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河南中医》1997,17(3):142-14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李和山东省无棣县中医院(251900)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牙痛/中医药疗法睡眠过多/中医药疗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本为少阴伤寒而设。笔者用本方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顽固性荨麻疹、牙痛、多寐症,效果显...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泓 《陕西中医》2004,25(8):753-75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其中麻黄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细辛辛温 ,归肺肾二经 ,入肺能解表化饮 ,入肾能温阳散寒 ,以驱内外之邪。附子温肾壮阳 ,益火消阴。合而用之 ,能扶阳解表 ,发散风寒。原为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 (太少两感证 )而设。笔  相似文献   

6.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民 《河南中医》2002,22(2):26-26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方以麻黄、附子、细辛三药组成。治阴阳虚兼太阳病证。笔者用此方治内科杂病获效 ,今不揣谬误 ,介绍于后。1 胸痹朱某 ,女 ,4 7岁 ,工人。患者体胖 ,7a前 ,胸痛彻背 ,胸闷。经某院诊为“冠心病” ,服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不显。近 2月来 ,胸闷痛加重 ,心悸 ,精神困倦 ,下肢浮肿 ,舌质淡暗 ,苔白滑 ,脉沉细。心电图检查 :心肌下壁供血不足。证属心肾虚衰 ,胸阳不振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处方 :麻黄 6g ,附片 15g ,细辛 4g。连续服上方 15剂后 ,心悸好转 ,但胸闷、肢困乏力 ,又续…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发清 《四川中医》2005,23(10):107-107
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声音嘶哑、背部寒冷等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夏春凤 《新中医》2001,33(9):70-70
1头痛罗某,女,34岁,1997年10月19日初诊。平素体弱,半年前受凉感冒出现头痛,以两鬓角及前额为甚,屡服中西药治疗少效。痛甚时如冷水内浸,甚则不敢洗头,畏寒肢冷,延余诊治。诊见:恶风,头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证属清阳不振,寒滞经络,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处方:炙麻黄9g,熟附子6g,细辛5g,川芎、当归、白芷各10g,丹参30g。每天1剂,水煎服。嘱常用生姜皮煎水洗头。连服10剂,患者喜告,诸症悉除。按:本例素体阳虚,复感风寒,致经络阻滞,不通则痛;久病…  相似文献   

11.
杨发清 《新中医》2005,37(11):77-7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多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笔者在临证中运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症,取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慢性喉炎邓某,女,30岁。于2008年7月8日初诊。主诉:声音嘶哑、咽痛3个月,平素喜食辛辣,言谈过多,开始常觉咽部干痒不适,有异物感,吞咽不利,逐渐出现晨起咽痛,咽部痰多,喜作咯痰动作,刷牙时易恶心作呕,咳嗽,声音嘶哑,曾服用四逆汤加减治疗,病情无好转。近日鼻塞,流鼻涕,无发热,大便秘结。现症见: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中后部舌苔剥落,脉沉。诊断:慢性喉炎。治宜温阳解表,化痰散结,利咽喉。药用麻黄10g,制附子30g,细辛10g,桔梗15g,生甘草15g,炙甘草15g,制半夏15g,肉桂5g后下,玄参15g,党参15g,露蜂房15g,蝉蜕10g,苦杏仁10g,千层纸15g。3剂,每天1剂,煎法:加水1500mL,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煎1.5h,取汁300mL分2次服。7月14日二诊:鼻塞流涕消失,咽痛减轻,声音嘶哑,上方5剂,加白僵蚕10g,祛风化痰,散结止痛。7月21日三诊:咽痛消失,声音嘶哑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药7剂,每天1剂,药用制附子30g,...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其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少阴病兼表证而设,治"太少两感"症,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宗<内经>"谨守病机"之旨,运用"异病同治"之法,用其辨证治疗舌痛、牙痛,收到速效.今公诸同道,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各有所见,颇多发挥。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屡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心得,今仅举数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伤寒论》治少阴兼太阳表证之方。其证为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沉等。笔者以该方加味治疗某些内科杂病 ,每获奇效。兹举验案 3例如下。偏头痛案宋某 ,男性 ,35岁 ,1 999年 1 1月 1 5日初诊。患者素体畏冷 ,近 5年来每逢入冬稍有不慎则易患头痛。本次不慎感寒后又发作右侧头额及项部剧痛 ,昼轻夜重 ,尤以午夜为甚 ,伴同侧眼胀痛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服镇痛西药及疏风清热中药无效。诊见恶心欲呕、不思饮食、恶寒肢冷、大便稀溏、面晦肢凉 ,舌苔白腻 ,脉沉细。证属阳气虚弱 ,外感风寒 ,伤及头部经脉所致。治以温经散…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日本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对《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的认识,结合病例介绍了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疼痛等病症的经验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张存芳  高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96-96,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剂非常简单,仅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用来治疗阳气亏虚状态下,感受寒邪出现邪正相争而导致的发热即太少两感证。笔者在临床上把此方进行化裁配伍用来治疗阳气亏虚,寒邪困阻,表里同病而引起的疾病,往往疗效异常奇效。  相似文献   

19.
席恒 《西部中医药》2007,20(8):16-17
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温阳散寒之功,将其应用于慢性结肠炎、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及神经官能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葆华 《陕西中医》1996,17(12):556-557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专为少阴病而设。笔者用于治疗某些杂病,颇感应手。现举例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彭某,男,52岁。1993年3月2日初诊。心悸胸闷1年余,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平时心率在43~52次/min之间,曾用舒喘灵、阿托品治疗,取效一时,停药则病发。来诊前因受凉而病情加重。诊时见心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