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患者相关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 348例感染性指标检测病例,按分组要求统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比率。结果:36 348例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1/2,抗-TP阳性率分别为8.47%,0.41%,0.07%,1.46%;其中5 069例门诊患者总阳性率为9.28%,31 279例住院患者总阳性率10.60%,外科组与内科组患者总阳性率分别为10.27%,11.81%;年龄<45岁组,45~59岁组和>59岁组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66%,13.35%,11.00%。结论: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预防医源性感染,对感染患者进行特殊护理,预防和减少患者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测相关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了解孕妇产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孕产妇感染经血源传染病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方法:对6 566名孕妇进行血清检测,丙型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抗体(抗-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6 566例孕妇中抗-HCV阳性19例(0.29%);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阳性68例(1.04%);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确诊试验(TPPA)阳性38例(0.58%);抗-HIV阳性2例(0.03%)。结论:揭示孕妇尚存在HCV、HIV、梅毒感染情况,孕期常规检测上述实验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母婴健康隐患,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对优生优育以及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志英  姜丽军 《山东医药》2010,50(47):75-76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的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500例孕妇于孕中期(14—20周)行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hAFP)和绒毛促性腺激素(FreeHCGβ)]检测,结合孕妇年龄、B超检查测定胎儿颈后皮肤厚度(NT值)及孕周、体质量,应用随机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DS)和神经管畸形(NTD)发生风险概率。对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细胞或脐静脉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诊。结果6500例孕妇中320例位高风险孕妇,占5.45%。确诊为DS3例,NTD5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异常率3,13%。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简单易行,结合产前诊断可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7892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789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率为0.78%;抗-HIV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1.52%。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地区老挝籍留学生传染病感染状况,为当地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受检者血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HCV)抗体和梅毒(TP)抗体和HIV抗体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登革热非结构蛋白1抗原(DENV-NS1)。结果共检测504例,其中HIV抗体阳性4例、TP抗体阳性1例、HBsAg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0.79%、0.19%和9.52%,HCV和DENV抗原均阴性。阳性者中,HBsAg和TP合并感染1例,HBsAg和HIV合并感染2例,HBsAg、抗-TP同时合并抗-HIV感染(抗-HIV/HBsAg/抗-TP)1例。感染者主要来自老挝的万象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和波乔省,分别占27.08%、18.75%、14.58%和12.50%。结论云南省中老边境地区老挝籍留学生HBV、HIV感染率较高,建议加强对外籍人员HBV、HIV和TP等重要传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基于社区人群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产前HBV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方法该研究从广西、江苏、河南地区入组1741例HBsAg阳性孕妇。所有孕妇的临产前血清样本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Abbott Architect m2000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 PCR)法进行HBV基因型分型。结果 1741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占37.0%(645/1741),HBeAg阴性孕妇占63.0%(1096/1741)。HBeAg阳性孕妇产前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以及B基因型孕妇所占比例均高于HBeAg阴性孕妇,但年龄低于HBeAg阴性孕妇。HBeAg阳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790,P<0.001),HBeAg滴度和HBV DNA水平也呈正相关性(r=0.564,P<0.001)。而HBeAg阴性孕妇的HBsAg滴度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20,P=0.517)。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V DNA水平及HBsAg滴度分布各不相同。对于HBeAg阳性孕妇人群,HBeAg滴度、HBsAg滴度可能成为HBV DNA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母亲血清标志物检查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ACCESS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对妊娠l5~22周的1 502例孕妇进行血清AFP、β-hCG、μE3的测定,风险率>1∶ 380定为筛查阳性,再作羊水检查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 502例孕妇中筛查为阳性者47例(3.13%),接受产前诊断者45例,有3例21-三体核型胎儿,2例神经管畸形胎儿,1例18-三体综合征胎儿.结论 孕中期应用母亲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并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强制戒毒的313例吸毒者进行集群抽样调查,受检者除进行一般临床分析和有关功能检查外,重点检测其HCV、HIV及rrP的感染强度。HCV及HIV检测采用ELISA法,TP检测采用TP颗粒凝胶(TPPA)法。结果313例吸毒者中HCV、HIV及TP阳性者分别为267、19、18例,感染率分别为85.3%、6.1%、5.8%。其中HCV+TP、HCV+H1V两种阳性并存者感染率为4.2%、5.8%,未发现HIV+rrP感染同时存在。但在本组中可见TP阳性率在青少年组不论男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男、女组阳性率分别为17.9%、11.9%。结论吸毒者是HCV、HIV、TP感染的高危人群,青少年中的TP感染者也可能成为HIV/艾滋病(AIDS)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两年来,我们进行血液检验时发现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阳性的患者同时呈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钟霞  潘建华  童坚 《传染病信息》2021,34(2):160-161
