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志贤  白江来  甄敏哲 《河北医学》2009,15(9):1106-1108
本研究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方法对62例脑梗死早期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偏瘫临床上的应用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电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90-139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62例卒中患者,病程均在1月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按照《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两组均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以传统的物理按摩、针灸等康复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简化的Fugl-Meyer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均有改善,与相应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减轻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联合传统康复功能训练,优于单用传统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并统计两组抑郁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抑郁发生率为11.54%(6/52),低于对照组的26.92%(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有利于降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陆建霞 《医学综述》2011,17(23):3587-3589
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康复治疗中,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下肢(足下垂、膝过伸、步态异常)功能及矫正异常运动模式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54例脑卒中且成功救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整体运动能力和康复质量。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肌群张力和胫前肌肌力大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速的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康复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局部肌肉群表面张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增强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2-7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 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 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 情况及10 m 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 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 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瘫痪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卒中患者,病程均在1月内,随机分为针灸组40例,联合治疗组40例,依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两组的基础治疗包括必要的药物、传统的物理按摩康复措施,针灸组加用针灸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肢体进行肌电生物反馈的治疗。在治疗前、后1个月,通过进行在Barthel指数、简化的Fugl-Meyer评价量表方面的比较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瘫痪患者运动障碍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情况及10 m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功能检测应用于早期筛查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职业的医师使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10项指标进行流血动力学积分。结果: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脑血管功能积分高于75的有21例,低于75的有99例。脑血管功能积分高于75的患者彩超结果显示正常,脑血管功能积分低于75的患者21例彩超结果显示正常,有78例检测结果显示椎动脉呈不同程度狭窄,双侧或单侧颈部动脉中均有不同程度硬化斑块。结论:通过对体检人员进行脑血管功能检测可在早期筛查出是否具有潜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均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3])。不同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一次剖宫产与二次剖宫产对盆底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目前均尚未明了。本文通过观察盆底表面肌电值变化,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不同分娩方式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  相似文献   

14.
余萍  冯建贞  漆骏 《吉林医学》2013,(35):7546-7547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早期康复训练指患者在发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临床症状不再变化,48 h后即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比对照组明显。结论: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效果就越好,从而可减少残障的发生,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临床上常运用各种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如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我科引进肌电物反馈治疗后在以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采取进一步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占致残率的65%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因此,应用康复训练知识,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肢体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有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占致残率的65%以上。近年,国内学者主张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用康复训练知识,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肢体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焦虑症是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一类精神疾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仅治疗焦虑症,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是近十几年来国外新发展的电子技术。它对很多疾病具有特殊疗效。其种类颇多,有肌电生物反馈、脑电生物反馈、心电生物反馈,血压生物反馈、手指皮肤温度反馈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现将肌电生物反馈(肌电反馈)作一简要介绍。 生物反馈的定义:反馈的意义是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以某种方式送回控制系统本身,以控制该系统的功能。于反馈过程中,使原动作加强称正反馈;使原动作减弱称负反馈。在生物机体的控制系统中发生的反馈现象,称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20.
郝照辉 《当代医学》2022,28(4):133-135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Fugl-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