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探讨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489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172例)和对照组(317例),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等14项因素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6项: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各种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降低VAP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119例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ICU患者,根据VAP诊断标准分为AP组和非VA组,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发生VAP 39例,VAP发生率为32.7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联合使用抗生素、急诊手术史、输血史、是否使用抑酸剂、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APACHEⅡ评分(≥15分)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救治ICU患者时,应对VAP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6.89‰,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1.06‰;VAP患者死亡率为32.56%,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特别护理方案对2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以未实施特别护理方案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特别护理,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特别护理方案对2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以未实施特别护理方案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特别护理,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罗江静 《当代医学》2016,(24):64-65
目的 探究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对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非心脏手术)患者148例,1 48例患者中出现VAP 34例,对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营养支持、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胃肠内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97%.VAP组及非VAP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是否切开、使用抗生素种类、慢性合并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再次插管、慢性合并症≥3种、抗生素的种类≥3种、使用激素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成功率、慢性合并症、抗生素联合应用、气管切开、激素的使用等,临床合理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观察33例VAP的临床表现,并通过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及无菌吸痰技术吸取气道深部分泌物作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致病微生物,药敏结果脏 耐药率。结果 30例VAP患者细菌学检查呈阳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株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21株,占60%,革兰阳性球菌共11株,占31%,真菌3例。占9%,患者死亡7例。占21%。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是VAP的病原学特点,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或合并真菌感染后病死率明显升高。万古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显示出较高的药物敏感率。针对病原菌选用抗生素是治疗VAP的重要原则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实施综合干预的机械通气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常规处理的机械通气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呼吸机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加强业务培训、呼吸管路管理、清洁口腔、鼻饲管理、心理支持、营养支持、药物合理使用、防止胃管反流和误吸、间歇镇静与脱机评估.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4.29%、 机械通气时间(9.23±2.23)d、 住监护病房(11.34±3.27)d,低于对照组的35.00%、(13.45±3.21)d、(15.34±4.07)d;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为主动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从而缩短机械通气和住监护病房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林炜 《中外医疗》2013,(28):52-53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收治的128例实施机械通气达48 h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VAP组和非AV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通气方式等作分析对比。结果确定了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口咽部或是呼吸机部件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等因素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应依据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呼吸机使用过程中VAP的发生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红 《中外医疗》2009,27(12):77-7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184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9.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1株,居首位占22.3%;肺炎克雷伯菌30株,居第2占16.3%;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总株数的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株,占2.7%;耐药监测结果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VAP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才能提高V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杨相凤  吴生碧  邱君 《河北医学》2013,19(3):456-459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ICU收治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75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对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VAP阳性19例,阴性156例,阳性率为10.9%;对照组VAP阳性36例,阴性139例,阳性率为20.6%。两组VAP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9.2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ICU天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因素、药物因素、治疗因素是导致VAP发生的三大原因,给予干预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上述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成钧 《世界感染杂志》2009,9(5):311-313
目的探讨我院胸外科术后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h的16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6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检出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49.2%,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31.1%。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敏感率为100%;对利福平较为敏感,敏感率为83.3%;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对碳青酶烯类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碳青酶烯类敏感;对于培养出的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不高。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包括杆菌、球菌和真菌。杆菌和球菌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根据痰细菌涂片的结果进行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细菌病原特点.方法 选取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将所获下呼吸道分泌物为标本,留标本一分为二,一份于30分钟内行分离培养加药敏检测;另一份置-80℃冰箱保存,集中进行多重PCR检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细菌病原菌的阳性率及分布情况.结果 常规分离培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检出21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4.7%(21/85),G-菌占85.7%(18/21);多重PCR检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检出69株致病菌,阳性率为81.2% (69/85),G-菌占89.9%(62/69).标本采集前有71.7%(61/85)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治疗,分离培养阳性率为11.5%(7/61),多重PCR阳性率为80.3%(49/61).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气道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重PCR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分离培养,这在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尤为有效,可以作为分离培养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及霉菌感染多见,多发生在机械通气3天后.基础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疾病、胸腹部术后、肾移植术后等.死亡25例.结论 对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智野  王健  张敏  沈观乐 《河北医学》2007,13(5):512-515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关系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A组)、33例COPD轻度急性发作患者(B组)和16名COPD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发生VAP患者(C组),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三组患者血清进行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的特异性抗体IgM、Ig检测.结果:三组患者RSV、ADV、CMV、HSV-I的IgM抗体阳性率比较,C组(6.25%、12.5%、25%、12.5%)与A组(0%、0%、1.2%、1.2%)和B组(0%、3.0%、6.1%、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患者RSV、ADV、PIV、CMV、HSV-I的IgG抗体阳性率比较,C组(12.5%、18.8%、6.3%、31.3%、12.5%)与A组(4.9%、2.4%、0%、8.5%、1.2%)和B组(15.2%、6.1%、0%、12.1%、0%)比较,差异显著(P<0.01).VAP患者的CMV抗体较其他病毒抗体显著高(P<0.01).VAP患者IgM抗体阳性和两种及多种病毒感染例数明显高于COPD轻度急性加重患者和COPD稳定期患者.结论:病毒感染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广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5-116,123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6月ICU病房5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7.8%,革兰阳性(G^+)球菌占23.0%,真菌占9.2%。铜绿假单胞杆菌最多(31.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1%)和不动杆菌(14.9%)。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12%);G^+球菌中,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G^-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敏感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衰病人行有创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以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VAP的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培养出细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革兰阳性菌7株.首位是铜绿假单胞杆菌。结论:V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机械通气48h以上的病例89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4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例好转或痊愈,12例死亡。结论: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做好ICU的环境监测,严格消毒,加强气道管理和控制感染是防治VAP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科1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69.6%;革兰阳性菌(G )占20.3%;真菌占10.1%。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为17.4%;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细菌占34.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 aphylococci,MRS)在葡萄球菌中分离率为32.1%。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以G-菌为主,并且G-杆菌的耐药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病原体的检查,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