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各48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和4周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81.3%,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78.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加巴喷丁组35.4%,低于卡马西平组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卡马西平+文拉法辛治疗。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3%(40/49)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与对照组的16.33%(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04—2014-06入住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以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强度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24例(70.6%),观察组有效28倒(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嗜睡5例,头晕3例,恶心口干各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6例,头晕4例,恶心口干各2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式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异常改变。结论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疗效,且优于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和卡马西平联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组为治疗组(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25例,对照组(卡马西平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组对疼痛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治疗TN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应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2周、3周、4周后神经妥乐平组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总有效率为83.3 %,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60.7%).结论 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口服甲钴胺(1mg/次,tid)联合奥卡西平(0.3~0.6g/次,bid)治疗,持续4周,对照组仅口服奥卡西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后VAS疼痛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治疗1周、4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远低于对照组的28.33%。结论甲钴胺联合奥卡西平通过不同机制协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与卡马西平单独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入选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 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单药治疗组起效快,卡马西平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以2012-10-2014-10我院所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9%)较对照组(7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30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30d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51例)与卡马西平组(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4周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同一用药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周、2周、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无差异,但加巴喷丁比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小,更加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头晕、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纳差、嗜睡、脱发及耳鸣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01—2012-06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随访半年,比较3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66.67%,丙戊酸钠组60.67%,联合用药组93.33%,联合用药组较其他2组整体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或者丙戊酸钠用药治疗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具有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无明显差别,可作为癫痫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疼痛程度,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VAS评分,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同时间其VAS比较无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相当,但奥卡西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07—2014-07我院收治的10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2例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52例加用巴氯芬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治愈率30.77%,总有效率82.69%,观察组治愈率40.38%,总有效率9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上,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肌酐、血小板、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能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后VAS疼痛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71例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患者按单双号顺序分为奥卡西平组(35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5例及29例完成6个月治疗;脑电图改善率分别为44.0%及44.8%;显效率分别为92.0%及8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及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均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相似,但奥卡西平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11—2014-11收治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4.34±1.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9±1.33)分(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39.5%,对照组为18.4%,2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6%和8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和7.9%,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近期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60例频发双相情感性障碍病人采用卡马西平与碳酸锂对照进行预防复发治疗,平均随记访时间为30个月。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63.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两组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结果显示,卡马西平有效组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对有关因素进行多元逐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环氧卡马西平浓度,既往用锂盐治疗的疗效,索引发作前2年发作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kg·d)-1、10 mg(k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为:显效率54.7%、有效率30.2%、无效率15.1%;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42.2%、有效率14.5%、无效率43.3%.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的疗效。方法71例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患者按单双号顺序分为奥卡西平组(35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5例及29例完成6个月治疗;脑电图改善率分别为44.0%及44.8%;显效率分别为92.0%及8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及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均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相似,但奥卡西平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工作现状,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分析该治疗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