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证候分型和辨证方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相关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文献资料,建立中医诊治前列腺癌的辨证方药数据库,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频数分布分析法和R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选文献中的症状、证型、复方和药物进行分析和聚类,总结出前列腺癌的证型和症候群、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辨证方药规律。结果:76篇文献共得证型31个,其中膀胱湿热证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排除膀胱湿热证其虚性证型总频数明显高于实性证型;病性要素分析结果显示虚性要素与实性要素频数分布基本对等;脏腑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膀胱和脾,亦有涉及到肝肺二脏;症状聚类分析结果共得8个证型,分别是瘀热内郁证、脾虚挟痰证、气阴两虚证、肾阳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火旺证、正虚毒恋证和阳虚水泛证。共收录用方168个,成方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为主,36个自拟方多具有益气养血,化瘀散结,清热通淋的功能。频数最高的药物集中在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频数分布主要集中在肝、肾、脾、肺、心和胃;药物聚类分析可形成7个聚类方,辨析分别适用于前列腺癌湿热毒蕴证、肾阴亏虚证、血虚挟瘀证、正虚毒恋证、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前列腺癌的诊治须把握湿热为患和"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遣方用药当以扶正补虚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归经频数分布特点能够反映出一些前列腺癌的脏腑辨证病位,但不能完全准确反映。  相似文献   

2.
赵立琳  叶雷  王立新 《陕西中医》2011,32(8):955-95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探寻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集5年间狼疮性肾炎病例资料172例,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狼疮性肾炎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六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狼疮性肾炎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方法:选择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病例212例,搜集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构成比及频率、样品聚类等统计学处理,观察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以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分别采用聚五类、六类、七类分析,并征求专家意见,认为聚六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包括气阴两虚兼湿浊型、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气阴两虚兼湿热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等6种证型。结论:梗阻肾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具有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特征,正虚表现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邪实以湿浊、血瘀、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4.
刘志龙  李俊 《新中医》2010,(5):45-4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92例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聚类分析研究M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和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规律及规范化证型。结果:MS主要为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肾阳亏虚、阴虚燥热4种证型。其中气阴亏虚证108例,占56.3%,肾阴亏虚证46例,占24.0%,肾阳亏虚证16例,占8.3%,阴虚燥热证22例,占11.5%。108例气阴亏虚证中,夹瘀者占86.1%,夹痰者占71.3%;46例肾阴亏虚证中,夹瘀者占78.3%,夹痰者占63.0%;16例肾阳亏虚证中,夹瘀者占75.0%,夹痰者占81.3%;22例阴虚燥热证中,夹瘀者占27.3%,夹痰者占22.7%。结论:MS临床上常见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肾阳亏虚、阴虚燥热4种证型,其中以气阴亏虚证最为常见,痰瘀贯穿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1632例,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邪结皮肤、脾气虚弱、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和肺脾气虚8个证型患者130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症状的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筛选45个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45个症状体征中提取15个公因子。因子1表现为肺脾气虚;因子2、因子15表现为湿热内蕴;因子3表现为痰热蕴肺;因子4表现为脾气虚弱;因子5表现为风寒袭肺;因子8、因子10表现为脾虚湿盛;因子9表现为邪结皮肤;因子12、因子14表现为气阴两虚;因子6、因子11、因子13表现为气血亏虚;因子7表现为湿热蕴毒。结论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常见临床证型有10个,分别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痰热蕴肺、脾气虚弱、风寒袭肺、脾虚湿盛、邪结皮肤、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及湿热蕴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数据挖掘软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纳入病例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各证型如下,虚损期:脾肾气阴两虚(偏热、偏寒),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关格期:湿浊中阻(湿热、寒湿),水湿(水气),湿热下注,血瘀(心脉瘀阻、血瘀水停)。结论:本病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次之;邪实以湿浊(湿热、寒湿)、水气为主,风热、痰热、血瘀较少见。寒热错杂,热证较寒证偏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艾滋病相关性痒疹(HIV-PPE)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聚类分析,探讨HIV-PPE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设计《艾滋病相关性痒疹中医证候记录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22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指标聚类,可归纳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湿热、气虚+痰湿、血虚+湿热4类。结论:HIV-PPE患者证候特点以气血亏虚为本,痰湿或湿热蕴结为标。  相似文献   

