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题释义:预处理:指在移植前对患者进行的放、化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处理的重点为免疫抑制,常采用非清髓和减低剂量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类型。目前认为移植物含有免疫活性细胞、供受者之间存在组织不相容性、受者不排斥植入的细胞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3个必备条件。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失败等仍是患者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及进展。 方法:中文检索词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为“aplastic anemia,matched sibling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1月至2019年9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发表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的文献,最终选择55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首选的移植方式;对于无同胞全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一线治疗可以选择无关供者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缺乏全合供者时,单倍体移植和脐血移植亦为不错的选择。 ORCID: 0000-0003-3931-8385(黄东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 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 > 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 > 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 > 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 > 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 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 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及其所致的贫血、出血和感染。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 人类白细胞抗原:即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表达产物,HLA的研究最初是在器官移植研究推动下开展起来的,因此HLA又称移植抗原。在遗传学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作为一个单位孟德尔式传递的。因此,同胞之间可有HLA相同、半相同和不同3种情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目的:从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脐血移植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2000至2018年期间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unrelated donor,haploidentical,unrelated cord blood,severe aplastic anemia”及“无关供者,单倍体相合,无血缘脐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结果与结论: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鉴于HLA相合同胞供者不易寻找,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目前疗效已接近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移植物抗宿主病、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仍高于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选择HLA全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仍然需要多因素综合考虑;②脐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丰富且配型成功率高,使得非血缘脐血移植的应用变得普遍,预冻存总有核细胞量>3.9×107/kg时非血缘脐血植入概率较高,但鉴于非血缘脐血植入延迟、免疫功能重建延迟等因素,临床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只有在其他移植方式不可行且第1个疗程免疫抑制治疗失败后才应考虑非血缘脐血移植;③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供者易获得且依从性好等优点,疗效接近全相合移植,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移植选择;巴利昔单抗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使用有望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以拓展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 ORCID: 0000-0003-3509-920X(丁宇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 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 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 < 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 < 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国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受干细胞来源限制,临床应用受到局限,因此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受到亲睐。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组)病例资料,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白舒非联合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移植方式应用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选择同期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至2015年7月,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20.7个月(6-30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4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合并败血症,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败血症死亡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2例;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5-2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3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合并肺部感染,因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2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7)。结果表明单倍型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中华骨髓库的快速扩容,使得很多无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非血缘HLA配型成功,随着近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已经取得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没有进行有效治疗,短期内死亡率高,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起效需要时间较长。虽然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线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无同胞相合供者,此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可行的替代治疗方案。 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概率低于30%,随着近期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已经达到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目的:评价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和Ⅱ型)患者,均无同胞相合供者并且拒绝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案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观察指标包括植入率及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年预计总生存率、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该临床研究的实施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亲属签署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3例移植后+28 d之内死亡,无法评价植入情况。剩余22例患者中有21例(95.4%)获得造血重建,植入成功;1例(4.6%)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9-18 d)和13 d(10-32 d)。②植入成功的21例患者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28.6%(6/21),其中Ⅰ-Ⅱ度3例,Ⅲ-Ⅳ度3例。轻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仅有9.5%(2/21),无中度和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③中位随访396 d(15-1 886 d),18例(72.0%)存活,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1.1%,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为65.6%。7例(28.0%)死亡,其中3例(12.0%)患者死于感染,2例(8.0%)患者死于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4.0%)患者死于颅内出血,1例(4.0%)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④结果显示,对于无同胞相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替代治疗选择。 ORCID: 0000-0002-0880-309X(张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患者17例中16例(94%)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5) d和17(12-28) d。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7%(8/17),其中Ⅰ-Ⅱ度29%(5/17),Ⅲ-Ⅳ度18%(3/17)。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1%(7/17)。③中位随访268(43-753) d,12例存活,总生存率为71%(12/17),死亡5例(29%),均为移植相关死亡,其中1例植入失败死于皮肤真菌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无患儿移植后复发。④结果显示,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 > 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 < 0.05);发生于移植后+30 d、+31 d-+60 d、+61 d-+100 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发生在移植后+30 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   +31 d-+60 d和+61 d-+100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 < 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亲缘间HLA配型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自2009至2011年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HLA配型全相合12例,不全相合8例。