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移植术后 39例患者不同时间的环孢素A血药浓度 ,根据治疗窗浓度范围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 ,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下降。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CsA血药浓度方法可靠 ,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 ,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2 2 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 ,结合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环孢素A在肾移植术后 <1个月、2~ 3个月、4~ 6个月、7~ 12个月、1~ 2年、>2年理想的治疗浓度分别为 2 5 0~4 5 0 ,2 5 0~ 4 0 0 ,180~ 35 0 ,15 0~ 30 0 ,10 0~ 2 5 0 ,10 0~ 2 0 0 μg/L;发生排斥反应时的浓度为 (182 93± 83 89) μg/L;出现中毒反应时浓度为 (5 5 2 88± 2 5 1 86 ) μg/L。结论 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有利于肾移植术后避免排斥反应和环孢素A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患者2小时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 2 h血药浓度(C2)的有效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3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的C2。结果环孢素A的C2在肾移植术后<1,~3,~6,~12个月,~2年,>2年的有效范围分别为1 100~1 500,1 000~1 300,900~1 100,800~1 000,700~900,600~800 ng/ml;发生排斥反应时的C2为(544.28±178.32)ng/ml。结论监测环孢素A的C2,便于及时调整剂量,降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丽馨  陈伟  杨沛  邹晓薇  罗中兰 《重庆医学》2008,37(3):243-243,24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5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结果 在5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中,67.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00ng/ml),26.3%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0ng/ml),6.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00ng/ml).结论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sA谷浓度,分析各种因素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5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583次CsA血药浓度监测中,418例次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0~450ng/ml),127例次小于有效血药浓度(100ng/ml),38例次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50ng/ml).CsA血药浓度和服药剂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结论 CsA不良反应大,治疗窗范围窄,应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对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8例肾移植患进行了196次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病人CsA血药浓度谷值为(395±245)μg/L口服CsA每d7-9mg/kgg),随时间变化,CsA剂量逐渐减小。肾移植12个月后CsA血药浓度谷值下降到(225±52)μg/L。患之间存在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法)测定51例患者术后CsA谷浓度,并对其首次CsA谷浓度监测时间、CsA谷浓度及监测规律性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9%的患者在服药后3~10 d内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68.69%的患者CsA谷浓度在150~400μg.L-1之间,规律组CsA谷浓度CV明显小于非规律组(t=7.97,P<0.01)。结论我院肾移植受者CsA血药浓度监测基本合理,规律性监测的患者其CsA血药浓度比非规律性监测的更平稳。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C2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存活期1 a以上的肾移植患者C2(服用环孢素(CsA)2 h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后存活期1 a以上、接受微乳化CsA(6~8 mg/(kg·d))、硫唑嘌呤和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75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进行CsA全血药浓度测定.C2监测至少6个月,CsA治疗窗浓度范围定为(900±120) μg/L.结果:C2监测前,46例(61%)患者CsA全血浓度高于目标浓度范围,13例(17%)低于目标浓度范围.C2监测6个月后,与C2监测前比较患者的尿素氮降低(P<0.05,而血清肌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平均剂量从(241±63 mg 减至(213±50) mg (P<0.05), 每人每年节省费用约3 500元;C2监测6个月后,CsA暴露量过高患者组的BUN 水平较监测前降低(P<0.05.结论:稳定期肾移植患者实行C2监测安全、有效.这种方法有利于肾功能的改善并有助于减少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肝毒性的关系,讨论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并产生肝毒性的原因,指导临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环孢素A剂量并给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治疗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引起的肝毒性,使肾移植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0年至今我院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记录环孢素A谷值血药浓度、肝功能指标、病程记录和用药情况等,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讨论并给出合理的懈决方案。结果随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产生肝毒性的可能大大增加。尤其当环孢素A谷值血药浓度〉500μg/L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极易产生肝毒性。且尼卡地平、甲氧氯普胺、酮康唑、诺氟沙星、西咪替丁、克拉霉素和更昔洛韦等药物在与环孢素A配伍使用时易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结论环孢素A血药浓度过高是引起患者肝毒性的主要原因,且导致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发生环孢素A肝毒性反应时,应密切监测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剂量,停用那些易导致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合并应用保肝药以逆转肝中毒。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6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196次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病人CsA血药浓度谷值为(395±245)μg/L(口服CsA每d7~9mg/kg),随时间变化,CsA剂量逐渐减少,肾移植12个月后CsA血药浓度谷值下降到(225±52)μg/L。