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0年 4月 18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卫生防疫站接乌什县卫生防疫站疫情报告 ,该县阿合托海乡 6村 1组发现 4例可疑病人 ,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 ,明显消瘦 ,高度贫血 ,体质衰竭 ,疑似黑热病。于 4月 2 0日 ,我站组织防疫流调小组和乌什县防疫站有关人员 ,前往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患者情况病例 1,艾某 ,男 ,6岁 ,于 1999年 8月不明原因出现不规则发热 ,伴全身皮疹 ,乏力厌食 ,逐渐消瘦。至 2 0 0 0年 3月病情加重 ,卧床不起 ,体重明显下降 ,伴有腹胀。查体发现患者面色苍白 ,高度贫血、消瘦 ,腹胀明显 ,可见腹…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21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民医院肝胆科报告发现1例疑似"黑热病"病例,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凉州区医院肝胆科进行调查处理,并电告患者所在地区天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病原学检验,证实是1例因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的监测结果确定新疆乌什县南天山山脉别迭里山区为疑似鼠疫疫源地。2007年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工作组赴乌什县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了疫源地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热病是一种慢性地方性疾病。我国建国前该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近年来在四川、甘肃、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发病有上升趋势。建国以来,广西地区还没有本地人感染“黑热病”病例报告。现将我院2007年12月收治广西首次诊断输入性黑热病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什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西面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天山山脉支脉环绕南北两面;乌什县有八乡一镇108个村531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底总人口数约19.47万人,其中95%以上是少数民族,由于大多居住在经济落后的山区,生活贫困,卫生条件差导致各种传染病、地方病不断发生。自2000年首例黑热病病人确诊至2008年底,累计报告的黑热病病人有65例,给乌什县各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威胁。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什县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查明乌什县近年来黑热病流行形势及其特点,为进一步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调查,流行史调查,媒介和动物宿主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4年当地共发现黑热病患者42例,死亡2例,病死率4.2%.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7.8%.流行集中在阿合托海乡6大队.在居民点内查到长管白蛉,6月下旬夜间人房白蛉密度为52~65只/人工小时.未进行全面调查.用免疫层析试条(rk39)检查22条家犬血液抗体均为阴性.对患者使用斯锑黑克按120mg/kg总量6d疗法效果良好.当地在1997年就有类似病例发生,1997~1999年共死亡6例.结论乌什县黑热病流行特点与喀什周围地区相似.但没有确切的传入证据,应当在加强防治的同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地流行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新疆南北疆医疗机构黑热病诊断与卫生行业标准的符合率以及医生对黑热病诊断标准内容的知晓率,查找黑热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为全疆制定黑热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南疆喀什地区和北疆乌鲁木齐市各抽取1所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开展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诊断符合率、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及入院—诊断时间;根据黑热病诊断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选择2所医疗机构的儿科和感染科全部医生调查黑热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共核查黑热病病例34例,与标准中分型诊断总的符合率为14.7%,其中乌鲁木齐市某医院为30.8%、喀什地区某医院为4.8%,两所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9);喀什地区某医院12例病例未开展任何实验室检测,两所医院间入院—诊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4,P=0.494);黑热病知晓率喀什地区某医院(75.3%)高于乌鲁木齐某医院(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9,P0.01)。31名医生中,近一年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仅6人。结论南北疆两所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均较低,南疆喀什地区医生黑热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北疆乌鲁木齐市;应加强临床医生对黑热病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黑热病诊断和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新疆喀什市黑热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和防控措施,为喀什市制定黑热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20年喀什市黑热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喀什市报告黑热病病例69例,年均发病率1.26/10万,呈低度流行状态;发病率2011年最高为5.63/10万(22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浩罕乡(24例,34.78%)和伯什克然木乡(20例,28.98%),男性(40例)高于女性(29例),男女性别比1.38∶1;发病高峰在0岁~组儿童、占31.88%,10岁以下儿童共报告27例、占39.13%;散居儿童位居首位、占34.79%,其次为农民(30.43%)、学生(14.49%)和家务及待业人员(11.59%)。结论 近十年新疆喀什市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下降态势,应继续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群监测,控制黑热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8日,新疆乌什县阿合雅乡17村发生可疑皮肤炭疽疫情.接到报告后,阿克苏地区和乌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专业人员立即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证实为一起因宰杀、接触和食用炭疽病牛肉而引起的人间皮肤性炭疽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曾是我国黑热病的严重流行区,中华白蛉为传播媒介,新中国成立前全省病例达50万。经积极防治,20世纪中期后传播已经阻断,但在其后的监测中发现,不仅有输入病例发生,而且在京广铁路以西的丘陵山区尚有媒介白蛉残存,表明黑热病传播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按照卫生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对曾有黑热病流行的县进行白蛉种类调查的要求,于2003年6月在许昌县及陕县进行了白蛉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消灭黑热病后的白蛉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中北部曾是黑热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据疫情报告,1954年发病率为8.3/10万,经过全面的防治,发病率逐年下降,1958年宣布基本消灭。