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50例,以患者颅底CT片确定卵圆孔位置,C形臂下以颞颌关节和瞳孔中点矢状线为参照物引导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以60℃~76℃行射频热凝治疗3.5~5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7d有效率96%(48/50例),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者。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X线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6-2016.10所收治的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多功能射频热波治疗系统从患者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结果:63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衡成功,在射频热凝术后1d、3d、6d所有患者VAS评分相比较于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Ⅱ、Ⅲ支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CT扫描确定卵圆孔位置及穿刺角度和深度,并给予电生理引导确证,静脉全麻下每分支分别给予65℃和75℃射频热凝各90s。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经卵圆孔穿刺入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后7d总有效率97%,随访6个月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6%.未见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5例,其中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2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当天并发症及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BNI疼痛分级、术后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咬肌乏力、面部麻木、口角疱疹、舌体麻木、耳后疼痛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眶上孔、圆孔、卵圆孔行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21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操作及护理资料,重点关注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护理观察与处理,以总结最佳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结果 21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第Ⅰ、Ⅱ、Ⅲ支分别为17例、89例、74例,Ⅰ+Ⅱ支、Ⅱ+Ⅲ支分别为13例、25例,分别接受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眶上孔、圆孔、卵圆孔及眶上孔+圆孔、圆孔+卵圆孔行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15例1次治愈,3例有疼痛残留,再次射频后治愈,但原疼痛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麻木,第Ⅲ支射频热凝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术后发生面部肿胀29例,术后护理观察及时发现,经序贯冷、热敷处理后肿胀消退;所有患者均无损伤三叉神经非疼痛分支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发生。 结论 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仅为面部肿胀和原疼痛区感觉麻木,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监测、给药和术后病情观察与健康宣教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卵圆孔定位并立体定向穿刺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术前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病变。术前CT薄层扫描,通过Brain LAB手术计划系统确定患侧卵圆孔的三维坐标,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穿刺患侧卵圆孔,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阻抗250~400Ω,平均289Ω。8例患者一次治愈。3例上颌支+眼支疼痛的患者治疗后上颌支的疼痛立即消失,1周内眼支分布区的疼痛也消失。所有患者触觉得以保留。3例患者在热凝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增高,经过镇静和(或)让患者大声喊叫后可使其降至正常范围后继续治疗;2例术后由于紧张和血压升高等出现一过性眩晕,无其他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关键在于卵圆孔的准确定位,在CT引导和立体定向仪辅助下,卵圆孔穿刺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颖  岳永峰  张文祥 《西部医学》2008,20(3):553-554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做温控热凝至70℃-75℃,毁损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结果疼痛完全消失者96例,总有效率96.0%,无效1例(1.0%),复发1例(1.0%)。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特别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静脉麻醉下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在静脉全麻下行射频热凝治疗.参数设置为毁损模式70℃120 s,80℃120 s,观察术后NRS评分、疼痛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穿刺至卵圆孔位置诱发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后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平均穿刺时间21rin,术后6月总有效率93.75%(30/3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CT辅助定位下,卵圆孔显示清晰、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静脉麻醉避免了疼痛刺激和中枢神经反射,避免了围手术期应激状态,射频热凝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经临床证实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DSA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DSA引导定位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术后1 d、3 d、1周VAS评分分别为2.12±0.64、1.04±1.02、0.46±0.31,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优良率分别为55.6%、74.1%、92.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年随访22例,优良率86.4%,1例复发,占4. 5%.结论:DSA引导定位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定位射频热凝治疗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第Ⅰ 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先以定位架帮助,后在CT定位下采用卵圆孔前入路穿刺,局麻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第Ⅰ支热凝温度和时间为65℃、67℃,各维持60 s;第Ⅱ支为70℃、75℃,各2~3 min。结果三叉神经第Ⅰ Ⅱ支痛患者13例,全部病例术后当日三叉神经痛发作完全消失。随访3~16个月,无疼痛复发。结论定位架帮助,在CT定位下,经卵圆孔前入路穿刺,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第Ⅰ 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前入路法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后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温度控制在65-80℃持续时间3min,共3-4次。结果 40例患者中,32例疗效Ⅰ级,5例疗效Ⅱ,2例疗效Ⅲ级;一次性治疗显效率92.5%,总有效率97.5%。1例为Ⅳ级无效。结论 CT引导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采取精确控温法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1支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三叉神经第1支痛患者83例,在DSA引导下采取精确控温法行三又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总结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记录随访2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优69例(83.1%),良11例(13.3%),一般2例(2.4%),无效i例(1.2%),优良率96.4%(80/8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1年内复发5例(6.0%),2年内复发13例(15.7%)。结论DSA引导下精确控温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第工支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CT引导下穿刺半月神经节行标准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的临床效果和技巧。方法在CT三维或导航引导下对第V颅神经第Ⅱ支痛、Ⅰ+Ⅱ支痛、Ⅱ+Ⅲ支痛或Ⅰ+Ⅱ+Ⅲ支全痛患者应用改良的Hartel法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验证靶点,并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标准射频靶点温控毁损。结果术后即刻显效,优46例,良2例,差1例,总优良率98.0%(48例)。全组随访,1~6个月内复发率为1.9%(1例),6个月~1年内复发率为1.9%(1例)。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穿刺半月神经节行标准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术的疗效可靠、安全,注意手术技巧可减少穿刺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58例,均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于手术后第2日评价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2d优效56例(96.6%)、良效1例(1.7%)、差效1例(1.7%)、无效0例,优良率98.3%(57/58例);术后随访2年优良率为96.6%(56/58例)。术后出现3例面部肿胀者,3d后肿胀消失;术后出现1例略感咀嚼无力者,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角膜炎,6个月后治愈。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1年内无复发病例,2年内复发2例(3.4%)。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定位,在确保穿刺针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进行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凝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疼痛即刻消失率为100%,味觉减退1例,发生率为1.3%。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侧方入路三维CT卵圆孔靶点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三叉神经痛患者26例采用本治疗方法,以评估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优良者21例(80.8%),好转者5例(19.2%),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侧方入路三维CT引导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靶点射频热凝术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病例报告]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7例,疗效显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见2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讨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患者95例,均给予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统计患者每周卡马西平使用剂量.结果 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睡眠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适用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型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方法 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不同程度血管关联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9月—202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32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无关联患者(A组),40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密切相关患者(B组)和29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患者(C组)。3组均行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治疗优良率。  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5.402, 261.255, 20.994;均P < 0.05);3组患者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6.065, 266.616, 15.125;均P < 0.05)。A组VAS评分和卡马西平使用剂量低于B组、C组(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较手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升高(均P<0.05)。3组患者术后12个月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82.50%、86.21%。  结论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血管神经关联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例患者)应用经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第2组(30例患者)应用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第3组(13例患者)应用眶上神经撕脱术,然后应用2χ检验评价其即刻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即刻疼痛缓解率为95%、93%及92%,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8〉0.05)。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3年疼痛复发率各为25%、27%及61%,5年疼痛复发率各为35%、40%及69%。结论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