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仑伐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抗转化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例行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转化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肿瘤标志物均显著降低。但4例患者均未能接受手术切除。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是有效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荧光探针在肝细胞癌组织的成像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的8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 其中男性75例, 女性12例, 年龄(56.1±11.9)岁。采用免疫组化以及荧光探针检测肝细胞癌组织GPC3的表达。分析两种检测的一致性。门诊复查随访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PC3荧光强度与无复发生存的关系。结果 GPC3荧光成像对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的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Kappa=0.84, P<0.001)。荧光成像GPC3阳性率为79.3%(69/87), 免疫组化GPC3阳性率为80.4%(70/8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n=30)和中高分化组(n=57)。低分化组荧光强度为[M(Q1, Q3)]134.4(128.0, 144.7) a.u., 高于中高分化组[M(Q1, Q3)]84.8(0, 108.5) a.u.,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2, 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8年3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75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86例)、单纯手术切除组(90例)、手术切除+术后TACE治疗组(87)例.以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同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姑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其l、2、3年生存率分别为0.0%、0.0%、0.0%.单纯TACE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0.0%.单纯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2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0%、20.0%、15.0%.手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2%、37.5%、19.1%.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TACE组的生存率小于单纯手术和手术+TACE组,P值均<0.05.肝切除术后合并TACE可比肝切除术更有效地延长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脉癌栓累计主干及术后TACE的次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手术或术后+术后TACE均能较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对于肝功能处于代偿期以及肝功能储备充足的患者,与姑息治疗及TACE比较,手术治疗可更有效地延长生存期.并且术后TACE对于预防复发及延长生存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肝功能条件尚可但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TACE可较姑息治疗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转化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中晚期HCC治疗的新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给予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总结该3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的末次评估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为84.2%(32/38),疾病控制率为94.7%(36/38);以影像为基础的转化成功率为55.3%(21/38),实际的转化切除率为52.6%(20/3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其中22例发生3级不良事件,无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6~52周,中位随访时间为33.5周。随访期间仅2例患者肿瘤进展,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无术后复发患者。结论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HCC比较安全,可取得较高的转化切除成功率,这将为中晚期HCC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梅铭惠 《腹部外科》2005,18(2):89-91
生物治疗在解决治疗肝细胞癌(HCC)所面临的难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尤其是在与其它治疗方法综合应用时,更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一、细胞因子用于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 2(IL 2)、IL 12、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但目前临床在预防 HCC根治切除术后复发或治疗不可切除中晚期 HCC时多与介入治疗联合应用[2]。黎洪浩[3]等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门静脉化疗(PVC)联合 IFN治疗 33 例根治性切除HCC,对照组 42 例单行 TACE 和 PVC,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术后 1、2、3 年复发率。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SOX方案)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入组的17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病人,采用SOX方案联合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后,评估病人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病理缓解(M PR)、病理完全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LLAH)治疗右前区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肝切除的右前区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共入组144例患者, 其中男性122例, 女性22例, 年龄(54.5±9.7)岁。依据手术方式不同, 144例患者分为LLAH组(n=27)、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组(n=69)、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NAH)组(n=48)。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 比较匹配后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以及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等预后指标。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LLAH组与LNAH组各26例。匹配后LLAH组与LNA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LAH组术后第3天总胆红素[M(Q1, Q3)]24.1(20.9, 29.1)μmol/L、白蛋白(35.8±2.9)g/L, 优于LNAH组[M(Q1, Q3)]39.3(33.2, 57.0)μmol/L、(33.9±2.5)g/L, LLAH组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Ⅲ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通过术前免疫联合化疗"转化"后进行手术切除的2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明确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诊断。经多学科会诊(MDT)讨论和术前影像学评估符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中所描述的Ⅲ期不可切除的情况。经过术前2~4个周期的抗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 由外科团队评估手术切除机会并进行手术切除。统计手术切除率、R0切除率、主要病理缓解率(MP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3~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重要指标和其他各项围手术期数据。结果全组患者初始影像学评估cⅢA期10例, cⅢB期13例。出现多站N2转移15例、巨块融合N2转移9例、侵犯大血管(T4)6例、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1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后, 影像学评估部分缓解17例, 疾病稳定3例, 疾病进展3例。全组手术切除率达91.3%(21/23,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肺叶切除1例;肺叶袖式切除2例;全肺切除5例;肺叶/复合肺叶切除12例;楔形切除1例;探查后无法行手术切除2例...  相似文献   

9.
