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院自1992~1996年收治颅脑损伤病人780例,其中发生癫痫者60例,占同期病人7.5%。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晚期两类,早期发病38例,晚期发病22例。本组病人发病率7.5%较文献报告少,外伤性癫痫病人的治疗应首先去除诱发癫痫的因素,根据损伤部位是...  相似文献   

2.
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60例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病人,男21例,女39例,年龄7~58岁。复发年龄21~40岁最多(71.66%),复发时间2月份最多(9例)。复发的诱发因素以感冒发热最多(15例)。复发以视神经(22例)和脊髓(36例)病变多见。做头颅或脊髓CT27例,异常13例(其中脑实质多发低密度灶12例),做头颅或脊髓MRI9例,异常8例(其中脑实质内病灶5例,脊髓内病灶3例),脑干诱发电位39例,异常37例。脑脊液中蛋白增高(0.05~0.96g/L)14例。本组病人本次住院的复发次数平均为2.1±1.3次,与上次发病间隔月数平均为3.45±4.51个月。讨论了临床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组由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头痛,紧张、焦虑、抑郁占其诱发因素的56%~75%;而40%~68%的偏头痛发作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异常情绪.发病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恶生循环,致使偏头痛反复发作。笔采用黛安神加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同时自发性多灶脑出血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19例病人,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118例,从发病率、病因病机、出血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全面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1.7%,19例共44个病灶,其中基底节区14例21个,脑叶7例11个,脑干6例6个,小脑6例6个。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为多,占14例(73.6%),年龄在60岁以上者15例(占78.3%),多灶体征12例(占63.1%),偏侧体征7例(36.9%),死亡7例,占(37%)。结论:同时多灶出血少见,临床表现、预后与病灶部位、多少、出血量大小有关。以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死亡率比同期脑出血死亡率高。CT是确诊该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地区多发性硬化164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地区164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资料,探寻MS的临床特点。方法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多方面对164例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MS病例中,男48例,女116例;发病年龄4.5个月-66岁,平均29.2s岁;<15岁的早发型占9.8%,发病高峰在20-40岁;39%的患者有明确诱因;主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73.1%);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36.6%)、肢体感觉障碍(25.6%)和视力减退(22.6%)最常见;复发缓解型占58.5%。本组头部MRI阳性率为93.5%,脊髓MRI阳性率为87.5%,以半卵圆中心、脑室周围、基底节和脑干等处多见。结论本组MS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病早,起病急,病程短,视神经易受侵犯,小脑较少受累。MRI对于发现MS病灶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VM_(26))及口服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肿瘤切除手术后的脑胶质瘤病人行VM_(26)动脉超选择灌注及MeCCNU口服化疗,每间隔6-8周为一疗程,首次化疗后6个月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的肿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化疗前相比较。结果本组68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13.2%),部分缓解27例(39.8%),稳定19例(27.9%),恶化11例(16.2%,早期死亡(2.9%)。本组病例1年存活率89.7%,2年72.1%,3年以上存活率22.1%。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对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病人采用MeCCNU联合化疗,有益于提高胶质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脑梗死(附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1996~2001年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居多,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占本组病人的44.4%(8/18),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占本组病人的27.8%(5/18)和占本院同期行该手术病人的7.4%(5/68),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占本组病人的16.7%(3/18)和占同期该手术病人的3.1%(3/97)。结论 老年病人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髋关节置换术的是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人群,术后要密切观察,发现意识改变、神经定位征,要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术后注意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诊治水平,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脑出血病人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 81%病例有诱因,发病急,首诊血压明显升高,与同期305例脑梗死比较,差异显著(P〈0.001)。近半数病人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本组痊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3.1%与19%。结论 依据高血压或头痛史,突然发病、血压高,则首先考虑脑出血,如伴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则支持脑出血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癫痫病人的痫性发作无明显触发因素,其中约5%的病人可由特定条件诱发痫性发作。明确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控制痫性发作,进一步探究痫性发作的发生机制。曾报道运动诱发与特发性全面性发作和症状性额叶癫痫有关,与颞叶癫痫的关系尚未被广泛认识,本文报道2例运动诱发的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1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0到75岁,平均年龄58.2岁。人院前均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人院时高血压均较以往有所增加。