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支化聚醚酯-二氢卟酚e6纳米光敏剂[hyperbranched poly (ether-ester)-chlorin e6 nanophotosensitizer,HPEE-ce6]的构建过程与表征,及其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Tongue cancer CAL-27 cells)体外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一步台成法构建HPEE-ce6纳米光敏剂,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表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CAL-27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PEE和ce6共价结合,生成直径为50 nm左右的纳米粒子,其治疗区吸收峰比ce6红移了12 nm;经PDT处理后,形态学研究表明,CAL-27细胞发生凋亡或特征性肿胀样坏死.结论:HPEE-ce6可以通过一步法(HPEE和ce6共价交联)合成,并对人舌癌CAL-27细胞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氢卟吩e6 (Ce6)光动力学疗法(Ce6-PDT)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中加入Ce6,浓度分别为5、10、20、50和100μg/ml,孵育1.5h,予波长6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100mW/cm2,能量密度分别为0.5、1、2、5、10和15J/cm2,继续孵育6h,用MTS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1)不受光照的条件下,较低浓度Ce6(<10μg/ml)与细胞共同培养而对细胞的毒性较小,Ce6浓度为20μg/ml时对细胞的杀伤率约为10%.(2)光照条件下,Ce6-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其杀伤作用与Ce6浓度及光照剂量正相关,呈浓度/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Ce62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e6在较大浓度下对细胞有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    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 结果    孵育时间为2 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 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 mW/cm2 的630 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 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 %,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    10 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疗法是氧存在前提下,利用光激活光敏剂产生光化学效应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新型疗法,能有效治疗细菌性疾病且不产生耐药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杀灭变形链球菌,可作为防治龋病的新疗法。本文将针对不同光敏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22-08-30。查找PDT治疗OLP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Meta分析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及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为光敏剂的PDT对OLP疗效,并用PDT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OLP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8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以MB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 scale,VAS)评分、体征评分(Thongprasom sign scoring,TH)、病损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经以5-ALA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光强度(53、106、159、212 mW/cm2)和光剂量(12、24、36、48 J/cm2)依次分为光敏剂组(A1 ~ A4亚组)、光强度组(B1 ~ B4亚组)、光剂量组(C1 ~ C4亚组),进行PDT处理;对照组(A5、B5、C5亚组)为不加复合光敏剂且不用激光照射。分析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2)在人牙周膜细胞的培养基中分别设置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5、2.0、2.5 g/L,在光强度212 mW/cm2、光剂量60 J/cm2下进行PDT处理的记为PDT组,不进行光照的记为避光组;以不加入复合光敏剂(0 g/L)进行PDT或避光处理的为各自的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RGR),并评价细胞毒性。结果    (1)光敏剂组、光强度组、光剂量组的组内各亚组间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9、28.15、25.36,均P < 0.05)。各组中灭菌率最高的分别为A2、B4、C3亚组,其中C3亚组的灭菌率高于A2、B4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随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的增加,PDT组和避光组的RGR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06和24.15,均P < 0.05)。当光敏剂质量浓度为2.5 g/L时,PDT组和避光组较对照组RG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各组应用不同质量浓度复合光敏剂PDT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均为0和1级,属于合格。结论    新型复合光敏剂介导的PDT对龈上菌斑中的细菌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局部应用有效灭菌浓度的复合光敏剂介导PDT的细胞毒性级别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10%、80%)培养。培养出黑色菌落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菌株相鉴别。将菌样随机分为4组,A甲苯胺蓝组,甲苯胺蓝浓度分别为0.1、0.5、1.0、2.5g/L。B组光剂量组,光剂量为53、106、159、212mW/cm^2。C组光强度组,光强度为6、12、24、48J/cm^2。D组空白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并确定最佳治疗组合。结果:光动力疗法的灭菌效果最佳组合为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其灭菌效果平均23.45%。结论:本研究发现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有灭菌效果,最佳光敏剂浓度仍为1.0g/L,而龈下组所需光剂量和光强度均比前期研究的龈上组剂量大。不同病人的取菌条件不同,其灭菌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前、后患者龈沟液IL-1β、TNF-α、IL-6和IL-17的含量变化,评价Denfotex光动力治疗系统控制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磨牙区单牙种植患者行PDT治疗。选用635 nm,100 mW二极管激光,1 mL 12.7 mg/L甲苯胺蓝(TBO),近、远、颊、舌腭4个位点各照射90 s。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龈沟液中IL-1β、TNF-α、IL-6和IL-17的含量,光动力疗法分别于基线、2周采样后重复应用。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龈沟液IL-1β、TNF-α含量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4种检测因子较治疗后2周及基线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Denfotex光动力治疗能显著降低种植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可作为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分析蓝光LED联合姜黄素对具核梭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具核梭杆菌标准菌株ATCC10953,分为三组:单独蓝光照射组(A组)、单纯姜黄素溶液组(B组)和光动力组(C组).A组:采用蓝色LED光固化灯照射,功率密度0.3 W/cm2,照射时间20、40、60 s.B组:按照姜黄素溶液的浓度5、10、20...  相似文献   

11.
