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方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方高渗盐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HSH或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复苏后1、2、4小时处死动物,使用HE染色、透射电镜及TUNEL法观察其脾脏中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L组复苏后1小时、HSH组各时相点凋亡指数(AI)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SH组各时相点AI无明显差异(P〉0.05)。RL复苏组除复苏后1小时外,AI均明显高于HSH组(P〈0.05)。结论 HSH能减少失血性休克诱导的脾脏淋巴细胞过度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腹腔海水浸泡对失血性休克机体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对实验动物行腹腔开放伤后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 (A组 ,n =7)、腹腔海水浸泡组 (B组 ,n =7)和腹腔海水浸泡合并失血性休克组(C组 ,n =7) ,观察各组动物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A组与伤前比较 ,PaO2 在 6 0分钟时明显降低 (P <0 .0 5 ) ,在 12 0分钟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pH、PaCO2 及剩余碱 (BE)明显降低 (P <0 .0 5 ) ;B、C组致伤后 6 0分钟始pH、PaO2 及BE水平均较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B组致伤后 12 0分钟、C组致伤后 6 0分钟始PaCO2均较A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两组间差别显著 (P <0 .0 1)。结论 失血性休克合并腹腔海水浸泡可使高碳酸血症提早出现 ,并使血气的恶化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经骨髓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成年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20只).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成功后,对照组(20只)经外周静脉给予6%羟乙基淀粉(HES,130/0.4,4ml/kg); 实验组(20只)经骨髓通路给予6%羟乙基淀粉(HES,130/0.4,4ml/kg); 此后两组都给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新型钙增敏剂MCI-15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钙增敏剂MCI 15 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 2部分 :在体实验 ,4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休克组、MCI 15 4 (0 .1、0 .5、1.0、2 .0mg/kg)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 ,MCI 15 4对去甲肾上腺素 (NE)升压反应的影响 ;离体实验 ,4 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休克组、MCI 15 4(10 -7、10 -6、10 -5、10 -4mol/L)组 ,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利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MCI 15 4对NE诱导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在体实验 ,大鼠失血性休克 2小时后 ,NE的升压作用显著下降 ,给MCI 15 4后 ,NE的升压反应进一步降低 ,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休克对照组。离体实验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失血休克后血管环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显著降低 ;不同浓度的MCI 15 4预孵 30分钟可使血管环的反应性进一步降低 (P <0 .0 1) ,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MCI 15 4C能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或局部血管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肝损伤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兔肝脏撞击伤后肝脏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建立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 ,分别于伤前、伤后 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9小时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 L)、C 反应蛋白等肝功能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T和AST在伤后 30分钟即增高 ,但与伤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小时以后各时相点与伤前比较均相差显著和非常显著 (P <0 .0 5 ,P <0 .0 1) ,但AST在伤后 9小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LD L在伤后 30分钟与伤前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除在伤后 9小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时相点与伤前比较均相差显著和非常显著 (P<0 .0 5 ;P <0 .0 1)。其它检测指标与伤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脏撞击伤后 ,ALT、AST和LD L是反应肝功能状况的灵敏指标 ,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容量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犬早期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6 ml/kg高渗盐水(HS组)和6 ml/kg高渗盐水加羟乙基淀粉溶液(HSS组)对失血性休克犬进行容量复苏,并以失血量3倍的等渗盐水(NS组)作对照,观察复苏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胃肠黏膜组织灌注指标小肠黏膜pH值(pHi)的变化. 结果 (1)3种溶液均能改善失血性休克犬复苏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但在30 min后高渗盐水、HSS及等渗盐水容量指标下降,血流动力学下降,其中高渗盐水及等渗盐水下降最为明显.(2)随着血流动力学下降,3组pHi于120 min后开始下降,而动脉乳酸无升高. 结论 (1)小容量高渗盐水在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的复苏效果与等渗盐水类似,小容量高渗盐水加羟乙基淀粉溶液的效果优于前两组.