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学锋  王鸿利 《外科》1997,2(4):211-2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出血与全身止血凝血改变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在移植术中凝血抗凝系统的功能逐渐降低,在无肝期及重新灌注早期达最低点。随后逐渐恢复,而纤溶系统的功能随手术的进行而逐渐增强,在无肝期及重新灌注期达最高峰。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出血是综合因素引起的,手术各阶段的出凝血变化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索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年来 6例因重度肝硬变行OLT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C级 ,2例出血时间延长 ,6例血小板计数均下降 ,平均为2 5 .3× 10 9/L ,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 10 .7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 2 3 .1秒 ,平均纤维蛋白原1.5 g/L。术前、术中平均输新鲜血浆 788ml,血小板 7.1× 10 12 个 ,冷沉淀 5 .5u ,纤维蛋白原 2 .8g和凝血酶原复合物170 0u。前期的 4例平均出血 86 72 .5ml,输血 92 5 0ml ,其中出血量最多的 1例术后发生重内环境紊乱和DIC ,并发肺部与腹腔曲霉菌感染 ,于术后 14天死亡。后期的 2例按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在术前即做到了足够补充 ,平均出血仅 2 70 0ml ,平均输血 3 6 38ml。结论 我们初步认为 ,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于术前就补充足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患者术后恢复较顺利  相似文献   

3.
凝血弹性图应用于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肝硬变组15例,肝癌组1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手术开始后120min)、无肝期后30m:n、新肝期前5min和新肝期后5min、15min、30min、60min及120min9个时点,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的参数改变,即反映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r),血凝块强度达到20min振幅的时间(K),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α),以及纤维蛋白凝块最终强度(MA)。25例中有8例于新肝期后5min同时观察了肝素酶修正后的TEG的变化。结果 肝硬变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肝肿瘤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均在新肝期后5min、15min、30min及60min。与术前值相比,两组TEG值均表现为r与K延长,α与MA减小(P<0.05,P<0.01)。其中8例新肝期后5min,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后者的r和K明显延长,α和MA明显减小;后者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50一75mg后,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凝血紊乱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可提示新肝期体内存在肝素化效应,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弹性图(TEG)的变化及其与激活全血凝块形成时间(ACT)的相关性。方法 19例病人分为急性肝衰组(8例)与肝肿瘤组(11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手术开始后120min,I 120)、无肝的30min(Ⅱ 30)、新肝前5min(Ⅲ-5)、新肝后5min(Ⅲ+5)、30min(Ⅲ+30)、60min(Ⅲ+60)、120min(Ⅲ+120),8个时间点,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及ACT的变化。19例病人中有6例于新肝后5min同时观察肝素酶修正后的TEG与非肝素酶修正后的TEG及ACT的变化。结果 肝衰组TEG值(r、r k、αlpha角或α、MA)的变化主要在Ⅱ+30min、Ⅲ-5min、Ⅲ+5min,肝肿瘤组TEG值(r、r k、αMA)的变化均在新肝后5min、30min、60min。与术前值相比,两组TEG值的表现为r与r k延长,α与MA减小(P<0.05、0.01)。相关研究表明,两组r k与AC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3及0.634,P<0.01)。其中6例于新肝后5min,有肝素酶与无肝毒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显著(P<0.01),后者经静注鱼精蛋白50-75mg后,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提示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凝血紊乱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TEG指标r k与ACT有相关性。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可提示新肝期体内存在肝素化效应,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凝血机制障碍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术后出血和肝动脉栓塞是影响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并发症,常需紧急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肝移植术后的止血和抗凝治疗有其特殊性并值得移植医师的重视。我院于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间施行了4例原位肝移植,现将术后出凝血机制障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简称Sonoclot分析仪)是由美国Sienco公司生产制造的一种通过检测血凝块粘弹性的多用途分析仪。我们将其用于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小板计数(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8.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的肾静脉以上至横隔以下的腔静脉段,作为肝切除的一部分而被切除。有时,由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段腔静脉后的分离和随后的止血都极困难。所以,1989年Tzakis等报道了一种保留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称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此后,学者们对这种术式又进行了某些改良,使得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有人认为,背驮式手术技术是肝移植的最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我院于1996年5月至今,已分别对成人和儿童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1手术方法我院3…  相似文献   

