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detector row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ransluminal stent-graft placement,TSGP)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接受TSGP主动脉疾病患者,包括:Stanford B型夹层13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2例,弓降部穿透性溃疡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局限性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Stanford B型夹层1例,术后采用MDCTA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24个月)。采用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来显示支架形态、术前术后主动脉管腔情况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结果:13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均真腔扩大,假腔减小或消失并伴血栓形成,支架未发现移位或断裂;共3例(14%)随访中发现内漏,1例Ⅱ型内漏,建议随访观察;1例术后8个月复查新发现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密切随访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复查CT内漏增多,转外科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1月复查发现Ⅲ型内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CT随访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MDCTA对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较其他检查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及时观察术后疗效、发现并发症,对主动脉疾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全腔内隔绝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近段治疗的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随访1年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年5例治疗效果理想。术后早期死亡1例,支架近端再发夹层4例,发生Ⅰ型、Ⅱ型内漏各1例,Ⅲ型2例。 结论 对于不能外科修复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谨慎选择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行全腔内修复治疗,但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血管病变特点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意义和技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主动脉撕裂累及到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以CTA作为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以球囊扩张支架对左锁骨下动脉进行介入再通。 结果35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放置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35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通畅率100%。 结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EVAR治疗时,覆膜支架的近侧锚定区选择在正常的主动脉壁,可以降低继发医源性夹层的发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采用烟囱技术可有效预防"盗血综合征"的发生,其技术简捷、安全。  相似文献   

4.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27例B型主动脉炙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夹层112例,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5例.术前、术后10 d行64排CTA检查,证实手术效果.统计分析围手术期病死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死亡及发生主要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2.4%,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4%(17/127),包括截瘫1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脑梗死致意识障碍2例,支架相关并发症9例,严重内漏4例.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彭冉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3-964
目的:总结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对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时有13例术中直视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3月后复查256排螺旋CT,近心端假腔闭合,远端12例血栓形成,1例残余3 cm长假腔.结论: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出血风险,术后并发症少,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置人术对主动脉夹层腹部重要血管分支血流的影响。方法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通过术前后电子束CT、MRI与DSA资料分析,比较术前后腹部重要血管分支影像学变化。结果35例共计140支腹腔内脏主要血管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右肾动脉),术前经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血流受损血管58支,其中14支为动力型受损,占10.0%(14/140支);44支为静力型血流受损,占31.4%(44/140支)。覆膜血管内支架置人后14支动力型受损的血管分支血流全部改善;44支静力型分支均显示不同程度血流改善,管腔狭窄程度减轻,对比剂充盈和排空速度加快,术后无缺血并发症。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人术不仅能改善B型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血管分支动力型缺血,对多数静力型受损的血管也有明显的即时血流改善作用,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强CT检查。结果: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7个支架,1例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内漏,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并发的腹主动脉瘤随访2个月无变化;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覆膜支架治疗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期间,共2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2例降胸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覆膜支架治疗术,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急性发病27例.本组采用两种支架(Mdtronic Talent15例,上海微创Aegis 16例),术后采用CTA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按预期定位释放,术后即刻DSA复查显示23例夹层患者近端破裂口完全封闭,2例降主动脉瘤也完全隔离,6例发现有内漏;术后7 d CTA复查发现16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2例近端假腔形成血栓,远端假腔仍开放。结论覆膜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替代外科手术。但覆膜支架术的确切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0.
高源  张畅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856-857
目的: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8例病人覆膜支架均一次释放成功,无释放多个支架的病例.2例患者因破口距LSA<1.5 cm封堵了LSA,均无脑供血不足及截瘫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封闭了夹层近端破口,扩大了主动脉真腔,改善了腹腔脏器血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支架近端主动脉弓部出现局限性溃疡,2例出现升主动脉夹层,1例支架远端出现夹层,其余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腔内隔绝手术的治疗策略近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手术过程顺利,脑及右上肢停循环6~7 min,左上肢及降主动脉停循环29~4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0~106 min,体外循环时间135~200 min。术后64排CTA显示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外左侧少量血流流向降主动脉,3个月时已经消失;二次开胸止血2例,与血管吻合无关。术后1周及3个月CTA显示支架血管位置满意,各头臂血管血流通畅。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术中置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 - 05~2009 - 12对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54±12)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J)确诊.切开左或右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随访行CT或MRI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36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纯腔内隔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国产CastorTM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单纯腔内隔绝治疗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CTA。以手术成功率、假腔消失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终点指标,观察相应不良事件。 结果 19例患者支架均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患者无死亡,4例门诊随访时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严重内漏发生,分支支架通畅率100%,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假腔直径平均缩小(10.3±1.2) mm(肺动脉分叉平面)。 结论 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对于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或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单纯腔内隔绝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CT的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行支架置入术前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及CT影像资料,分析术前CT对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作用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行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可较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裂口、周围脏器血供等情况.根据术前CT诊断信息设计手术,8例手术成功,1例术中发现病情发展而中止手术.结论:CT可较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为支架置入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几年开展的最新方法 ,我院应用该方法治疗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3例 ,现将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经加强CT和MRI检查确诊为DeBakeyⅢ型后 ,经过精确测量 ,选择不同长度的进口支架型人工血管及导送器 ,操作在导管室X线监视下进行。3例患者均给予全麻 ,监测生命体征。首先经左例肱动脉穿刺插管至升主动脉造影 ,再次确定破口位置 ,在直视下进行右股动脉穿刺 ,将带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导送器用肝素水排净气体后 ,沿导丝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多层螺旋CT(M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2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MSCTA表现及临床介入资料。结果通过MSCTA检查发现破裂口情况、主要血管分支假腔供血情况、真假腔形态、双侧髂股动脉情况、并发症等信息,并以此对介入支架置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预判,与介入实际情况相比较,真实一致。结论 MSCT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前的主动脉三维空间构型,以期找到预测术后假腔残留风险的指标.方法:收集经双源CTA(DSCTA)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4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资料;依据TEVAR治疗后1周DSCTA示支架周围假腔是否闭合分为假腔残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术中配合、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4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监护,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46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支架放置后即时造影显示3例移植物近端微量渗漏,未做处理,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均于术后1~3周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1例患者移植物近端仍有微量内漏,即在移植物近端漏口处又放置1个直筒覆膜支架,即刻造影显示内漏消失。结论: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