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组BMP7腺病毒的构建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lonetech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流程,原核表达载体pBlue-BMP7经一系列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成BMP7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293细胞进行大量扩增、滴度测定。重组Adeno-BMP7经限制性内切酶PI-SeeⅠ和Ⅰ-CeuⅠ双酶切获得BMP7基因片段,PCR扩增得到特异的扩增片段,表明重组的Adeno-BMP7载体构建成功,其中携带有目的基因BMP7cDNA片段。Adeno-Lac-Z的体外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染色表明转染率可达90%以上;RT-PCR、免疫组化证明Adeno-BMP7转染BMSCs后BMP7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细胞悬液裸鼠肌肉内注射后,X光片和组织学观察都表明BMP7转染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母细胞特异性转移因子(ASCL1)是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通过对成体细胞进行ASCL1基因修饰,有可能将成体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细胞,为视神经再生治疗提供新策略。 目的:构建携带鼠ASCL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腺病毒pAd-rat-ASCL1-EGFP,以期为进一步研究ASCL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用XhoⅠ和 EcoRⅠ将目的基因 ASCL1及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的腺病毒穿梭载体 pYr-adshuttle-4进行双酶切;回收酶切质粒的目的片段进行连接,产物转化至 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然后通过LR体外同源重组将rat-ASCL1表达框构建至pAd/PL-DEST腺病毒表达载体,P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采用PCR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效率。 结果与结论:通过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载体pAd-rat-ASCL1-EGFP构建正确,PCR鉴定扩增出862 bp的目的条带,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为2×1010 pfu/mL。荧光显微镜观察HEK293细胞的病毒感染效率为80%以上。提示含ASCL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获得的病毒具有高滴度,高效感染率,为下一步进行ASCL1基因功能研究和视神经再生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小鼠Ha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期进一步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BXSB小鼠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全长Hax-1基因,经T/A克隆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细菌中和AdEasv-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检测其滴度。RT-PCR鉴定重组腺病毒转染AD-293细胞后Hax-1的表达,同时进行野生型腺病毒的检测。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Hax-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PCR检测转染后AD-293细胞内Hax-1基因水平的表达,且无野生型腺病毒的产生。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小鼠Ha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探讨Hax-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有将其作为细胞载体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的相关报道。目的:构建pDsRed-C1-CDNF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组织中扩增出CDNF基因片段,并在其两端引入XhoI、BamH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然后将其克隆至pDsRed-C1真核载体,构建pDsRed-C1-CDNF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Lipofectin2000将其转染至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结果与结论:pDsRed-C1-CDNF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单酶切、PCR及测序验证正确,提示已成功构建pDsRed-C1-CDNF真核表达载体并已转染至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PDGE-BB(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表皮干细胞(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hESCs)中PDGF-B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从质粒pCMV-SPORT6上通过PCR扩增hPDGF-BB基因,将其酶切后连接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和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并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转染入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rAD-PDGF。原代培养hESCs,流式细胞术分析hESCs的纯度,用收集的腺病毒感染靶细胞hESCs后,Westornblot检测其表达PDGF-BB情况。结果成功使重组腺病毒载体rAD-PDGF携带PDGF-BB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hESCs的纯度达88%以上,rAD-PDGF成功导入hESCs后,Westorn blot检测hESCs能表达PDGF-BB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PDGF在hESCs中表达PDGF-BB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针对Qki-5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在能在转染该病毒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观察到该基因过表达效果.方法: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Qki-5-IRES-EGFP与骨架载体共转化到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后者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并扩增出病毒颗粒.用获得的病毒感染Qki-5表达较低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针对Qki-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在MDA-MB-231细胞中,Qki-5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上升.结论:Qki-5腺病毒载体够建成功并且可以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内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靶向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基因RNA的siRNA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以PCR扩增获得BMP4全长片段,插入筛选质粒pSOS载体,同时设计6段靶向BMP4基因RNA的干扰片段,分别经酶切、连接及鉴定后获得pSOS-sirBMP4。脂质体转染293细胞,根据荧光表达量筛选获得干扰效率较高的4个干扰片段,插入穿梭质粒pSES-HUS,经重组、HEK-293细胞包装获得BMP4-siRNA腺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RT-PCR、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MTT法检测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筛选获得4个干扰效率较高的片段,插入穿梭质粒,经重组、包装获得腺病毒pAd-sirBMP4。感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后,明显抑制BMP4的表达并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具有较高干扰效率的腺病毒pAd-sirBMP4,为进一步研究BMP4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Superfect 高效介导PDX-1基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含有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D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提高重组载体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表达效率,为骨髓MSCs作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奠定基础。 