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规程,对各种医疗器械处理流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并对其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结果:通过采取相关管理方法以及考核评定,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当中的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工作质量得到保障,使人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未发生因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不严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对消毒供应室的所有环节要加强管理,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有效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使医院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控制院感中的重要性。方法根据院内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加强管理措施,合理分布布局,加强消毒管理措施,以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果自2011年1月开始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明显增强,经调查,消毒供应室均未引起院内感染。结论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措施,对控制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流程合理,三区作业的感染管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规范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 结果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保证了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方法 自2009以来,消毒供应中心采取严格控制再生医疗器械从回收到发放、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从验收到发放、消毒供应中心分区环境及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等各环节的感染管理体系.结果 一年来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因消毒供应而引起的医疗感染.结论 自实施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和全院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达到预防医院院内感染发生.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室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重复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物品、空气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每月消毒物品抽样合格率为100%.结论 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除了消毒供应室中做好消毒隔离外,还要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龚琴  江婷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163-166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戴明循环(PDCA)法在降低消毒供应室院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医院感染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病例各180例手术患者、3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实施常规医院感染控制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10月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管理情况,包括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职业暴露率、环境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检测合格率以及消毒物品丢失率;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包括伤口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流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从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环境控制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检测环境微生物合格率、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6.67%、100.00%、100.00%均高于实施前80.00%、86.67%、86.67%,职业暴露发生率、消毒物品丢失率均为0,低于实施前13.33%、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管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环境控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各类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噪音危害及相关职业防护对策,减少对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损伤。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9年起我中心采取相应的噪音防控措施,具体防控措施包括供应中心建筑声学的设计,加强对于人员的宣传教育,中心内仪器及设备定时更新及保养。2009-2011年每年对消毒供应室26名工作人员实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职业暴露、暴露后的处理、职业防护、职业培训、自我保护五个部分。对比3年期间噪音控制对于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作用。结果调查显示2009年我中心各类职业暴露按发生率的高低显示,化学消毒剂暴露为最高位,其次为噪音暴露、粉尘暴露、紫外线暴露、感染暴露、烫伤、刺伤暴露;2011年噪音暴露发生率为上述暴露因素最低;2011年暴露后处理率较2009年提高了42.9%,职业防护率提高了14.3%,定期职业培训开展率提高了10%,自我保护率提高了21.4%。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噪音是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来源,在正确分析噪音来源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噪音对于工作人员的生理心理影响,是提高其工作环境质量、减少健康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发生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防范标准,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结果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包括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如学历水平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各项操作执行不规范,以及其他因素如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工作质量、消毒物品不达标等,基于此,提出的护理对策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等。在实施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合格和临床科室的满意率明显提升。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要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以为消毒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彭绍翠  江孟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7-13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08年期间的38例精神病患者合并细菌性痢疾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后,半年中新发病1例,发生率为0.27%,明显低于同期上半年发生率(1.65%),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强护理意识,积极综合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10年6月—2012年1月期间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防护知识掌握程度、锐器伤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锐器伤发生情况明显下降,锐器伤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锐器伤发生后均能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加强安全管理、提高防护意识,是防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被锐器损伤,减低职业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戴明环理论(PDCA)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于2017年7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及消毒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高于管理后,消毒管理效果低于管理后(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明显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克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234-3236+3211
目的:探讨强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1—12月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该阶段共有4 256件灭菌物品,实施前(2020年1—12月)共有4 138件灭菌物品,观察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变化情况,对比实施前后工作质量变化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实施后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总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2)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实施后灭菌物品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储存与发放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3)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可增强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优化工作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和优势。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于2011年10月起实施集束化护理,对CRBSI发病率进行前瞻性调查。将200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采取严格手卫生消毒制度;做到最大化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导管和最佳的穿刺部位;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按照指南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6月观察组病人CRBSI发生率为2.5‰;2012年1~9月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为7.24‰(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科室、到工作人员,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间250件相关样本生物监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2011 -03 ~2011 -09进行的调查性样本250件生物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通过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执行以及各科室换药室结构的合理改造,提高了生物监测合格率.回顾性研究中空气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生物监测、工作人员手监测的结果分别是46%、54%、46%;而在调查性监测中则分别为82%、90%、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承载物体表面以及周围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意识、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惠玲 《当代医学》2012,18(25):8-9
目的 探究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以前(各专科器械由各专科处理)和建立6个月后医院的感染率.将传统的供应模式淘汰,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进行管理,按照标准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将工作人员的职能明确,将操作流程规范化,加强管理.结果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选取集中管理模式,形成了较规范、较系统的清洁和消毒灭菌,对消毒质量提供了保证,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感染率为7.55%,χ 2=2.36).结论 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对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都有所帮助,降低了污染扩散的可能性,减小了产生医院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应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医院相关人员应采取各种防范对策,严格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使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小君 《中外医疗》2012,31(8):119-120
目的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加强各项监测及再生物品的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加强供应中心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结论通过加强管理,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率下降,加强管理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乔守莲  张慧敬 《中外医疗》2014,(17):197-198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重要的基础科室,其承担医院各科室使用的诊断治疗器械、设备与物品的消毒灭菌,同时亦是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是医院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噪音、高温、潮湿等不良因素的环境中,接触其他有害因素与有害病原菌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健康与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因此加大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降低危害,保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消毒供应工作从业人员自身防护新理念进行研究,探讨消毒供应工作中心工作人员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体检中心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本院体检中心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进行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整改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5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6%,观察组10例受检人员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41%。结论: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是保证体检中心受检者安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