GCS评分9—13分24例,7-8分12例,5-6分5例。CT检查:血肿位于壳核22例(53.6%),皮质下8例(19.5%),丘脑7(17.1%)例,尾状核4(9.8%)例,其中破人脑室9例。血肿量30~110毫升,平均为62毫升。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4~10小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89年至1993年住院脑梗塞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其中少数进行CT或MRI复查,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1518例,男984例,女534例。年龄平均62.37岁。均于发病后1月内住院(平均1周)。发病至CT检查时间,1周内1411例,1~2周27例,2~3周46例,3~4周23例,4周以上11例,全部病例均经笔者检查与阅片并整理记录。结果如下: 1、CT与临床完全相符1017例(67%)。其中单侧病灶1001例;双侧病灶9例;24小时内病灶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病人危象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诱发因素、延长气管插管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例MG病人(87次危象)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诱发因素、气管插管并发症及影响插管时间的因素。结果 75%病人存在诱发危象的因素,其中感染为常见因素,其次外伤、劳累、月经及分娩,医源性因素占24%。有9个因素延长气管插管。12例死亡,病死率为14%。结论 积极治疗及预防肌无力危象病人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可有效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2 385例的临床资料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6 ~1998 年间诊治的2 385 例MG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MG 患者性别差异较小(男∶女=1∶1 .01) ,发病年龄以儿童期为主(47.8% ),以眼睑下垂首发者多见(77.4 % ),按改良Osserman 分型以Ⅰ型为主(60 .1% ) ,危象发生率低(8.1% ) ,激素中剂量冲击、小剂量维持疗法和胸腺切除术疗效好。结论 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与国外报道有较大差异,提示我国MG的临床特点有其独特之处,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CFT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C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并结合国外文献报道的3组共21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例CFrD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84岁,约28.6%的患者有家族史。除四肢无力及肌张力低下外,伴面肌无力者42.9%,喂养困难者19.0%,呼吸肌受累者38.1%,约1/3患者有高腭穹、脊柱侧凸、关节挛缩等骨骼畸形,所有病例认知功能均正常。约71.43%的患者病情稳定,28.6%的患者病情缓慢加重。与文献报道比较,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临床表现具有肌无力和肌萎缩进展缓慢,而呼吸肌和骨骼不受累等肌营养不良样的特点。结论:CFTD作为先天性肌病的一种,可有肌营养不良样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有赖于肌肉活检。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后,常常不能自主排痰,气管切开有利于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措施。气管切开后约有0.2%~8.6%的病人发生气道大出血,其死亡率极高,国内文献报道抢救成功者很少。既往资料认为气道大出血均是由无名动脉破裂所致。回顾我科近12年共5例气道大出血病例,发现并非所有病例出血都来源于无名动脉。为了进一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生气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潜在危险因素,并防止其发生,我们将上述病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2015年间收录的同心圆硬化病例报告文献,并分析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46个相关研究,包括72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6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7.88±9.85)岁。2例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史,另2例发病前有"感冒"前驱感染史。53例(73.61%)患者以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19例以头痛、头晕或言语不利等为首发症状。52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其中30例正常、5例脑脊液压力增高、13例脑脊液蛋白增高、10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阳性。同心圆硬化病灶累及部位最多见于额叶,其余累及部位还包括顶叶及半卵圆中心等。大多数均为多发病灶,仅3例为单发病灶。个别同心圆硬化可伴随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与周围神经损害(1例)。结论中国同心圆硬化以中青年常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无诱发因素,常见首发症状包括肢体障碍、头晕、头痛,实验室检查常无明显异常,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出现率较低,诊断依赖于头部MRI。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43例不同颅内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针对原发病灶,用γ-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4~33个月,有随访资料29例,随访时间超过一年者18例。显效5例(27.8%),有效11例(61.1%),总有效率88.9%,无效2例(11.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γ-刀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随着γ-刀治疗后原发病灶的坏死或缩小,其临床症状随之好转。  相似文献   

19.
癫痫患者脑低密度病灶活检评价刘峥,张锡增,余英豪,张清,方振杨癫痫患者头颅CT扫描检查,明显地提高了癫痫的病因诊断。文献报道头颅CT扫描的异常率为30%~35% ̄[1]。其中部分病例的CT表现为无占位性低密度病灶(占12.7%) ̄[2]。定位明确,但...  相似文献   

20.
找院自1993年~1997年以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110例,全部病人均经脑CT扫描证实。本文对110例高血压出血的血压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0例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男:女为1.89:1,发病年龄38~82岁,平均62岁。其中50岁以前12例(10.9%),51岁~70岁59例(53.6%),71岁以上39例(35.5%)既往有脑卒中史17例(15.5%),其中有4例病人曾两次发生脑卒中。12临床表现:110例中突发型97例,进展型13例。动态发病92例,静态发病18例,其中一例房事后发病。本组患者有意识障碍94例,昏迷68例,嗜睡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