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提示:HPLC法测定CsA血药浓度方法精确,且不受代谢物的影响;CsA血药浓度监测对制定给药方案、肾毒性和排斥反应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口服微乳化环孢素A(CsA-ME)的剂量与其血药浓度谷值(C0)和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CsA-ME的体内吸收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对9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C0C2浓度,并分别与每位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ND)相比,得出其相应的浓度(即C0/ND,C2/ND)。计算C2/C0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内,C0/ND和C2/ND均增加。C0/ND从(43±15)增加到(56±20) (ng·mL-1)/(mg·kg-1),C2/ND从(129±62)增加到(212±80) (ng·mL-1)/(mg·kg-1),表明药物的吸收逐渐增加。但术后3~12个月内,C2/ND维持原有水平,C0/ND则逐渐降低为48±15 (ng·mL-1)/(mg·kg-1),C2/C0比值则从4.5±1.9逐渐增加至5.2±2.3,表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逐渐增加。术后3~12个月内,C2/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C0/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结论 肾移植患者服用CsA-ME在术后3~12月内,其环孢素A在体内的累积清除率逐渐增加,表明术后一年内单纯用C0作为监测指标已不能准确预测CsA-ME在体内的药物暴露总量,应结合C2监测对于提高个体化的治疗将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免疫抑制治疗时CsA谷浓度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60例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全血CsA浓度进行471次动态监测,并以同期243例中青年肾移植者全血CsA浓度2132次动态监测结果为对照.结果: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全血CsA谷值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升高了23.2%.结论:动态监测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全血CsA浓度,可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做到个体化用药,预防和降低CsA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血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环孢素 A(cyclosporine A,Cs A)是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广泛用于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但由于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我们对 10 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 0 .5 a内全血 Cs A浓度进行测定 ,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4 - 0 4 / 2 0 0 0 - 10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患者 10 5 (男 6 8,女 37)例 ,平均年龄为 (35 .0± 9.2 ) (17~ 5 8)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 94例 ,慢性肾盂肾炎 6例 ,糖尿病性肾病 3例 ,多囊肾 2例 ,术前并发乙肝患者 4例 ,腹透 3例 ,血透10 2例 .透析时间 1~ 36 mo,术后按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肾移植术后壮族与汉族患者不同时期环孢素全血峰浓度(早晨服药后2 h的浓度)与疗效的差别.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9例壮族与21例汉族患者肾移植术后环孢素全血峰浓度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时期壮、汉族间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肾移植术后<1、1~3、4~6、7~12、13~24、>24个月等时间段环孢素全血峰浓度,壮族患者为(1 178±237)μg/L、(1 135±169)μg/L、(1 102±160) μg/L、(983±145) μg/L、(852±116) μg/L、(808±136) μg/L;汉族患者为(1 219±225) μg/L、(1 167±200) μg/L、(1 090±175) μg/L、(1 013±157) μg/L、(872±130) μg/L、(736±121) μg/L.不同时期壮族与汉族患者的血药浓度均起到较好的抗排斥作用,临床治疗效果在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广西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环孢素,壮族与汉族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无差异,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壮族患者的血药浓度可参考汉族的血药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 A(Cs A)于 1976年由 Borel首先发现 ,次年该药用于临床肾移植。 Cs A的主要特点是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性 ,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和相对地无骨髓抑制性 ,是目前肾移植中最主要最常用免疫抑制剂之一 [1 ,2 ] 。我院 1995~ 1998年施行 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术后使用 Cs 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现将我院肾移植术后应用 Cs A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Cs A应用方法1.1 应用时间与剂量因肾移植术后早期胃肠功能尚未恢复 ,而且移植肾功能要在 3d左右才逐渐恢复正常 ,过早使用 Cs A易导致中毒 ,通常手术后第 3日开始给予口服。术后第 3…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76例肾移植术后患的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旨在探讨该类患在术后不同时期环孢素A的有效治疗浓度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显示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是肾移植术后异体肾存活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常规的血药浓度监测和逐级剂量调整可避免或降低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到的主杂不良反应多毛症(100.0%)、肾功能异常(34.2%)、肝功能异常(39.5A%)、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5 4岁。因腹胀纳差 2 0余天入院。 4年前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肝功、肝炎病毒标记物 ,肝脾 B超均正常 ,无肝炎病史。术后移植肾存活 ,肝肾功正常。每天服 Cs A8mg/kg,强的松 2 0 mg/d抗排异。 Cs A血药浓度术后第 1月末达 1 0 2 9μg/L,减量为每天 6.2 5 mg/kg,第 2月末减为每天 5 mg/kg,术后 90 d出现转氨酶升高 ,胆红素 ,肝炎病毒系列正常 ,考虑 Cs A肝中毒。 Cs A减为每天 3mg/kg,加百令胶囊、联苯双酯等护肝治疗。此后肾功正常 ,但转氨酶一直偏高。术后 1 3个月出现黄疸 ,1 7个月 ALP、γ- GT相继升高 ,迁…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不同高危患者术后应用CsA免疫抑制治疗的特点,摸索高危患者肾移植术后的早期临床监测与处理。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30例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高危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全血Cs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但是容易发生CsA的肝脏及胰腺的毒副作用。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全血CsA浓度有助于预防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