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目前临床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课堂专注力也差,这对眼科学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临床眼科学教学质量,眼科学临床教师在教学备课中可以利用“换位思考”“逐利思维”“案例故事”等方式,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课堂重难点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提高临床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从而提高眼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所以我们教师要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以访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为例,通过课堂观摩、专题讲座、教学反思、英语学习、文化体验等方式.较系统了解加拿大UBC医学教育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艳波 《中外医疗》2007,26(23):71-71
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讨论式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斌 《华夏医学》2007,20(3):555-556
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团赴澳大利亚考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身临其境零距离观察国外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状况,亲身体验异国他乡的社会人文氛围,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感触颇深.耳闻目睹的一切引起了许多思考,感受是多方面的.在此,仅就以下三点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科学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一座桥梁,如何帮助医学生搭建正确的临床知识构架,提升临床思辨能力,历来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重点。笔者在赴美进修期间,亲身体验了医学生课程的学习模式,重新思考了传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受启发。本文借鉴美国医学院教育模式,从"基础强化"、"知识内化"及"知识扩展"三个方面探讨本土化、中医化的准入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能力。教授内容需要科学选择和高度凝练,教授过程需要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结合作者在UNMC的访学经历及十年从教经历,通过对访学的见闻、收获进行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及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设想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相关环节的核心内涵,初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构架。  相似文献   

9.
实验课是航空航天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开设与其他医学课程相同的验证性实验课外,还结合航空航天生理学教学的特点,开设人体体验性实验课,学员自己作为被试,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文字难以描述的个人感受.另外,为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早开设以案例为中心的讨论课,由学员自己讲解与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些不同类型且特色鲜明的实验课,不仅强化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特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亲身的感受,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将不断改进这些课程,使每名学员均能参与,激发他们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浅谈卫生保健学的情景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生保健学课程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卫校生源的素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环境、学习、工作、生活等情景,引导护生观察与思考,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并将正确的卫生保健措施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以达到卫生保健学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刺蝶腭神经节三穴位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面侧区(双侧)上,观测针刺蝶腭神经节三穴的体表位置相关性、针刺解剖层次、针道与邻近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等,从局部解剖学方面探讨下关穴、“蝶腭“穴、颧髎穴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技术入路,分析针刺的体表取穴方法,同时指出针刺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电针晚孕大鼠合谷、三阴交穴对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电针晚孕大鼠合谷、三阴交穴对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36只 ,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加三阴交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余全部为晚孕大鼠 )。以子宫收缩强度、子宫收缩频率和子宫收缩力为观察指标。结果 电针合谷穴对子宫收缩的作用是持久而渐进的 ,并表现出较强的针刺后效应 ;而电针三阴交穴对子宫的作用表现为即时性 ;并且发现同时电针二穴不利于各自作用的发挥。结论 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子宫收缩的影响不尽相同 ,提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引产催产应按顺序取穴 ,即先取合谷穴 ,再针三阴交穴  相似文献   

13.
电针不同“井穴”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活性钙调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电针不同"井穴"对缺血区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CaM)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后脑组织活性钙调素含量明显升高,电针前、后及四肢井穴后可使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钙调素含量降低,发挥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而前肢、后肢及四肢井穴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钙调素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膀胱过度活动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一定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本文介绍郭永红主任医师运用温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脾肾气虚证验案,以特定穴及局部穴为主,刺激穴位深层神经,通过循经感传,促进患者膀胱气化、储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循经针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臂臑”两穴对交会经穴“人中”和非交会经穴“承浆”两穴区皮下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密度、面积及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现①针刺可使“人中”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的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0.05),同时儿茶酚胺阳性神经纤维的面积有增大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刺对“承浆”穴区儿茶酚胺阳性纤维的密度、面积及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影响。表明针刺可循经影响同经线上的其它穴区皮下自主神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腕区穴位是临床中医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的常用穴位,这些腧穴所在的部位还分布着重要的肌腱、神经和血管,因此研究腕区穴位的针刺安全及规范化操作具有临床价值。文章从腕区解剖、穴位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及规范化操作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腕区的多数穴以直刺为主,深度以得气为度,不宜施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等结论,为临床腕区常用穴位的安全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验表明大白鼠穴位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丁酰胆碱酯酸(ChE)阳性神经末梢越多其痛阈越低。用电针刺激穴位后可明显提高全身痛阈,但针刺含阳性神经末梢较多的穴位其全身痛阈升高的水平要比含末梢少的低,提示欲提高全身痛阈无需选择含AChE阳性神经多的穴位。穴位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毁损交感神经可使局部痛阈明显降低,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对痛觉信息的传入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穴位针感“蓝点”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穴位针感与神经肽(SP、VIP、NPY)的关系,结果为:①针感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各个层次;神经(肽能)、血管二者出现率和针感的出现率完全一致。②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分支,穿行于穴位的深、浅层各种组织之间,呈串珠状,常随血管分布;也有肽能游离末梢分布在表皮、毛囊和骨骼肌中。③电针后,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多于非针刺侧(p<0.01)。总之,肽能神经是产生针感的重要结构之一,肽类物质参与针感过程并可能与针感的慢传导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交感神经为能量消耗型活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为保存恢复能量型神经,与中医认为的阴阳活动类似。自主神经系统可视为人体阴阳表现的物质基础。失眠产生的重要机制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针刺对于自主神经功能具有双向、良性的调整作用,能够使之恢复平衡。治疗失眠最常选用的穴位有神门、三阴交、印堂、百会等。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且为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二者均与阴经联系密切;印堂与百会穴则属于督脉穴位,与阳经紧密关联,故针刺上述穴位能够调整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则心神自安。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中医经穴理论治疗体系中,以针刺、灸法等作用于穴位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方式,已被广为熟知和应用。磁刺激是一种新型刺激疗法,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易重复、能进行深部刺激等优点,以前大多用于脑功能区或刺激外周的神经、肌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四大脑技术之一。近年来磁刺激技术也在逐步应用于穴位干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本文对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在睡眠障碍、脑疲劳状态、抑郁症、脑卒中后偏瘫、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肌肉疲劳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磁刺激穴位有一定的作用,能代替或部分代替常规治疗。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缺少,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需要以后的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机制方面,大多数研究主要围绕在不同穴位、不同参数、不同状态下的磁刺激干预的大脑皮层变化来进行探讨,目前的主要手段大多聚焦于脑电诱发电位、脑网络,并探讨了如何优化磁刺激系统来达到更好地效果。研究者除了中医针灸专业之外,还有不少的工科研究人员,存在多学科的交叉。综述表明将现代磁刺激技术和传统经穴理论相结合,是磁刺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新开拓,对传统中医针灸学的临床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利于经穴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