10.
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群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动态收集SARS住院患者四诊资料,构建证候四诊合参指标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及聚类分析方法.结果:103例SAR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四诊合参指标聚类分析表明,早期病例指标聚类以表寒里热及湿热遏阻肺卫兼挟证为主;中期表现为3型,以邪阻少阳、热毒壅肺及湿邪兼挟证为主;极期以湿热毒壅肺证,湿热瘀壅滞中、上二焦证,湿热蒙闭心包证,瘀血阻络证为主,并可出现伤气伤阴;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挟湿挟瘀为主.结论:SARS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发病时间规律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直肠癌放疗致肠道黏膜损伤的中医证候易感性。方法:选取直肠癌放疗患者60例,采集到47个症状体征(包括脉、舌),制成证候指标备选条目池,于放疗后让2名高级职称医师对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对放疗后患者得出相似度高的变量,研究直肠癌术后放疗致肠道黏膜损伤的中医证候易感性。结果:热毒伤阴证最多共26例、占43.33%,脾胃虚弱证16例、占26.67%,痰瘀互结证8例、占13.33%,湿热内蕴证6例、占10.00%,而肾阴亏虚最少共4例、占6.67%。另外,证候中阴虚与气虚相兼较多见,共有气阴两虚证28例,其他兼夹证相对较少。结论:放疗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以热毒过盛,伤津耗液为主,伤阴证候为最多,放疗毒副反应证候群主要以热象为著,属热(毒)邪耗气伤阴,临床诊治中注意补益气阴。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相似文献   

13.
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和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3.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0进行。结果: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痰瘀互结900例,占59.68%;阴阳失调544例,占36.07%;瘀血阻络228例,占15.12%;气阴亏虚184例,占12.20%;肾阳亏虚131例,占8.69%。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血瘀76.13%,痰71.09%,阴虚69.30%,阳虚54.64%,气虚37.93%,内火7.56%。结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发生改变,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高血压病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虚证以肾阴阳失调为主,其病位在肾和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探讨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权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 2.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10.0进行.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占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阴阳两虚证类(0.4%).结论:痰瘀已演变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以痰瘀为主,痰瘀之毒可并存于高血压病其他各证类及其病程的各阶段.  相似文献   

15.
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中医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收集78例pSS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并统计分析。结果:pSS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占52.6%,其次为阴虚血瘀证,再次为肝肾阴虚证;兼证中,血瘀证>热毒证>湿热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瘀血内阻。提示临床上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对其建立判别函数.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0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瘀滞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通过统计学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根据该证型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部分临床特征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有序变量分为"有"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186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检测血清CRP、PCT、D-Di水平。结果 1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27.96%)、瘀毒内阻证(26.89%)、热毒炽盛证(22.58%)多见。2热入营血证CRP水平最高,热毒炽盛证、瘀毒内阻证、气阴两虚证CRP水平与其相近(P0.05),均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各组CRP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3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PCT水平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其中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及热毒炽盛证(P0.01);各组PCT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4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的D-Di水平均高于其他各证(P0.01),瘀毒内阻证D-Di水平明显高于热入营血证(P0.01);各组D-Di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多见;联合检测CRP、PCT、D-Di,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3期中医临床证型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为中医规范化诊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了154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人口学、中医症状及证候学资料,探索CKD3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CKD3期患者以肾气阴(血)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湿热内蕴为基本中医证候,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肾气阴(血)虚证;辨证分型以气阴(血)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湿热内蕴最多(29.8%),其次为气阴(血)虚+肾络瘀痹+风湿内扰(22.7%)、气阴(血)虚+肾络瘀痹+湿热内蕴(16.2%)和气阴(血)虚+风湿内扰+湿热内蕴(11%)。结论:肾气阴(血)虚证、肾络瘀痹证、风湿内扰证、湿热内蕴证在CKD3期患者整个病程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慢性肾衰(CRF)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进行辨证施护.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CRF患者四诊信息资料,探讨深圳地区CRF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120例CRF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证最少.邪实证中最多为血瘀证,其次为湿浊证、湿热证.结论 深圳地区CRF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正虚(脾肾两虚)为本,邪实(湿热瘀阻)为标.早期辨证施护对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