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h阳性个体RHD杂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Rh(D)阳性个体的RHD杂合性,讨论Rh阴性妇女产前Rh同种免疫预防策略.方法 血清学检测31 115名汉族捐血者的Rh(D)表型,分析Rh(D)阳性个体的RHD杂合率;对其中3628名随机Rh阳性个体采用PCR方法直接测定RHD合子型,计算杂合率与前者比较.结果 31 115名捐血者中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确认99名个体为Rh(D)阴性(0.318%),d基因频率0.056 41,D基因频率0.943 59,Dd杂合型0.106 45(10.6%),考虑IAT检测D放散型为Rh(D)阴性,计算后实际Dd杂合型为0.090 32(约9.0%);PCR测定3628名Rh阳性个体RHD合子型测定显示DD纯合型3383人(93.2%),Dd杂合体245名(6.8%),由于无效RHD等位基因的PCR结果为阳性(D),重新分析后实际携带1条功能性RHD基因的杂合性个体约7.4%.提示中国汉族Rh(D)阴性妇女当配偶为Rh(D)阳性时,子女Rh(D)阴性的比率约3.7%~4.5%.结论 中国新生儿Rh同种免疫预防进行侵入性胎儿Rh(D)血型预测意义不大,或可直接假定新生儿为Rh(D)阳性进行产前检查和同种免疫防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HD zygosity of Rh(D)-positive Chinese Ha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ther-fetus Rh isoimmunization prophylaxis. Methods Rh(D) blood group of 31 115 donors were serotyped, and the RHD zygosities were analyzed, or determined through a PCR method for 3628 donors of Rh(D)-positive individuals. Results Among the 31 115 donors, 99 were tested Rh(D)-negative by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AT) (0. 318%). The d frequency was 0. 056 41, D was 0. 943 59, and Dd heterozygosity was 0. 106 45 (10.6%). However the rate was 0.090 32 (about 9.0%) after excluding DEL (IAT-negative). For the 3628 PCR tested donors, 3383 were DD (93. 2%), 245 were Dd (6.8%). After excluding nonfunctional RHD alleles, 7. 4% of the donors were carrying one functional RHD. It showed that an Rh(D)-negative Chinese Hah woman gives an Rh(D)-negative child at a rate of 3.7%-4. 5% when her husband is Rh (D)-positive. Conclusion Fetus Rh (D)-genotyping may be unnecessary for Chinese Hans if invasive operation was needed for prenatal diagnosis. The Rh prophylaxis could be chosen assuming an Rh(D)-positive fetus.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Rh血型抗e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患者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22例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3~80岁。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单独抗e抗体17例,抗e合并抗C抗体5例,凝集强度1+~2+,抗体效价1∶8~1∶32。结论 抗e、抗C抗体均为IgG型抗体,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可引起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临床上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儿和母亲ABO及Rh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引起16例(占76.2%),抗-E引起3例(占14.2%),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4.8%),由抗-c引起1例(占4.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应推广孕妇产前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换血仍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Rh-D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明确诊断。方法应用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试验、抗体鉴定试验对抗体进行鉴定及Rh-D的确证。结论 Rh-D高滴度IgG抗体完全饱和了患儿红细胞Rh-D抗原,以致没有Rh-D抗原与抗体试剂结合,产生了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Rh溶血病的检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检查分析15例新生儿Rh溶血病及发生原因,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和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放散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15例Rh溶血病患儿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8例,由抗D和Rh其他系统抗体联合引起的有2例,共10例,占66.7%;由抗E引起的有3例,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的1例,占26.7%;由抗C引起的1例,占6.7%。15例患儿母亲都曾有生产或流产或输血史。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对产前尤其是对曾有过生产史、流产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作产前夫妇Rh血型和孕妇Rh免疫性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34例孕产妇Rh抗体免疫血液学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h血型免疫抗体产生的机率与输血、妊娠具有密切相关性,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因素之一[2],笔者14年来,临床高度怀疑Rh血型系所致胎儿有HDN危险的孕产妇34例,进行了免疫血液学检查,现将特异性抗体种类检出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1992年10月~200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水平及与婴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194例Rh(D)阴性孕妇的妊娠、分娩及其IgG抗-D效价。结果 194例Rh(D)阴性孕妇中有19例产生了抗-D抗体,IgG抗体效价从1∶2-1∶2048不等,其中妊娠≤2胎次9例,抗-D效价从1∶2-1∶128,妊娠≥3胎次7例(其中3例孕妇未在本院生产,故未统计在内)。抗-D效价从1∶128-1∶2048。其中有1例曾输过血的孕妇第1胎产生了抗-D。结论对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的检测,根据抗体效价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gG型抗E抗体联合IgG型抗Fyb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配血对策.方法 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采用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确定抗体特异性后,再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是否含有相应抗原;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胎母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以ABO系统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ABO HDN症状一般较轻,但其发病率却高达11.9%。