陈钱  林慧  于敬伟  李国林 《口腔医学》2019,39(2):113-116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素在体外条件下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丹参素处理CAL-27细胞,MTT法检测丹参素对CAL-27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丹参素对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 MTT显示,在丹参素浓度为40 μg/mL、60 μg/mL和80 μg/mL时,丹参素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中,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丹参素可降低CAL-27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丹参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降低CAL-2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α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CXC-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在不同人舌鳞癌细胞株的表达以及其配体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 10,IP-10)对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对3种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UM-1、Tca-8113)IP-10的相应受体CXCR3的表达进行检测。CAL-27细胞被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根据IP-10的刺激浓度,分为10 ng/mL组、20 ng/mL组、40 ng/mL组,对照组不予刺激。12 h、24 h、48 h时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24 h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CXCR3在3种人舌鳞癌细胞株均有表达,并且CXCR3在3株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均有染色。和对照组相比,12 h、24 h时,3种浓度的IP-10均能够促进CAL-27细胞增殖(P<0.05);在48 h时,只有40 ng/mL的IP-10能够促进CAL-27细胞增殖(P<0.05),10 ng/mL、20 ng/mL的IP-10对CAL-27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P>0.05)。在24 h时,对照组、10 ng/mL组、20 ng/mL组和40 n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53 3±0.472 6)%、(3.236 7±0.940 0)%、(4.516 7±1.115 4)%和(3.363 3±0.571 2)%,3种浓度IP-10均能够促进CAL-27细胞的凋亡(P<0.05),但3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3在3种人舌鳞癌细胞株的胞膜及胞质内均有表达;IP-10既能促进CAL-27细胞的增殖,又能促进其凋亡。随着时间的延长,IP-10的促增殖作用减弱,而这种减弱可能是由IP-10的促凋亡作用的逐步发挥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h-R3)联合顺铂(DDP)对人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细胞株CAL-2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CAL-27细胞,以5×104/ml的细胞密度种植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h-R3组、DDP组及h-R3联合DDP用药组共4组.CCK-8法检测h-R3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分别于24、48及72 h对各组进行摄片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R3组及h-R3联合DDP组在不同时间对CAL-27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CAL-27加入不同药物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h-R3和DDP单药对CAL-27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两药单独作用72 h后,对CAL-27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6.91±7.08)%和(89.18±4.73)%.两药联用对CAL-27细胞增殖的最大抑制率为(93.26±1.03)%,联合用药可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呈相加作用;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作用时间增加细胞凋亡率亦呈升高趋势;h-R3及h-R3联合DDP组不同时间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而且联合用药与单药比较,EGF和VEGF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h-R3在体外与DDP联用可以提高对CAL-27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同时对CAL-27细胞分泌EGF与VEGF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体内、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采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CAL-27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裸鼠移植瘤中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 三氧化二砷作用后,实验组CAL-27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骨架微丝解聚,微管结构模糊、紊乱,MMP-2和MMP-9的表达下降;三氧化二砷降低了裸鼠移植瘤中CD44、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 低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可降低人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黏附能力,改变细胞骨架排列,下调CD44、MMP-2和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1064 nm Nd:YAG激光对口腔鳞癌CAL-27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鳞癌CAL-27细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并继续培养24 h,分0、120、240、360、480 s五组接受激光照射,对应剂量为0、44.4、88.8、133.2、177.6 J/cm~2,划痕后分别于0、12、24、48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划痕变化并拍照,以研究激光照射对细胞迁移影响。结果低剂量激光照射后细胞划痕区域愈合程度提高,而高剂量激光照射后,细胞划痕区域愈合程度降低。结论低剂量Nd:YAG激光照射对鳞癌CAL-27细胞迁移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高剂量Nd:YAG激光照射则会对鳞癌CAL-27细胞的迁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和口腔癌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各项指标,探讨其与化学治疗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3例口腔癌患者化疗前后共46例标本的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各项指标,并与化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未经化疗的口腔癌D1值为1.94,异倍体检出率为82.65,与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②化疗后口腔癌D1及异倍体检出率较化疗前有显著降低。③DI及异倍体检出率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口腔癌DI及异倍体检出率显不能预测疗效,但可通过细胞周期的分析指标化疗,化疗可显著降低DI及异倍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氯喹(chloroquine,CQ)及顺铂(cisplatin,DDP)作用于CAL-27细胞,探讨自噬在口腔癌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增强口腔癌化疗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氯喹及顺铂处理CAL-27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 mg/L氯喹联合顺铂在IC50浓度(5 mg/L)处理后,与单独顺铂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CAL-27细胞的生存率(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自噬在细胞中分布清晰,顺铂组(DDP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氯喹处理组(CQ组)及氯喹与顺铂联合处理组(CQ+DDP组)(P<0.05);氯喹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DDP组和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氯喹和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DDP组和CQ+DDP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出现G1期阻滞,CQ+DDP组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抑制自噬能够提高CAL-27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CAL-27细胞本身的自噬是产生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自噬抑制剂有望成为口腔癌化疗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19.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high tendency f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Several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e role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VEGF) and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s (uPA) in this process.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s an emerging treatment currently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cancer. Here we evaluate, in vitro, the influence of PDT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molecules. A series of human keratinocyte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 were used as the PDT ‘targets’ in this study. Each cell line was subjected to sublethal dose of PDT. Activity of MMP-2, MMP-9, MMP-13, uPA and VEGF were evaluated at protein levels using zymography and ELISA on culture medium. For uPA, a chromogenic assay was performed. Gelatin zymography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control medium, MMP-9 and MMP-2 were secreted in proform. MMP-2 was highly expressed by H376 cells while VB6 and UP cells relatively show similar MMP-2 with comparatively low expression. For MMP-9, the latent type was highly expressed by VB6 cells and only slightly by H376, while active-MMP-9 was expressed by VB6 cell line only. Following PDT, both active and latent MMP-2 and MMP-9 were down regulated by UP and VB6 cells (p < 0.001), while H376 showed an increase in active-MMP-2.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supported by ELISA.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PDT causes the suppression of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umour invasion which may be of therapeutic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