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何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4):62-6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5例CINⅡ、53例CIN Ⅲ及68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HR-HPV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各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CIN Ⅰ患者HR-HPV阳性率为75.00%(24/32),CIN Ⅱ患者HR-HPV阳性率为80.00%(36/45),CIN Ⅲ患者HR-HPV阳性率为84.91%(45/53),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为89.71%(61/68).不同级别CIN患者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 16分布频率按CIN Ⅰ、CINⅡ、CIN Ⅲ的顺序递增[15.6% (5/32)、22.2%(10/45)、28.3%( 15/53)],OR值也呈递增趋势(3.23、5.34、6.23).结论 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104例,其中HR-HPV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60例,HR-HPV阳性宫颈炎15例,HR-HPV阴性宫颈炎15例,HR-HPV阳性宫颈癌(CC)14例。检测患者宫颈活检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3种高危型HPV分型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50%,其中阳性率≥80%有7种,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84.3%;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HPV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宫颈病变者p16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宫颈病变越严重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CINⅢ级患者p16阳性率(95.8%%)高于CINⅡ级患者(75.0%)(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R-HPV感染有关,检测p16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在宫颈鳞癌中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2例宫颈鳞癌标本、32例上皮肉瘤变标本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HPV 16/18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16/18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9.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1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9.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18的表达与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38),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16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及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16/18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说明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HPV感染者496例,检测并分析其HPV L1蛋白与宫颈病变、HPV16/18感染、年龄等的关系。结果组织病理确诊宫颈病变的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组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组、CINⅡ/CINⅢ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组(P0.05)。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ISL)组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范围(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NILM)、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不能排除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S,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P0.05)。按年龄分层,CINⅡ及其以上病变组中≤40岁组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40岁组(P0.05)。HPV 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16/18型HPV感染呈负相关(r=-0.322)。结论 HPV L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HPV16/18感染的患者HPV L1蛋白的阳性率低于其他HPV亚型感染,HPV L1蛋白的阳性率在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中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CIN)的相关性,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对宫颈异常的女性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及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中高危型HPV的检测率是18.2%,在宫颈异常组中的表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危型HPV的检测率随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高而升高,各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型HPV的感染与CIN密切相关,高危型HPV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一个主要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7-02-2008-06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疑为HPV感染或宫颈病变的841病例进行HPV分型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诊断异常或HPV检测为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HPV检测阳性率为43.28%,液基细胞学诊断异常占45.30%.组织学诊断阳性≥CIN I中HPV与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均大于75%.结论 HPV分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更能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特点,并探讨p16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或CIN病变组织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宫颈腺癌病例66例,对发生CIN患者利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采用SPSS 13.0分析。结果 宫颈腺癌发生CIN 21例患者HPV感染率为100.0%,HPV 16型7例为33.3%、HPV 18型6例为28.6%和HPV52型3例为14.3%,18例p16蛋白阳性患者中宫颈腺癌组织及CIN病变组织内均为强阳性。结论 宫颈腺癌发生CIN中的宫颈腺癌组织及CIN病变组织均与HPV感染关系密切,HPV16型感染较宫颈腺癌不伴CIN略多见,与p16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深圳地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8月至该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1 800例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对HPV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对其HPV感染状况,所感染的HPV亚型分布以及与病变程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 800例标本中检查出HPV阳性病例379例,感染率为21.06%。深圳妇女在4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单一HPV感染的有335例,占88.39%,2种以上的多重HPV感染共44例,占11.61%。单一感染和双重以上感染其引起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基因型高危型由高至低依次是52、16、58、56、33,低危型依次是43、42、6、11。结论:深圳妇女宫颈HPV感染亚型常见的是高危型52、16、58、56、33,低危型是43、42、6、11。其中引起高度CIN和宫颈癌的HPV亚型主要是16、33、52、58。 相似文献
10.