分析肾细胞癌胆囊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20年1月肾细胞癌胆囊转移相关文献。分析患者症状、治疗、术后生存等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最终纳入英文文献45篇, 中文文献10篇, 包括64例患者, 汇总本中心1例, 共计65例肾细胞癌胆囊转移患者。65例患者中, 男性44例, 女性21例, 年龄(61.8±11.2)岁。65例患者中异时性胆囊转移48例(73.8%), 异时性转移患者的转移时间间隔为[M(Q1, Q3)]61(31, 96)个月。44例(67.7%)患者无明显症状。孤立性胆囊转移患者37例(57.8%, 37/64), 合并其他部位转移27例(42.2%, 27/64)。6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56例(86.2%)行单纯胆囊切除, 8例(12.3%)行扩大切除术, 1例(1.5%)行胆囊部分切除。术后45例(69.2%)患者完成随访, 随访时间[M(Q1, Q3)]15(6, 33)个月, 29例(64.4%, 29/45)患者无瘤生存, 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术(PVE)或PV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无法一期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行二期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6日至2022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02例无法一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2例, 女20例;年龄为52(25~73)岁。102例患者中, 72例患者转化治疗方法采用PVE+TACE, 设为PVE+TACE组;30例采用PVE, 设为PVE组。观察指标:(1)二期手术切除率和剩余肝体积(FLR)增长情况。(2)二期手术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二期手术切除率和FLR增长情况。PVE+TACE组、PVE组患者二期手术切除率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响因素及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 女42例, 年龄为(58±12)岁。19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33例和验证集57例。采用腹腔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肿瘤形态等影像学特征分析。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MVI的影响因素分析。(2)肝细胞癌MVI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评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以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结果 (1)肝细胞癌MVI的影响因素分析。1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 MVI阳性97例(训练集63例、验证集34例), MVI阴性93例(训练集70例、验证集23例)。多因素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及索拉非尼在巨块型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36例肝细胞癌(直径5~7 c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32.0~76.0岁,平均51.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槐耳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病例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肝癌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同时伴微血管侵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20例)和单纯TACE治疗组(25例)。对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8~+比值和IL-2水平)、术后1、3年肿瘤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患者术前的CD4~+/CD8~+比值和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的CD4~+/CD8~+比值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P0.05)。②随访1年及3年,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5%(3/20)和45%(9/20),分别明显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的1年复发率〔48%(12/25)〕及3年复发率〔80%(2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75%,单纯TACE治疗组为68%。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2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下降,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生存率略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在本研究中未能证实原发性肝细胞癌R0术后应用槐耳颗粒+TACE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但是槐耳颗粒+TACE治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提高免疫力,需要扩大研究样本量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次数对其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2008—2013年接受手术后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0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介入次数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组103例,术后经TACE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65.05%,40.78%,术后3次以下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3次TACE治疗对患者3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不同TACE次数对患者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多于3次的TACE治疗对其生存及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AATDs)治疗后行序贯外科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41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51.8±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mRECIST标准在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共有35例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符合mRECIST及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要求.患者影像学复查均采用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评阅35例患者我院联合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使用mRECIST及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种标准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RECIST标准评估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2.9%,病变稳定(SD) 85.7%,病变进展(PD) 11.4%;mRECIST标准评估CR8.6%,PR 51.4%,SD 34.3%,PD5.7%.RECIST标准评价客观有效率(CR+PR) 2.9%,疾病控制率(CR+ PR+ SD) 88.6%,疾病进展率11.4%;mRECIST标准评价客观有效率60%,疾病控制率94.3%,疾病进展率5.7%.两种标准疗效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RECIST标准以“存活肿瘤”对靶病灶进行疗效评价更加可靠,更适应现今TACE和靶向药物等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350×109/L)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 以及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86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共纳入99例患者, 其中男性70例, 女性29例, 年龄(60.1±12.1)岁。99例患者依据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分为伴血小板增多症组(n=33)和无血小板增多症组(n=66)。比较两组性别、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临床资料以及预后, 比较伴血小板增多症组TACE治疗前后血小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伴血小板增多症与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两组男性比例、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TACE治疗前, 伴血小板增多症组肝细胞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94.4±54.5)×109/L, 高于TACE治疗后的(278.2±86.4)×109/L, 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充分了解本研究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75岁;(3)肿瘤临床分期为cT3~4N+M0期;(4)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5)预计生存期≥6个月, 具有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R0切除术的可能;(6)入组前7 d内患者有充足器官和骨髓功能;(7)完成胃癌D2根治术。排除标准:(1)抗PD-1或PD-L1抗体治疗、化疗史;(2)治疗前14 d内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间质性肺病活动期;(4)其他恶性肿瘤病史;(5)治疗前28 d内有外科手术史;(6)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术前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 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1个月后随访1次, 了解患者不良反应与生存情况。本研究观察指标:(1)入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以及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 5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6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观察疗效。采用Tyko Radinics CooltipTM systerm进行RFA,ECO-100冷循环微波肿瘤治疗系统进行微波刀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肿瘤一次消融率分别为70.00%和87.67%,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组肿瘤完全坏死率高于TACE联合RFA组(P0.05)。结论 TACE联合采用Tyko Radinics CooltipTM进行RFA以及TACE联合ECO-100冷循环微波肿瘤治疗系统进行微波刀治疗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后者是单纯TACE疗效不佳者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