目的 对围产期孕妇的HBV、HCV及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我院围产期孕妇HBV、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56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并采用ELISA检测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2016年和2010年沈阳部分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 antigen,HBsAg)携带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的比例,探讨HBV感染模式变化趋势。方法调查2016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收治孕妇慢性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并与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收治孕妇HBsAg携带率为3.08%(441/14 314),在441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HBeAg阳性151例(34.24%),高病毒载量112例(25.40%),主要见于HBeAg阳性孕妇(95.54%,107/112);2010年孕妇HBsAg携带率为5.49%(249/4536),在249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HBeAg阳性167例(67.07%),高病毒载量37例(14.86%),仅见于HBeAg阳性孕妇。2016年和2010年收治孕妇的HBsAg携带率、HBeAg阳性比例、高病毒载量的比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P<0.01;χ~2=69.02,P<0.01;χ~2=10.44,P<0.01)。结论 2016年沈阳部分地区孕妇与2010年比较,HBsAg携带率下降但HBeAg阴性比例和高病毒载量的比例增高,应加强对HBeAg阴性孕妇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血源招募策略和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湖州地区2017年1月-2019年12月献血者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掌握吉林省各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孕妇碘营养水平,分析全省孕妇碘营养现状。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2017—2021年连续5年对吉林省60个县孕妇碘营养水平开展监测,每年抽取6 000名孕妇,采集孕妇随机一次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全省60个县中孕妇尿碘中位数未达到国际组织推荐标准的县数分别为23个、28个、23个、20个和21个。结论 个别地区和县孕妇碘营养水平连续监测结果均为碘营养不足,吉林省孕妇食用25 mg/kg浓度碘盐可能会造成部分县孕妇碘营养不足,存在影响胎儿脑发育的可能。建议这部分县的孕妇在孕期必须强化食用海带、紫菜类富碘食物,以弥补单纯依靠食用碘盐补碘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宁市HIV感染者中HC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为南宁市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收集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学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1 858例HIV感染者列入分析,其中男性1 369例(73.68%),平均年龄52.71岁,已婚者1 000例(53.8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464例(78.79%),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9.56%(1 664例)。HIV-HCV、HIV-TP和HIV-HCV-TP共感染分别为39例(2.10%)、136例(7.32%)和2例(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性性传播(OR=8.767,95%CI:1.671~45.997)及静脉吸毒(OR=276.060,95%CI:97.574~781.039)是合并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OR=2.347,95%CI:1.250~4.405)是梅毒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DUs)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2016-2021年每年4-6月在监管场所连续抽样,对抽到的DUs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6-2021年,DUs中使用传统毒品的比例为63.38%~87.71%,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5.967,P<0.001)。最近1年有商业性性行为的占比从2016年的11.71%上升到2021年的22.78%,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从54.17%下降到3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2.475;χ趋势2=32.053;P均<0.001)。曾经注射吸毒的占比从2016年的19.80%下降到2021年的16.84%,其中共用针具的占比从2016年的40.81%下降到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74.984;χ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止因输血引起的HIV、HBV及HCV传播,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法的研究。如抗原和/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过多年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为降低"窗口期"导致的疾病传播,核酸检测(NAT)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同时血清学检测(SS)与NAT的互补和联合应用,形成了不同的血筛检测策略。同时,基于纳米材料的微流控技术对病原体多元快速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将会为血液筛查技术开辟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血液中HIV、HBV和HCV的检测在血筛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妇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状况,为医疗部门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母婴阻断、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广西贺州、柳州、南宁和横县发现的194名HIV阳性孕妇的HBV、HCV及梅毒合并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94名HIV阳性孕妇中,HIV/HCV、HIV/HBV和HIV/梅毒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4.14%、9.42%和5.24%。2.62%和1.05%的妇女分别有HIV/HBV/HCV和HIV/HCV/梅毒混合感染,吸毒是HIV/HCV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HIV/HBV合并感染存在地区差异。结论研究地区HIV阳性孕妇的HBV、HCV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孕妇,应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相关指标,为本市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工作思路和参考。方法 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乌鲁木齐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感染、治疗和暴露儿童干预情况,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各年度间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检测孕产妇175 858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总体检测率分别为99.94%、99.97%和99.97%,总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12%、0.24%和4.08%,艾滋病(趋势χ2=6.535)和乙肝(趋势χ2=10.607)检出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037,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分别为84.18%和65.76%,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6.103,P<0.05),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703,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用药率为96.97%和80.20%,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99.83%,艾滋病(趋势χ2=0.100)和梅毒(趋势χ2=3.293)暴露儿童预防用药率不同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暴露儿童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连续5年>99.00%。结论 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病检测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孕期检测率逐渐提高,艾滋病、乙肝检出阳性率逐渐降低,暴露儿童的干预服务不断完善;仍需继续加强疾病防控,降低梅毒孕期检出阳性率,提高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治疗率,并应加强干预措施,落实“逢孕必检,逢阳必治”的工作原则,推进乌鲁木齐市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HIV感染并HBV和(或)HCV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BV混合感染25例,其中10例出现肝酶升高,6例伴黄疽;HCV混合感染56例,其中22例出现肝酶升高,4例伴黄疸;HIV、HBV、HCV三重感染8例,6例出现肝酶升高,3例出现黄疸。HBV混合感染、HCV混合感染及三重感染对肝酶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黄疸发生率三重感染最高,HCV混合感染最低;输血、性传播、单采血浆、不详途径以及吸毒的构成比为48.3%、20.2%、16.9%、10.0%、5.6%。结论HIV患者HCV混合感染发生率高于HBV混合感染;黄疸发生率HCV混合感染最低;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