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肿瘤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分析p16基因变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53例食管癌患者中,14例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2例存在突变。p16基因变异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长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晚期事件,它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51例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频率,以正常胰腺组织15例为对照。结果:全部被检胰腺癌组织中有23例发生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缺失率45%,有1例发生第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第1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突变。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缺失及突变。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p1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原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标本p16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MTS1)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1月-12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且手术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32例。提取DNA,建立PCR方法分析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对p16第二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9例发生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缺失率为28%(9/32),p16第一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结论 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且影响肺癌细胞其他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细胞p16抑癌基因失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16基因失活情况。方法 采用PCR、PCR—SSCP和DNA甲基化分析技术等方法对2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5例膀胱癌标本中有6例存在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缺失率为24%;无1例出现点突变;16例出现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69.6%(16/23)。结论 外显子2的纯合性缺失在安徽区域发生的膀胱癌中可能不是一个较频繁发生的事件;通过CpG岛异常甲基化失活可能是膀胱癌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p16的表达及表达缺失的原因。方法:取尸体解剖正常垂体标本6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40例,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核酸杂交分析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选p16基因突变;甲基化分析检测无纯和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肿瘤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4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核酸杂交40例标本10例出现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该10例MRI表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30例无p16纯合性缺失标本血与肿瘤DNA配对扩增电泳筛选p16第一和第二外显子碱基突变,未发现p16的主要编码区第一、第二外显子存在突变。对无p16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30例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p16基因启动子存在甲基化。结论:垂体腺瘤的发生与p16的表达缺失有关,其缺失的原因包括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的启动子的甲基化,p16基因的纯和性缺失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突变状况,分析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单链PCR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异源双链体迁移率(HMA)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并且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恶,可能没有担当起重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KN2/16基因缺失和蛋白丢失在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4种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重PCR技术对68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食管癌15例,胃癌13例,乳腺癌9例)原发肿瘤组织标本进行CDKN2/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缺失和p16蛋白表达丢失分析研究,结果:第一或(和)第二外显子总缺失率为13.2%(9/68),蛋白丢失率为44%(30/68),不同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缺失率和蛋白丢失率差别很大。结论:CDKN2/[16基因是重要的多肿瘤抑制基因,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其失活方式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突变状况,探讨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SSCP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检测到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本研究未发现p73在食管癌中有突变。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发生及恶化,可能没有主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p16基因第二外显子cDNA克隆,制备其cDNA探针,建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PCR-Southern Blot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点突变以及HBV 前C区、S区、X区在HCC中整合情况。方法用RT-PCR获得p16基因第二外显子cDNA,将其插入质粒pGEM-T中,构建为重组质粒pGEM-pl6。经蓝白选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DNA序列分析筛选获得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纯化后,用随机引物法标记地高辛,以此为探针,用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p16第二外显子PCR产物。应用PCR、PCR-SSCP和PCR-RFLP等方法,对临床38例HCC手术后标本中的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p15基因第二外显子、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进行分析。应用PCR和3' 末端碱基特异性PCR分析肝细胞癌基因组HBV前C区野生型和突变型、PCR分析S区和X区整合的情况。同时检测了血清中HBV 前C区的阳性率。结果重组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表明其酶切位点与原设计相符,插入片段大小为307bp,与引物区间大小一致;地高辛标记探针可与p16 PCR产物杂交。发现在这38例HCC患者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34.2%,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p15基因第二外显子未发现缺失;未发现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但4例存在p53基因249密码子点突变,且均为杂合型突变,突变率为10.53%。HBV前C区野生型阳性率为42.1%, 其中10例伴有突变型阳性(26.3%)。HBV X区阳性率为44.7%,HBV S区阳性率为50%。患者血清中,HBV 前C区野生型阳性率为15.8%, 突变型阳性率为18.4%。结论所获重组质粒为pGEM-pl6设计构建,并成功地获得p16第二外显子的cDNA探针和建立了p16 Southern Blot分析方法。所获结果提示在肝细胞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纯合性缺失不是p1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失活方式,但并不排除存在其它失活方式。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杂合性突变提示有肿瘤遗传倾向。未发现纯合性点突变提示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点突变并不占据主导地位。HBV DNA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整合,并在HCC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分别检测了 2 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包括其中 5例原发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2 4例大肠癌肿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 19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为 79 2 %。 5例原发大肠癌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 3例在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也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HBsAg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无关。在 2 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 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纯合缺失 ,缺失率为37 5 %。 5例原发大肠癌有 2例检测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其中 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基因的纯合缺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和p16基因异常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可能不是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方法;应用PCR瑜民泳法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其正常组织中P16基因第3外显子纯合缺及及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1对标本中癌组织及其正常组均未发现纯合缺失,28例标本中12例有P16基因表达,占42.9%(12/28),其中哈族为53.8%(7/13),汉族为  相似文献   

12.
