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I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x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三叶因子2(TFF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1)20例、CINⅡ-Ⅷ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进行CDK1、TFF2的检测,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DK1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CDK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TFF2的阳性率低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TFF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有关(P〈0.05)。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均无关(P〉0.05)。CDK1和TFF2、HPV16/18的表达无相关(P〉0.05);TFF2与HPV16/18感染呈负相关(rs=-0.500,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DK1、TFF2表达的改变和HPV16/18感染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病理诊断为CIN的宫颈上皮活检或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正常宫颈(20例)、CINI(30例)、CINII(34例)、CINⅢ(26例)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CINI~Ⅲ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1.18%~93.33%)均高于正常宫颈组(P均〈0.01),CINI、CINII及CINII组间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AG9免疫反应评分,CINII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评分高于CINⅡ组织(P〈0.05),后者的表达评分又高于CINI组织(P〈0.05)。结论:SPAG9蛋白在CIN各级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CIN的组织学分级相关,SPAG9蛋白可以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鳞癌住院患者共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4例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CIN和宫颈鳞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并对影响CIN和宫颈鳞癌的相关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75.8%,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4.4%、70.0%、95.7%和76.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组HPV阳性率(84.5%)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4.4%)。高危型HPV负荷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INⅢ、宫颈鳞癌、CIN11、CINI组。高危型HPV混合或单型别感染占97.9%。HPV阳性为CIN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高危型HPV负荷量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帆 《中国优生优育》2012,(4):269-272,276
目的研究HPVLl蛋白、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宫颈上皮癌前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粘液PCR检测HPV阳性、阴道镜活检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的100例病例,其中CINI38例,CINII34例,CINⅢ2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宫颈活检标:奉中HPVLl蛋白、p16、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种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HPVLl在CINI、CINⅡ、CINIII的表达率分别为55.2%、29.4%、7.1%;P16在CINI、CINⅡ、CINⅢ的表达率分别为39.5%、73.5%.92.9%;Ki-67在CINI、CINII、CINⅢ的表达率分别为76.3%、88.2%、100%。随着宫颈活检病理分级升高,H1’VLl蛋白表达率降低,p16、Ki-67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Ll在CINI中存在低表达,p16、Ki-67在宫颈鳞癌组织CINⅡ、CINⅢ中表达增加,提示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Ll蛋白、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干预,已成为防治宫颈癌的主要环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脆性组胺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宫颈涂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宫颈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涂片(computer—assisted cytology test,C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4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0例)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缺失,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3.3%,30.0%,60.0%和71.4%。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60.0%.80.0%,85.7%,而且其染色强度明显升高。各组间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1)。结论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缺失,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表达缺失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有关,高级别的癌前病变缺失率明显增高;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逐级增高,可用于评估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及陕西友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450例女性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20~29岁年龄组常存在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20%,χ2=29.98,P<0.0001,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HPV感染的高危型主要是16、58、18、31,低危型主要是11、43、42、6、44。结论 HPV感染基因型别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有不同表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CIN和早期宫颈癌共50例患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化法分析P16蛋白、HPV L-1壳蛋白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9.0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2.9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4.21%)及早期宫颈癌(10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45.38,P=0.00),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18.18%、35.29%、15.79%及0(χ2=12.59,P=0.00);随着病毒载量提高,P16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变(χ2值分别为41.37、32.95,均P<0.01).在慢性宫颈炎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0.33,均P<0.05);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26、0.62,均P>0.05).结论 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出现的分子事件,在筛查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 目前已确定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100%为阳性,高度病变(CIN2、CIN3)中约97%为阳性、低度CIN(CINI)中约61.4%阳性。HPV感染使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250倍。