。睑缘炎的病因为风、湿、热、虫,病机为风邪上扰、湿热壅滞、虫邪内生,治疗以祛风清热、除湿杀虫为主,可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总结艾儒棣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经验。认为湿阻络瘀为结节性红斑的核心病机,其中夙湿积聚为发病基础,湿邪流窜经络为始动因素,瘀血阻滞脉络为发病的关键环节,最终湿瘀胶着难解发为红斑、结节、疼痛等症。治疗上以祛湿通络为基础,扶正祛邪、内外合治,祛湿不忘化瘀,通络不忘散结。急性期多见湿热瘀阻证,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内服加味四妙散,外敷验方金黄散;慢性期多为寒湿阻络证,治以健脾化湿、温经通络,内服艾氏四君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外敷冲和散。内外并治,故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全虫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薇 《北京中医》2007,26(7):428-429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伴有剧烈瘙痒的结节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未明,治疗困难,属于中医的顽湿聚结。笔者采用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全虫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肛周湿疮发病位置比较特殊,居于人体下孔窍,中医认为其为湿邪下注之所,据湿邪的性质,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历代医家均注重湿热下注而以四妙散、龙胆泻肝汤治疗,但均忽略湿毒为患,湿毒在局部导致皮肤黏膜的“痒、湿、烂、顽、变”表现,比单纯的湿热下注症状更重、更为顽固,且单纯的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应内外结合治疗,尤其要重视外治。程宏斌主任医师认为邪气蕴积谓之毒,肛周湿疮的核心病机在于湿毒留滞孔窍,湿毒致病是其核心病机,治当以燥湿解毒、祛风止痒,自拟七味止痒洗剂祛湿毒,病向愈。以湿毒为切入点,深入论述从湿毒立论治疗该病的理论依据,并列举验案证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合计纳入107例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患者,均由该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53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54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皮损、瘙痒等)积分变化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LQI)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4.91%,45/5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1.85%,1/54)与对照组(3.77%,2/53)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 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  相似文献   

16.
结节性痒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刘爱民教授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在诊疗结节性痒疹的辨证中不拘泥于证型表象,探究深层的病机病因,用药精准,疗效显著。文章从病机病因、辨证思路、案例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刘爱民教授运用自拟温阳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瘙痒性皮肤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龙  吴军  崔霞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7):436-438
瘙痒是诸多皮肤病症状中的一种常见自觉症状,也是皮肤病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主张从心治痒。《中医皮肤科学》将瘙痒分为风瘁、湿痒、热痒、燥痒、虫痒五大类,徐宜厚[1]将瘙痒分为风、湿、热、燥、虫、毒、食、瘀、酒、虚十大类,皆主张从病因病机治疗癌痒。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五脏皆使人痒,尤以肝为重,论述如下。1清疏肝经凤热法 厅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正气属风,风性主动,木性升发,同气易于相求,素体肝经火旺之人,易于外感风热,内外相引而发病。症见头面…  相似文献   

18.
陈晞 《江苏中医药》2015,47(6):19-21
结节性痒疹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结节性皮肤损害为特征,上海中医药大学东贵荣教授认为本病乃风、湿、热、瘀杂合而发,辨证以阴阳为纲,气血为目。善用头针透刺,镇静安神以止痒;重五脏固本以调阴阳平衡;针药并举,调气活血以化结消疹。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介绍艾儒棣教授运用中医外治法分期辨治湿疹经验。认为湿疹发病以“湿”为关键病理因素,“治湿”应贯穿始终,以“三期分治,湿邪为本,随症论治”为主导思想。根据各个发病时期的病机及皮损特点选择外治剂型及方药,急性期以风湿热蕴肤为主要病机,治以清热收敛、解毒止痒,剂型多选用溶液、洗剂,方选痒症洗方、荆防苦参汤、苦丁二黄汤、香连金黄散;亚急性期以痰湿热伏为主要病机,治以除湿化浊、清理余热,剂型多选用膏剂,方选蛇黄软膏、黄连膏、紫花地丁软膏;慢性期以痰湿瘀结为主要病机,治以除湿消痰、化瘀止痒,方选止痒软膏、润肌膏、愈肤膏;日常调护常用荷荷巴油、橄榄油外用以润肤。  相似文献   

20.
顽湿聚结是指因体内蕴留湿邪,又外感风毒或虫毒所致,临床以四肢发生灰褐色坚实结节,伴有奇痒为特征的皮肤病.顽湿聚结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的结节性痒疹.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十分满意的方法.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自拟温阳化痰、通脉散结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