人喉癌组织中p15、p16基因缺失和STK15基因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FC  Li YH  Zhao X  Kang N  Fu WN  Xu ZM  Li ZG  Sun K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16-319
目的 探讨p15、p16基因和ST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自50例术前未经化疗和放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中,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以下检测:(1)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p15基因第二外显子(p15E2)和p16基因第二外显子(p16E2)纯合缺失研究;(2)提取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β-肌动蛋白基因为内对照进行PCR扩增,分析STK15基因表达的水平。同时检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系STK15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喉癌组织p15E2纯合缺失率为12%(6/50),p16E2纯合缺失率为14%(7/50),p15E2、p16E2共同缺失率为6%(3/50)。50例患者中34例(68%)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全组患者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β-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平均密度比值(ADV)为1.03±0.30,癌旁正常组织STK15基因表达/β-肌动蛋白基因表达ADV为0.89±0.22,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4.333,P<0.01)。Hep-2细胞系中STK15基因表达高于内对照β-肌动蛋白基因。结论p15E2、p16E2纯合缺失和STK15基因过表达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多重PCR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P16 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方法:选用二对引物分别扩增P16 基因外显子1 和2,分析有无纯合缺失,对未检出缺失的样品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Sm aI消化后,再扩增外显子1,分析有无P16 基因异常甲基化。结果:39 例喉癌组织标本中9 例标本有P16 基因纯合缺失,缺失率为23.08% (9/39)。30 例未检测到P16 基因缺失的喉癌组织标本,有4 例检出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13.33% (4/30)。39 例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缺失或异常甲基化。结论:采用多重PCR法可检测出P16 基因常见的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失活。研究表明,P16 基因失活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方法:采用PCR、DHPLC、MSP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间变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蛋白均为正常表达(45/45,100%),间变和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4.4%(38/45)和91.1%(41/45),3者间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3,P<0.001).p16蛋白表达异常的41例癌组织中,纯合型甲基化发生率为80.48%(33/41),杂合缺失发生率58.53%(24/41),不缺失发生率41.46%(17/41),均高于p16蛋白表达正常的癌组织.结论:该地区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主要通过纯合型甲基化失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DKN2 /p16基因缺失和蛋白丢失在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 4种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多重PCR技术对 68例 (非小细胞肺癌 3 1例 ,食管癌 15例 ,胃癌 13例 ,乳腺癌 9例 )原发肿瘤组织标本进行CDKN2 /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缺失和p16蛋白表达丢失分析研究。结果 :第一或 (和 )第二外显子总缺失率为 13 .2 % ( 9/68) ,蛋白丢失率为 44% ( 3 0 /68) ,不同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缺失率和蛋白丢失率差别很大。结论 :CDKN2 /p16基因是重要的多肿瘤抑制基因 ,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其失活方式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种类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肿瘤组织中p1 6 /MTS1基因纯合缺失、异常甲基化和表达缺失。发现 p1 6基因纯合缺失率为 1 4% ( 1 5 /1 0 8) ;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 1 4% ( 8/5 8) ;p1 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 4% ( 2 8/6 3) ;按组织学分级 ,中、低分化组 p1 6蛋白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 (P <0 .0 5 )。p1 6基因失活患者普遍预后差。肺癌、食管癌患者 p1 6基因失活者 1 7例 ,手术后 6个月内 6例死亡 ,1例转移 ;p1 6基因发生缺失和异常甲基化的 6例膀胱癌患者中 4例复发。研究结果表明 ,p1 6基因失活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是较为常见的基因变化 ,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进行p16基因缺失研究。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缺失者4例,分别为:M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并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淋变各1例。有p16缺失的4例患者均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提示:p16基因缺失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p16基因缺失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尤其是p53外显子4的变异。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幸免被检测的15列标本中,分别有40.0%(6/15)和46.7%(7/15)发生了突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50%(9/18)的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另外,有4例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年龄,性别,术前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部位等对癌组织的突变率并不产生影响。结论: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几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性子4的突变可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