方法:RT-PCR体外扩增PDX-1 基因,双酶切后整合入相同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对重组载体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进行鉴定;利用Percoll 细胞分离液体外培养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后,Superfect 介导正确重组的载体转染骨髓 MSCs,检测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从而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G418筛选阳性细胞后,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PDX-1 基因在骨髓 MSCs 中的表达。 结果:重组载体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载体构建成功。流式细胞仪显示 85.9%的MSCs处于G0/G1期,提示骨髓MSCs具有强大的分化潜能;荧光显微镜下成功转染的细胞呈现全细胞绿色荧光,Superfect 介导的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与其绝对用量和孵育细胞的时间有关;RT-PCR显示转染后PDX-1基因在骨髓 MSCs表达,随转染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PDX-1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Superfect 能高效介导外源性基因在骨髓MSCs 中表达;转染外源性基因的MSCs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9.
李奇  杨俊  杨简  杨英  郑涛  刘晓雯 《解剖学杂志》2019,42(3):244-248
目的:构建含微小RNA-327(miRNA-32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H9C2心肌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钓取目的基因miRNA-327,并将目的基因与穿梭载体GV202连接形成miRNA-327腺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构建的miRNA-327腺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到人胚肾293细胞,再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以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最后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9C2心肌细胞48 h,并通过荧光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转染效率。结果:双酶切与测序结果证明了大鼠miRNA-327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且最终获得滴度为2×10~(10)PFU/ml的病毒液。转染心肌细胞48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腺病毒转染效率为90.15%±5.1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其转染效率为85.46%±3.08%。结论:成功构建了含miRNA-32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其在H9C2心肌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携带免疫调节因子vIL-10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观察免疫调节因子vIL-10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方法PCR扩增原核载体PET-28α/vIL-10,获得目的基因vIL-10,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扩增后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G418筛选得到vIL-10高表达的细胞,对照组为pcDNA3.1(+)直接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结果经PCR、酶切、测序鉴定显示按设计构建的载体pc DNA3.1(+)-vIL-10,已成功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RT-PCR检测到510bp目的片段vIL-10在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有vIL-10蛋白的表达。结论vIL-10 mRNA和蛋白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烧伤、慢性创面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创面修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表皮干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为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低频电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刺激在创面修复中已被认为较佳的方法。 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在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促进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表皮干细胞,用5-溴脱氧尿核苷进行标记,成功转染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后,移植于昆明小鼠全层缺损创面。建立全层缺损创面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外加低频电磁场干预。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9,16天,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收缩率优于其他各组(P < 0.05)。移植后第9天,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各组组创面中均有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后第16天,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组织中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表皮干细胞移植组(P < 0.05);移植后第16,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的创面组织上皮化现象较明显。结果证实,低频电磁场有促进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修复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潜能。 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神经干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不同氧分压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目前尚未定论,这些差异可能由于研究者对于氧分压的选取不同而造成影响。 目的:检测不同氧分压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进行免疫表型进行鉴定。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在1%,3%,5%,10%,21%氧分压的环境中培养24 h后,使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基因水平以及蛋白水平上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与结论:人脂肪来源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阳性表达CD71,CD73,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CD54及HLA-DR。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在基因水平上,低氧环境(体积分数1%,3%氧)均可促进人脂肪来源干细胞显著性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P均< 0.01);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有显著影响(P < 0.05);而对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则无显著影响(P > 0.05)。在蛋白水平上,低氧促进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P均<0.01),对神经生长因子、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培养后,其生物学特性受到一定的改变,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提高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水凝胶三维培养:应用安全稳定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材料为细胞提供一个空间、立体的生存环境,可增强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 旁分泌效应:以往研究认为干细胞应用于创面治疗的潜能是干细胞归巢分化为损伤组织,后来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大多停留在肝、脾,很少能到达损伤创面。目前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某些营养因子作用于临近的靶细胞,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普通二维培养环境由于存在细胞间接触性抑制,可能导致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传导和形态学存在差异。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能力是否受二维培养环境与三维培养环境的影响。 