此后,进一步肃清传染源和扑灭媒介白蛉,多次抽查、考核,未发现新的病例。但1989年以来,又陆续报道“黑热病”14例,为了查明黑热病在湖北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97~1998年开展了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传播媒介白蛉进行调查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黑热病已成为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喀什地区的黑热病疫区采取了以药物灭蛉结合普查病人和集中治疗患者的大规模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10余年的防治,黑热病发病人数由1975年的124例降低到1988年11例,发病率下降91.1%.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的增加,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发病地区由1988年的3县1市,增加到2002年的10个县市, 2002年发病人数为322例.莎车县1996~2002年发现黑热病患者1例,2003年2例.2004年7月~2006年5月又先后出现9例,均为新发病例,9例患者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什县蠓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乌什县蠓蚋调查马合木提,马德新,徐志强(新疆塔城地区卫生防疫站,834700;新疆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830011)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位于天山南麓(东经79°2’,北纬4l°2’)河谷平原,动物地理区化属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为了解本地区蠓、蚋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援外人员首例皮肤利什曼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曾是国内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但皮肤型黑热病却很少见。根据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文献已报道皮肤型黑热病100余例。2010年在四川省首次发现了援外人员皮肤利什曼病1例,现将此病例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5.
黑热病即内脏利什曼病,是由雌性白蛉传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我国1950年多数地区已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6省出现当地感染的黑热病。由于该病相对少见,容易误诊,其诊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骨髓涂片找到了利杜小体。现报告1例输入性黑热病的骨髓像特征及诊断过程,  相似文献   

16.
1960年来我国黑热病防治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1960年以来我国黑热病的状况及防治研究工作的进展。建国后,经采取消灭传染源及媒介的综合措施,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河南以及陕西关中等广大平原地区的黑热病在50年代后期即达到了基本消灭。此后由于继续不懈地防治,发病人数不断地下降,自1972年以来均未有新病例出现,媒介白蛉也近绝迹。近三年仅在西北的荒漠和山丘地区有少数散发病例的报告。在20多年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中又取得了不少成就,特别对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分型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最后,为了加速全面消灭黑热病的步伐,针对我国黑热病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和防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防治黑热病折页画的设计制作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防治黑热病的基本健康教育知识更方便和更快捷地传授给中小学生,促进新疆黑热病的防治工作。方法设计制作防治黑热病学校健康教育宣传彩色折页画《你知道黑热病吗?》具有民族特色,在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进行了宣传效果测试调查。结果折页画内容分为黑热病基础知识和防治办法两部分共10幅彩图,画面解释词为维吾尔文。测试结果表明小学生对折页画解释文字和图画的理解程度达80%以上。结论该折页画可使中小学生尽快了解黑热病及其防治方法,为全疆控制黑热病增添了新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并掌握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选择该乡历年来有黑热病报告的1,4,18和20村,开展黑热病流行现况调查.结果 4个行政村共调查2 045人,患病率为0.44%(9/2 045).单抗抑制ELISA方法共检测1 853人,阳性率17.27%(320/1 85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 480人,阳性率为33.85%(501/1 480).结论 通过调查,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形势依然严重,流行趋势没有改变,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遏止黑热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9.
黑热病曾在我国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经过大规模持续防治,该病在大部分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黑热病的流行因素复杂,目前在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60余县仍有流行,或有散在病例发生。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制了《黑热病诊断标准》(WS258-2006),并于2006年4月7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由6部分组成,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另附有2个资料性附录(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2个规范性附录(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查)。该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黑热病提供了技术规范,为加强我国黑热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目前黑热病的流行情况,对《黑热病诊断标准》(WS 258-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促进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黑热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近一年来,我市黑热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鉴于我市做过本病系统性调查及相关报道,病原学检查常出现阳性,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间.笔者就1990~2000年库尔勒市黑热病发病情况做一分析。1材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我市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年汇总表,以及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本,黑热病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自我市统计局每年的“统计年鉴”。2结果2.1概况:1990~2000年全市共报告黑病病例11例,平均发病率 0.3/10万。死亡病例 2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