(2)pHi是监测组织灌注的良好指标,比动脉乳酸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 /醋酸钠 /右旋糖酐 4 0 (5 %氯化钠 /3.5 %醋酸钠 /6 %右旋糖酐4 0 ,HSAD)溶液对初进高原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初进高原 (西藏拉萨海拔 36 5 8米 )SD大鼠 71只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维持血压在 5 0mmHg(6 .6 7kPa) ,加油酸 (5 μl/1 0 0gwt,iv) 1小时 ,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 (正常对照组不放血不给油酸 )。第一部分实验 35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7只 ) :正常对照组、单纯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组、平衡盐液治疗组、HSAD治疗组。观察治疗后 1 5、30、6 0分钟和 1 2 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以及 30分钟和 1 2 0分钟的血气指标变化以及 1 2 0分钟肺脑含水量变化。第二部分实验 36只大鼠 ,观察HSAD对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HSAD(4ml/kg)可显著提升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平均动脉压 ,改善其左室内压 (LVSP) ,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max)和动脉血气指标 ,降低肺脑含水量 ,明显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而等容量平衡盐液无明显疗效。结论 HSAD有较好的治疗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右旋醣酐 (7.5 %NaCl 6 ?xtran4 0 ,HSD)与多巴胺 (DA)合用对初进高原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的治疗效果。方法 初进高原SD大鼠 4 2只 ,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实验分为非处理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 (4ml kg ,LR)、HSD单用组(4ml kg)、多巴胺单用组 (2mg kg ,DA)和HSD与DA合用组 ,每组 7只动物。观察给药后 15、30、6 0和 12 0分钟时相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30分钟和 12 0分钟大鼠血气指标变化以及 12 0分钟大鼠肺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HSD或DA单用可显著升高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血压 (MAP)、左心室内压 (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 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P <0 .0 5~ 0 .0 1) ,改善部分血气指标如pH值、[HCO3- ]、血氧饱和度 (O2 sat)和降低肺、脑含水量。二者合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用。结论 HSD与DA伍用有较好的改善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改善血气指标和减轻肺水肿的作用 ,可作为治疗高原休克合并肺水肿的早期救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早期失血量(BV)和预后的评估指标。方法复制猫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按全身血量的20%、30%、40%、50%、60%放血,记录失血前、失血后不同时相点的血压(B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计算休克指数(SI)和脉压差(DP),测定动脉血气和血乳酸(LA)含量,观察72小时存活率(SR),作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常规生理指标中,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BV间在各时相点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DBP与BV、SR间回归非常显著(P〈0.01);LA与BV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BV、SR间回归非常显著(P〈0.01);动脉血气各指标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BV间在各时相点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与BV、SR间在休克即刻、120分钟后回归非常显著(P〈0.01)。结论DBP、LA、PaCO2是评估失血性休克早期失血量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TRH静脉注射(iv)后显著升高正常兔MAP、血浆NE和N,但10min后上述作用消失。而TRHiv后显著升高,失血性休克兔MAP及血浆E,但30min后血浆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而血浆NE与对照组无区别。结果提示:TRH在正常和失血性休克状态下升压的机理不全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lucose-electrolyte solution,GES)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的复苏效果. 方法雄性SD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注复合麻醉后,行右侧颈动脉插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ES组(16只)、失血性休克(HS)组(HS组,20只)和HS+GES组(20只).GES组:不放血,手术后口服GES;Hs组和HS+GES组按大鼠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模,HS+GES组于失血后0.5,1,6 h分3次给予3倍失血量的GES灌胃.测定平均动脉压及24 h肝、肾、胃和小肠组织血流量、红细胞压积、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胺氧化酶等指标,并统计3组大鼠24 h存活率. 结果失血后4 h和24 h HS+GES组平均动脉压分别比HS组高9.7%和10.9%(P<0.05).失血后24 h,HS+GES组肝、胃和空肠组织血流量比HS组分别增加18.6%、88.4%和22.0%(P<0.05或0.01),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HS组(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胺氧化酶较HS组显著改善(P<0.01),失血24 h存活率也显著高于HS组(80%:30%,P<0.01).结论 口服补液能显著增加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和内脏组织灌流,维持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减轻脏器功能损害,增加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狗20只,用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实验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实验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g/kg,然后0.05g/(kg·h)持续泵入.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小时,此后每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12小时.结果 EP组血压在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CI)均有上升(P<0.05), EP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未能有显著差异(P>0.05).