方法:利用传统酶消化法获得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分别接种于普通细胞培养瓶(二维培养)与ShakeGelTM 3D水凝胶中(三维培养),将水凝胶中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方向;待两种培养环境中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至70%-80%,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形态;培养24 h后,应用RT-qPCR技术测定细胞旁分泌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培养48 h后,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旁分泌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①二维培养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扁平状,为典型间充质样细胞形态;三维培养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均匀分散于水凝胶的每一层;②三维培养中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3系诱导分化潜能;③三维培养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透明质酸、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二维培养组(P < 0.001,P < 0.05),两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化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三维培养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高于二维培养组(P < 0.001,P < 0.01,P < 0.05),两组白细胞介素4、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水凝胶三维培养环境中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呈现更好的形态及创面修复相关因子旁分泌生物学效应。 ORCID: 0000-0002-9744-2176(王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多采取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方法,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并持续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取得高效持久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但是对于其作用于人体细胞时的生物学规律不明确。目前对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节人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规律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方法:从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采用终浓度为100 μ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诱导3,6,12,18,24,36,48 h后收集样本,用RT-PCR和ELISA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结果与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节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时间依赖性,在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不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6 h时间段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P < 0.05),18-24 h时间段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P < 0.05),当利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时这两个时间段应当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能表达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 的pWPI-hHGF载体,并将含hH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CMSCs),观察人脐带间质干细胞中hHGF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携带目的基因hHGF的 pUC-SRα/hHGF质粒亚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WPI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WPI-hHGF。基因测序进行HGF的鉴定。用磷酸钙沉淀法,将pWPI-hHGF、pAX2、pMD2G共同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获得携带目的基因hHGF和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pWPI-hHGF。将pWPI-hHGF及阳性对照质粒pWPI-GFP分别用Lipofectamin 2000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hUC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确定阳性对照质粒的转染数,从而估计该基因的转染效率。蛋白印迹法检测HGF和GFP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HGF含量。结果:DNA 测序显示hHGF基因成功地插入到pWPI载体中。包装细胞293T转导pWPI-HGF质粒后,转染阳性率达100%。阳性对照质粒转染人脐带间质干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效率达80%以上。蛋白印迹法检测靶细胞中hHGF表达呈强阳性,而对照组表达量极低,两者差异显著(P<0.01)。检测收集转染hHGF后的人间质干细胞上清液中hHGF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的在真核细胞内表达hHGF的重组质粒pWPI-hHGF转染人脐带间质干细胞,能获得hHGF基因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中大量、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皮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运用包皮环切术后收集培养角质细胞,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细胞,MTT法测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5~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人表皮细胞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S和G2/M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以及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 hold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future of tissue engineering, offering promise as a source of virtually unlimited quantities of desired cell and tissue types. We have identified soluble chemical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factors that permit isolation of keratinocyte precursors from hESCs. Culturing embryoid bodies (EB) formed from hESCs in a defined serum-free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 on a gelatin matrix generated keratin 14 (K14) expressing cells with an epithelial morphology. These K14 expressing cells could be subcultured i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hydrocortisone and induced to stratify and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 by addition of calcium. Optimum times for obtaining K14 expressing cells were found for EB formation and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growth of cultures after EB plating. EB formation was not necessary to generate keratinocyte precursors; direct transfer of hESC colonies to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 permitted differentiation into the keratinocyte lineage. With further studies to optimize gen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ESC-derived keratinocyte precursors, these cells could provide a source of epidermal cells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vitro or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