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报道利用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方法 利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在创缘周围探测腓动脉发出的穿支,以其中最合适的穿支为旋转点及血管蒂,沿腓浅神经轴线切取穿支蒂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外踝部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 结果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5 cm~7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6 cm~8 cm×12 cm。皮瓣存活良好,颜色正常,修复效果好。平均随访两个月,患者步态正常,无疼痛,但其中2例患者抱怨小腿外侧区及足背有麻木感。 结论 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适于修复外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优良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34例患者(35例皮瓣),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7例,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7例,足背内侧隐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结果术后有2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小面积坏死(分别为1.0cm×0.5cm,0.8cm×0.6cm),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在3个月~2年的随访中,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但皮瓣的感觉功能重建效果欠佳。结论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方便,皮瓣成活率较高,非常适用于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效果。 方法 在踝管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采用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3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损伤部位:足背14例,足内侧2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6.5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5 cm~18 cm ×12 cm,远端蒂旋转点位于平内踝。 结果 临床修复36例,创面Ⅰ期愈合33例,Ⅱ期愈合3例。所有病例经5~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 结论 踝管动脉穿支皮瓣,可以修复足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l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6.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 1.0 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 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5例皮瓣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4cm)~(15cm×13cm)。结果21例皮瓣中,16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以近者完全成活;5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者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修复创面的最远端可达到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机器绞伤11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8cm,最小7cm×5cm。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1月~2014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52例,男性41例, 女性11例。年龄最小5岁, 最大64岁,平均37.3岁。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5 cm~6.0 cm×12.0 cm,皮瓣切取面积4.5 cm×5.0 cm~7.0 cm×15.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5d。利用已经损伤的腓肠神经切取皮瓣21例。52例皮瓣蒂部均未结扎小隐静脉。 结果 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起水泡等静脉瘀滞表现,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39例,3例出现皮瓣下轻度感染,经换药治疗控制。伤口无再破溃,皮瓣颜色正常,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良好。随访8~2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无溃疡, 色泽好,功能良好。 结论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并且无论腓肠神经损伤与否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用于修复手掌、手指、腕部严重损伤的7类皮瓣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为选择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及早行扩创,去除明显坏死的皮肤软组织,对于间生态组织、未断裂的坏死神经、肌腱以及坏死骨骼予以保留。依据损伤情况分别利用腹壁皮下埋置法保存严重热压伤毁损手掌6例,掌背皮神经/掌背动脉复合蒂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5例,指动脉侧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带感觉神经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手腕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腹部带蒂皮瓣14例,游离皮瓣修复虎口、拇、示指电击伤2例。结果37例皮瓣成活,保存严重热压伤毁损手掌6只,手指12只;1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高压电击伤,术后第2周,手掌坏死,遂行截肢术。1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血运障碍,皮瓣坏死。损伤手掌手指及功能不同程度得以保存。结论手掌、手指、腕部损伤修复应遵循保存患指、肢为首要原则,根据损伤情况,利用各种皮瓣修复。其中前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指脉岛状皮瓣、胸腹部皮下埋置法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绎皮缝扎小隐静脉干及其大部分属支以阻断静脉回流对减轻远端蒂腓肠神经黄养血管皮瓣瘀血的优越性。方法对40例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山管皮瓣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2组。AN在外踝尖水平以下1cm处将小隐静脉十分离并结扎。B组以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为圆点,半径为2cm的在外踝尖水平以下的半圆周上用1号丝线经皮交叉缝扎(深度至深筋膜层下)以阻断小隐静脉干及其大部分属支的静脉回流。对内组处理蒂部小隐静脉的耗时和皮瓣发生坏死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B组处理蒂部小隐静脉的耗时(平均1.52min)明显少于A组(甲均10.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有1例皮瓣不完仝坏化(发生率为5%),A组有4例皮瓣不完全坏死(发生率为20%),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蒂的远端经皮缝扎小隐静脉干及其大部分属支减轻静脉血倒灌的效果确切,而且操作更简单、更省时。  相似文献   

13.
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或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1例;同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中,9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完全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9月~2016年9月,在内科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糖尿病足合并Wagner分级2级以上的足部溃疡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5例共36足。 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成活良好,耐磨压,大部分患者可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可行走,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临床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病程,其手术操作简单,易推广,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视化研究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新鲜捐献成人尸体1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方法进行灌注,灌注前和灌注后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利用Mimics 10.01软件,获得血管、肌肉、骨骼以及皮肤的三维解剖结构图像,并对血管进一步分割,构建出单支血管及其分支,并对所构建的三维图像进行单独显示与组合显示,以设计切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上述基础上,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术前进行数字化重建,B组术前不予数字化重建。比较2组术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存活率,手术所需时间,精确性以及皮瓣旋转点到内踝顶点距离。 结果灌注前数据可轻易重建出骨、肌肉、筋膜与皮肤,灌注后的数据可构建出血管,组合显示后可得到血管在某个局部的具体分布状况,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个性化设计与基础研究提供准确的血管解剖学基础。A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经数字化重建后,可显示皮瓣主要血供,并能够清晰显示皮肤、肌肉与血管三维解剖关系;应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对血管、皮瓣进行测量,可以准确定位指导手术操作。术中探查血供与重建图像相符,体表定位准确。A组2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皮瓣质地良好,局部无瘢痕挛缩;B组20例皮瓣4例患者于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换药和植皮术后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A组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B组有6例皮瓣远端出现质硬瘢痕和轻度挛缩,行走时疼痛,后经手术松解植皮后好转。A组皮瓣成活率(100%)明显高于B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所需时间[(114.05±10.36) min]明显短于B组[(123.20±11.9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皮瓣切取精确性(0.17±0.03)明显高于B组(0.2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皮瓣蒂部旋转点到内踝顶点距离[(4.14±0.38) cm]明显少于B组[(5.96±0.8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手术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临床应用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例(10侧)灌注红色乳胶标本上解剖观察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血供。对4例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应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约l/4的皮肤坏死,随访3个月至1年,外形满意、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结论: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更好地处理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小隐静脉以减轻皮瓣静脉血"倒灌"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40侧福尔马林液浸泡的成人尸体足踝区的小隐静脉干及其属支进行解剖。以踝关节线(经外踝尖的水平线)为基准观测小隐静脉的起始类型,以及足踝部外侧引流静脉汇入小隐静脉干的最高点至踝关节线的垂直距离。结果按足踝部小隐静脉各属支起源、行走路径及汇聚情况将小隐静脉的起始类型分为4类:单主支起始型出现率为47.5%(19侧)、双主支起始型27.5%(11侧)、3主支起始型10.0%(4侧)和4主支起始型15.0%(6侧);按足踝部外侧属支汇入小隐静脉干的最高点至踝关节线的垂直距离可分为3类,低位起始型占10.0%(4侧)、中位起始型35.0%(14侧)和高位起始型55.0%(22侧)。结论在足踝部小隐静脉属支汇聚成干的形式在各标本间均不相同,有些差异较大。故对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欲提高阻止静脉血"倒灌"的效果,不仅要结扎小隐静脉干,还必须结扎小隐静脉干结扎线以上且可回流至蒂部的小隐静脉的属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