在我国Rh系统引起的HDN较ABO HDN要少得多,但其症状较ABO HDN重的多,严重者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死亡。我们对2654例孕产妇及部分患儿进行了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Rh(D)抗原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Rh(D)抗原的抗原性仅次于ABO血型抗原 ,在临床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我科自 1989年起开展了产前及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并于 2 0 0 0年开始对所有拟输血患者常规进行了Rh(D)抗原检测及Rh血型系统免疫性抗体的筛检试验。收稿日期 :2 0 0 3- 0 4 - 2 2 ; 修回日期 :2 0 0 3- 0 6 - 2 7作者简介 :杨世明 ( 1 955- ) ,男 (苗族 ) ,湖北宣恩人 ,副主任技师 .Tel :( 0 2 9) 833771 6 6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在我院手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及孕产妇共计 9 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清抗体检测指标在Rh新生儿溶血病(HDN)换血治疗时的参考判定价值.方法:采用Rh 血代替Rh-血对38例Rh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30 min,24 h,72 h)进行检测患儿血型抗体相关指标.结果:4例换血后血清学阳性者进行了2次换血治疗,其余均进行了1次换血治疗.结论:血型抗体检测对临床评判RhHDN患儿换血频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28 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Rh 抗原分型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要多次输血患者首次输血前进行Rh 抗原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试管法对128 例抗筛阳性患者的Rh 抗原进行分型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128 例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经抗体鉴定,Rh 系统共77 例,其中抗E 有72例,抗c 有5 例;MNSs 系统抗M 有10 例,抗Mur 有4 例;Lewis 系统抗Lea 有15 例;P 系统抗P1 有4 例,其他非特异性抗体18例。Rh 抗原分型检测分布为DCCee(74 例) >DCcEe(34 例) >DCcee(10 例) >DccEE(5 例) >DccEe(2 例) >DCcEE(1 例)、dCcee(1 例)、dccee(1 例),产生Rh 系统抗体的表型主要是DCCee,其患者主要分布在血液内科(26 例)、消化内科(11 例)、ICU(4 例)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区。结论:针对血液内科、消化内科、ICU 等病区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在首次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检测,尽量选用Rh 系统五个抗原同型的血液给予输注,可以避免患者产生该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从而保证安全输血和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C、抗E联合Kidd血型抗Jka、抗Jkb及Duffy血型抗Fyb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试验(NS)、微柱凝胶试验(MGT)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相应血型抗原鉴定、吸收释放试验、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血液与供血者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患者1为A型、 RhccDee、 Jka-b+,患者2为B型、 RhCcDee、 Jka+b-,患者3为O型、 RhccDEe、 Fya+b-。3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均为阴性,经采用11系谱细胞在NS、 IAT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以及相应血型抗原鉴定和吸收释放试验进行验证。结果确认患者1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抗E及抗Jka特异性抗体,患者2血清中存在IgG型抗E、抗Jkb特异性抗体,患者3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抗F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B亚型(Bw)患者血清中存在IgM型不规则抗B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或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血标本,采用抗A、抗B、抗AB、抗H定型试剂和不同试验方法进行正反定型,采用吸收放散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检测鉴定。对需要输血的B亚型及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B抗体的患者,选择O型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进行配合性输血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红细胞与抗B定型试剂在22℃立即离心,凝集强度弱于1+(1+w),置4℃反应15 min,离心2次,凝集强度强于1+(1+s)~2+(2+s)。患者红细胞与抗AB定型试剂的凝集强度大于抗B定型试剂,与抗H定型试剂的凝集强度小于O型红细胞。在试管法反定型中,患者血清与B型试剂红细胞混合,在22℃立即离心,凝集强度为1+w~1+s;置4℃反应15 min,离心2次,凝集强度为1+s~2+。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存在凝集强度为1+~2+的IgM型不规则抗B...  相似文献   

17.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 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 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 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 64者528例(53.5%), 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Rh溶血病的检查分析与晚期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1例新生儿Rh溶血病中检出抗-D7例,抗-E3’例,抗-E、C1例,其中1例抗-E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发生了晚期贫血。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及时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选择相合的血液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同时提醒大家要注意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发生晚期贫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前血型IgG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孕妇的产前IgG抗体水平,了解IgG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及诊治新生儿溶血病(HDN)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用抗人球蛋白试管凝集法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910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64者有108例,异常检出率为11.9%。IgG抗A效价大于64者有64例,检测率为11.8%;检测IgG抗B效价大于64者有54例,检测率为14.1%。讨论妊娠中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应及时作产前血清学的检测,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减轻胎儿受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