9.
40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原位肝移植术(OLT)病人由于长期肝功能障碍、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各期对机体的影响,致使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因此,正确分析术中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并适当加以调整,对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尤为重要。我们分析了40例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是原位肝移植术后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但致死率极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Wilson’s病患者亲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铜水平的恢复情况。方法 自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11月我院为 2 6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 ,均并发终末期肝硬变 ,其中 3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术前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12 4 .8± 2 2 .8)mg/L和 (15 2 4 .8± 32 8.6 ) μg/ 2 4h ,其中行活体部分肝移植 2 2例 ,全肝移植 4例 ,亲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 (2 30 .4± 2 9.6 )mg/L ,尿铜水平均 <5 0μg/ 2 4h。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全肝移植患者术后 1、3、6及 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32 0 .2±36 .8)mg/L、(380 .4± 4 5 .6 )mg/L、(36 0 .5± 37.6 )mg/L、(35 6 .2± 2 7.6 )mg/L和 (2 4 0 .4± 2 2 .8) μg/ 2 4h、(86 .5± 10 .6 ) μg/ 2 4h、(5 4 .2± 6 .8) μg/ 2 4h及 (46 .8± 3.4 ) μg/ 2 4h ;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 1、3、6及 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 (2 16 .8± 2 0 .4 )mg/L、(2 4 8.5± 32 .6 )mg/L、(2 85 .4± 4 4 .3)mg/L、(2 6 0 .2± 36 .6 )mg/L和(380 .8± 37.6 ) μg/ 2 4h、(15 0 .6± 2 4 .5 ) μg/ 2 4h、(75 .5± 9.6 ) μg/ 2 4h及 (6 0 .3± 5 .8) μg/ 2 4h。结论 全肝移植和亲体肝  相似文献   

12.
猪原位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途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原位肝移植手术中体外静脉转流的应用及不同转流途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50只健康家猪按体重接近原则配对分为供体组与受体组进行 2 5例原位肝移植手术 ,受体组无肝期采用不同体外静脉转流途径 ,其中A组 (1 6只 )经门静脉插管 ,B组 (9只 )经脾静脉插管。术中连续监测A、B两组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术后 2 4h ,A组存活 1 4只 ,B组 9只全部存活。A组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开始及结束时均出现明显波动 ,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下降 ,心率上升 ;B组在整个无肝期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体外静脉转流 ,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经脾静脉插管转流较经门静脉插管转流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应用静脉—静脉转流的酸碱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例原位肝移植术,在无肝期使用主心泵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期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与转流前相比,pH变化不大,在7.35~7.45范围内,BE变化轻微,未低于-5mmol/L表明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能避免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3月3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同种异体(尸体供肝)原位全肝移植,其中经典式24例,背驮式6例。结果30例手术全部成功,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5 m in,冷缺血时间5 h。围术期死亡3例。与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1例、胸腔积液5例。27例获随访3~30个月,1例术后3月死于胆道铸型综合征并感染,肝癌复发2例。结论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001年以来我院实施的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的无法切除的晚期肝泡状棘球蚴(AH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无AHD复发。1例于术后1年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愈晚期AHD的唯一方法。采用有效的手术技术解决术中病肝切除困难。术前、术后规范使用抗AHD药物.术后合理控制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Non-invasive pulse spectrophotometry to measure indocyanine green (ICG) elimination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conventional invasive ICG clearance test. Nevertheless, the precision of this method remains unclear for any application, including small-for-size liver remnants. We therefore measured ICG plasma disappearance rate (PDR) during the anhepatic phase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pulse spectrophotometry. Measurements were done in 24 patients. The median PDR after exclusion of two outliers and two patients with inconstant signal was 1.55%/mi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8–2.2). No correlation with patient age, gender, body mass, blood loss, administrat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norepinephrine dose, postoperative albumin (serum), or difference in pre and post transplant body weight was detected. In conclusion, we found an ICG-PDR different from zero in the anhepatic phase, an overestimation that may arise in particular from a redistribution into the interstitial space. If ICG pulse spectrophotometry is used to measure functional hepatic reserve, the verified average difference from zero (1.55%/min) determined in our study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Presented at the Forty-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Washington DC, May 19–24, 2007 (poster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活体部分肝移植、全肝移植的临床研究(附22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对1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包括一例活体肝移植肝动脉栓塞后施行减体积肝移植)和12例全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21例,一例原位肝移植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乙型肝炎病人采用拉米夫定加小剂量HBIg治疗,10例病人术后随访1~13月,复查发现K-F环有不同程度变浅。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2例,需再次剖腹探查止血;ARDS5例;急性排斥的反应一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手术技术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活体部分肝移植是缓解供肝短缺问题又一方向。  相似文献   

18.
MARS人工肝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例48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单次或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氮、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水平。19例患者中1s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治疗;1例因免疫抑制剂中毒经MARS人工肝治疗症状改善;1例移植肝功能好转;1例晚期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肝性脑病症状得到缓解。因各种原因不愿再行肝移植。出院后2周死亡;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未能等到肝移植而死亡。治疗成功率为89.s%。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为使患者能过渡到肝移植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改良传统手术方法单人操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200只(100对)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中80只(40对)进行正式实验,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再对手术中关键步骤进行改良,并对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供体手术时间为(28.5±2.4)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0.2±1.8)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5.3±1.9)min,门静脉吻合时间为(3.4±1.2)min,受体无肝期为(23.8±1.9)min,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1±2.1)min,胆道重建时间为(3.1±0.9)min。整个手术过程中供、受体出血量均不足0.5 ml。40只受体大鼠,术后2 d成活率为90.0%(36/40),3只死于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处出血,1只死于无肝期过长;术后7 d成活率为82.5%(33/40),3只均死于腹腔内感染。结论在单人操作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通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整块游离行腹主动脉灌注供肝、精细解剖左隔下静脉三角、术中热凝控制出血等方面的改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供肝质量,提高大鼠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