移植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除1例为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他患者干细胞来源为动员后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HLA全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不全相合患者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酸酯。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 0.5×109 L-1平均为12.5 d,血小板恢复> 20×109 L-1平均为+18 d。20例患者随访24-60个月,总生存率75%(15例),治愈率70%(14例),死亡5例;12例全相合患者中83%治愈(10例),8例不全相合患者治疗有效率62%(5例),治愈率50%(4例)。2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治疗中并发败血症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3例。结果可见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尤以HLA全相合效果良好,移植后恢复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HLA匹配同胞供者和半倍体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多次输血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多次输血的SAA患者移植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11例患者中8例接受HLA匹配同胞供者HSCT,3例接受半倍体(母亲)HSCT。供、受者之间HLAA,B,DR抗原全相合者7例,1个位点不相合者3例,3个位点不相合者1例。结果 所有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3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发生慢性局限型GVHD,2例发生移植物排斥,1例死亡,1例因自身造血功能恢复而生存;1例患者移植后5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13个月(3~71个月),9例患者生存(包括3例半倍体供者植入HSCT),其中8例患者供体细胞持久植入。结论 HLA匹配同胞供者和半倍体供者allo-HSCT是治疗SA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同胞全相合和无关供者中应用逐年增多,它特别适合老年人或年轻人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然而由于找到HLA配型相合供体的概率不高,使得同胞全相合和无关供者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受限,而HLA不相合/单倍体供体则可以迅速找到,但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的报道还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情况进行综述非常重要。 目的:综述减低剂量预处理在亲缘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以“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和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HLA-haploidentical,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关于减低剂量预处理在亲缘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25篇文献进行分析,全部为英文。 结果与结论: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HLA同胞全相合及无关供者中开展的较多且效果愈来愈好。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的较晚且报道较少,其植入、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移植物抗宿主病、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等各个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早期结果稍差,而近期总体情况有明显改善。目前看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行的,尤其对于找不到同胞相合及无关全相合供者的患者来说,HLA单倍体相合的血缘关系亲属成为最有潜力的干细胞来源。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保留较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且寻找供者容易,有足够的细胞后续治疗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同时通过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为处在疾病进展期或经历多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但由于开展的时间较短,今后在应用中该如何选择最佳方案、最佳时机以及减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植体系,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目的:探索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模式,解决移植后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问题。 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在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单倍型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单倍型供者采集经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中给予环磷酰胺400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3 d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耐受,剂量为50 mg/kg。 结果与结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7(13-21) 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21(15-31) d。全部患者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慢性广泛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经治疗后控制。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排斥反应,另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其余10例随访期间生存。结果表明诱导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相关病死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 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分别为14 d和30 d;二次移植后1个月DNA指纹检测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植入。预处理后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但术后2个月因淋巴结有增大趋势,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局部放疗后淋巴结缩小且稳定至今,PET无明显代谢异常区,移植后每半年定期随访,目前正常生活及上学。结果说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是安全、高效的治疗第一次移植失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患儿可以耐受预处理毒性,造血恢复较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可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外有报道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及总生存期相当,但两种疗法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报道较少。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入选2004-07/2010-10在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行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及行免疫抑制疗法的16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每3个月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在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脱离输血时间,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个月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免疫抑制疗法组,但治疗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免疫抑制疗法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6%与8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功能健康状况均提示良好,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 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 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 d;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氟达拉滨(Flu)、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预处理的FCA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FCA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移植治疗SAA-Ⅰ型和SAA-Ⅱ型患者各2例,其中同胞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低分辨配型(6/6位点)全相合的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非血缘关系高分辨HLA配型(10/10位点)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同胞供者的预处理方案:Flu30mg·m-2d-1×5d,CTX50~60mg·kg-1d-1×5d,ATG3mg·kg-1d-1×3d。非血缘关系的预处理方案:CTX20mg·kg-1d-1×2d,ATG5mg·kg-1d-1×3d,Flu30mg·m-2d-1×4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均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低剂量短程甲氨蝶呤(MTX),非血缘关系移植加用霉酚酸酯(MMF)0.5gbid,+1d~+28d。观察移植并发症、输血量、造血重建、嵌合体和生存状态。结果 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为+10d~+15d,血小板(PLT)〉20×109/L的时间为+10d~+20d,移植后输注红细胞3~6U,血小板4~10U,随访7~42个月,完全供者嵌合体,血液学完全缓解;患者1出现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3例无病生存,其中非血缘关系移植的患者4发生轻度局限型cGVHD和巨细胞病毒血症,经过治疗很快控制。结论 Flu、低剂量CTX和ATG的FCA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 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 109 L-1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