休克后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上升(P<0.05), EP组逐渐回落,6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上升(P<0.05),EP组逐渐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无此趋势(P<0.05).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休克后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升高, EP组逐渐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无此趋势,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下降(P<0.05),EP组逐渐上升,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明显上升(P<0.05), EP组逐渐回落,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高渗盐水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早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溶液(hypertonic saline,HTS)在(特)重型颅脑外伤,尤其合并休克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降低颅内压、改善脏器血流灌注和抗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水组(HTS),甘露醇组(Mannitol,MT);2组分别输注7.5%HTS(4ml/kg)和20%MT(0.5g/kg),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5、30、60、90、120分钟和3、4、5小时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脑灌注压(CPP)、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血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S100B蛋白及记录尿量。结果 HTS能明显降低ICP,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灌注及提高心排出量,并且对血生化指标和尿量无影响,从而有效地复苏失血性休克。结论 HTS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早期治疗中能有效降低ICP,改善器官血流灌注,且与甘露醇相比,起效更快,更持久和更安全,同时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纠正休克引起的相应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动脉内尿激酶(UK)溶栓治疗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犬自体血栓建立选择性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24只犬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30 min内经导管注入UK10 000 u/kg)、静脉溶栓组(2 h内经静脉滴入UK 20 000 u/kg)及对照组(2 h内经静脉滴入生理盐水100ml),每组8只.监测其平均肺动脉压(PAMP)、血气分析(PaO2、PaCO2)、凝血指标(PT、APTT)和D-二聚体(D-D)以及肺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溶栓后2 h三组PAMP、PaO2及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4 h动脉组与静脉组的PAMP、PaO2及D-D值比较无差异(P>0.05).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组比静脉组能更快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血供.结论 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所需的UK剂量小,并能更快降低肺动脉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恢复肺组织血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早期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于本院分娩后30rain内转入我科的5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预防组30例(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和治疗组28例(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两组均于出生后30min内应用BNCPAP来预防和治疗NRDS,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预防组预防成功率92_3%,预防后2h、12h、24hPa02/Fi02、PaC02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后2h、12hpH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后24hpH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率89.3%,治疗后2h、12h、24hPa02/Fi02、PaC02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hpH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h、24hpH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HS)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海水浸泡组(对照组)和HS+海水浸泡+电针组(电针组),每组50只。大鼠经颈动脉快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5%。失血后立即将剑突下0.5 cm以下身体在(23±1)℃人工海水中浸泡30 min,海水浸泡完成后2 h,回输全部失血和2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液。电针组于浸泡后0.5 h电针双侧足三里,对照组不针刺。监测两组动物的24 h生存率,及失血前,浸泡后即刻,浸泡后2、5、24 h的Cr、CK-MB、ALT及DAO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24 h生存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34)。(2)浸泡后2 h,电针组的DAO[(9.98±1.00)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9±0.8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01)。浸泡后5 h,电针组的CK-MB(501.00±204.94)U/L、ALT(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早期复苏方法分为限制性复苏组(27例)和常规复苏组(24例),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早期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疗效评估。结果限制性复苏组:ISS评分30.72,复苏输液量2 089 ml,复苏时间102.72 min,复苏后血红蛋白98.36 g/L;常规复苏组:ISS评分30.90,复苏输液量2 965 ml,复苏时间246 min,复苏后血红蛋白79.90 g/L。两组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能使输液量更少,控制出血更好,复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