依据不同型别HPV与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HPV(如HPV6、11、42、43、44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CIN)Ⅱ及Ⅲ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电圈环切术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CIN Ⅱ组(n=68,59.13%),CIN Ⅲ组[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n=47,40.8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组115例患者均于宫颈电圈环切术后4~6个月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6~8个月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查,并随访至2008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研究。结果CINⅡ组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73.53%(50/68),CIN Ⅲ组为95.74%(45/47),CIN Ⅲ组较CINⅡ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宫颈电圈环切术后,6例患者(5.22%,6/115)病灶残留或复发。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患者中,宫颈电圈环切术后,5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总例数的5.26%,与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98.15%;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6.15%,阳性预测值为16.13%,阴性预测值为98.81%。宫颈电圈环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检测均呈阳性的4例患者,全部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联合两种检测方法具更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术前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评估术后预后临床意义不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对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效果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并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76例,对比宫颈锥切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48.68%,升级24例(31.58%),其中浸润癌8例(10.53%);降级15例(19.74%)。结论CIN Ⅱ~Ⅲ级行诊断陛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41例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宫颈癌、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Ⅰ组)、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Ⅲ级(CINⅡ~Ⅲ组)、15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中,中期因子的表达与定位。双盲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①宫颈癌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对照组的宫颈组织中,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13.3%,40.0%。6.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中期因子表达随宫颈病变加重而升高。②在宫颈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并在宫颈局部癌灶直径≥4cm的癌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各组间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期因子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中期因子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这提示,中期因子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夏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7-2548
目的明确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锥切对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22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患者行LEEP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3例CINⅠ和106例CINⅡ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切缘均无病灶残留,97例CINⅢ及宫颈原位鳞癌患者中3例切缘为CINⅠ级,予定期门诊随访;4例因切缘为CINⅡ或CINⅢ,均在1个月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宫颈鳞癌Ⅰa1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结论 LEEP锥切是治疗CIN的理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苏州地区宫颈疾病谱中分布特点。方法:运用DNA杂交技术对2005例宫颈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病患者HPV感染率为58.2%,复合感染率21.6%。HPV感染率,慢性宫颈炎患者为19.3%,CNⅠ患者为56.8%,CNⅡ患者为82.2%,CNⅢ患者为90.5%,宫颈癌患者为100%。21种HPV亚型全部检出,其中HPV16、52、58、33和18型最为常见的,分别占26.5%、25.0%、16.4%、12.3%和11.1%。结论:苏州地区宫颈疾病中HPV16型是最常见高危亚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感染的HPV亚型差异可能反映疾病的转归,提示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宫颈疾病患者HPV高危亚型特别是HPV16的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16.
VEGF在子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星  李敏  雷瑛  王庆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6-4598
目的:探讨VE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旨在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慢性宫颈炎、30例CINⅠ~Ⅱ、25例CINⅢ以及30例ICC病例中VEGF的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Ⅱ组织中很少表达VEGF,在CINⅢ及ICC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CINⅢ及ICC中呈高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并有助于探讨CIN及IC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P16~(INK4A)、Ki-67及ER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及ER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4例患有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中P16INK4A、Ki-67及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00%、85.19%、90.91%、100.00%、95.4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30.00%、100.00%、100.00%、100.00%、100.00%;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3%、90.00%、85.19%、12.12%、9.37%、4.55%。CINⅠ、CINⅡ、CINⅢ、鳞癌组中P16INK4A、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CINⅢ、鳞癌组中ER的阳性表达率与CINⅠ、单纯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INK4A、Ki-67表达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R表达增高与其呈负相关;P16INK4A、Ki-67及ER免疫组化检测对不同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cad和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20例、C INⅠ~Ⅱ21例、C INⅢ22例及宫颈鳞癌2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标本中E-cad与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C INⅠ-Ⅱ、C INⅢ及鳞癌中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0.5%、45.5%和35.0%。PTEN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表达于细胞核为强表达,在正常宫颈、C INⅠ-Ⅱ、C INⅢ及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0.9%和85.0%。PTE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诊指标。作为抑癌基因的PTEN,在宫颈病变各组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