王远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0):30-3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 260例有性生活史的宫颈病变患者行TCT和HPV分型检测,两者中任何一项阳性或2项均阳性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同时对TCT异常者行HPV L1壳蛋白的检测.将TCT、HPV分型、HPV L1壳蛋白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T结果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在病理组织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19.0%(11/58),63.4%(26/41),84.6%(22/26),7/7,随TCT级别的升高,病理组织学CIN及以上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型HPV阳性主要见于低度病变,随TCT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6.2%(21/58),56.1%(23/41),73.1%(19/26),7/7,各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患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炎性反应、CIN Ⅰ比例高于HPV L1壳蛋白阴性患者[59.2%(42/71)比39.3% (24/61)、29.6%(21/71)比14.8%(9/61)],病理组织学诊断SCC患者HPV L1壳蛋白表达均阴性.随病理组织学级别升高,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 TCT和HPV分型检测能显著缩小高风险人群,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而HPV L1壳蛋白的检测可为HPV感染的状态及预后提供依据.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宫颈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与高危HPV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宫颈癌、CIN各级及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70例。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并进行高危HPVDNA—PCR定性检测。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强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高危HPV阳性表达率增加。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已婚妇女1240例(其中无临床症状1026例,有妇科症状214例),门诊就诊宫颈异常者534例。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高危型HR-HPV.DNA,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约登指数比较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技术(LTCT)筛查效果。结果1774例受检者平均年龄(35±10.2)岁,经病理学诊断HPV感染51例(3.2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9例,Ⅱ级26例,Ⅲ级17例,浸润癌6例,内膜瘤2例,湿疣26例。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R-HPV.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5.35%,特异度91.67%,阳性预测值22.16%,阴性预测值99.87%,约登指数0.87;HR-HPV.DNA检测+LTCT检测敏感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100%,约登指数1.0。HR-HPV.DNA在健康妇女和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炎症)4.80%(78/162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67%(38/7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44%(34/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0%(31/31)、鳞癌100(6/6)。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敏感度高和阴性预测值高的特点,L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CIN)Ⅱ及Ⅲ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电圈环切术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CIN Ⅱ组(n=68,59.13%),CIN Ⅲ组[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n=47,40.8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组115例患者均于宫颈电圈环切术后4~6个月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6~8个月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查,并随访至2008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研究。结果CINⅡ组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73.53%(50/68),CIN Ⅲ组为95.74%(45/47),CIN Ⅲ组较CINⅡ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宫颈电圈环切术后,6例患者(5.22%,6/115)病灶残留或复发。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患者中,宫颈电圈环切术后,5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总例数的5.26%,与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98.15%;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6.15%,阳性预测值为16.13%,阴性预测值为98.81%。宫颈电圈环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检测均呈阳性的4例患者,全部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联合两种检测方法具更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术前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评估术后预后临床意义不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对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效果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国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75-677
目的探讨派特灵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行宫颈高频电刀电圈切除术治疗,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6个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正常而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未自然转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派特灵局部上药,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停药3、6个月后再次进行细胞学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治疗组停药3、6个月后抗HPV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0%、9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3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79、3.751,均P〈0.01),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HPV—DNA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606、4.365,均P〈0.01),对照组无明显疗效(U0分别为0.947、1.407,均P0〉0.05),治疗HPV负荷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3.653,U2=3.147,均P〈0.01)。结论派特灵可用以治疗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CIN和早期宫颈癌共50例患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化法分析P16蛋白、HPV L-1壳蛋白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9.0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2.9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4.21%)及早期宫颈癌(10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45.38,P=0.00),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18.18%、35.29%、15.79%及0(χ2=12.59,P=0.00);随着病毒载量提高,P16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变(χ2值分别为41.37、32.95,均P<0.01).在慢性宫颈炎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0.33,均P<0.05);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26、0.62,均P>0.05).结论 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出现的分子事件,在筛查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FoxP3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呈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HR-HPV呈阳性CIN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为研究对象,其中CIN Ⅰ,Ⅱ,Ⅲ各为30例,分别纳入CINⅠ,Ⅱ,Ⅲ组.3组患者的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HR-HPV呈阴性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HR-HPV负荷量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进行检测,FoxP3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二步法.结果 ①FoxP3在CIN Ⅰ组与CINⅡ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在CIN Ⅰ组和CINⅡ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CINⅡ组与CINⅢ组中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4);FoxP3在各CIN组宫颈上皮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各CIN组宫颈间质中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CI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oxP3在CIN宫颈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呈正相关关系(rs =0.651,P<0.001;rs=0.310,P=0.003).结论 转录因子FoxP3可考虑作为CIN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现状及高危因素。分析HR-HPV与宫颈浸润癌(SCC)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妇科普查的6528例长期居住在丽江纳西族聚居地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R-HPV DNA载量。HR-HPV DNA载量判断标准: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阳性对照临界值(CO)之比。根据RLU/CO值,将本组受试对象分为HR-HPV阴性组(RLU/CO<1.00)、低度载量组(RLU/CO为1.00~9.99)、中度载量组(RLU/CO为10.00~99.99)、高度载量组(RLU/CO≥100.00)。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HR-HPV 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类型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本组6528例受试者的HR-HPV感染阳性率为12.55%(819/6528)。根据本组1680例宫颈疾病患者(纳西族妇女为1173例,非纳西族为507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炎症组为5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组为607例,CINⅡ组为435例,CINⅢ组为112例,宫颈浸润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组为26例。其中,纳西族妇女分别占61.80%(309/500), 79.08%(480/607), 65.29%(284/435), 74.11%(83/112)与65.38%(17/26)。纳西族妇女与其他民族妇女的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受试者的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1,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越小,HR-HPV感染率越高(χ2=14.79,P<0.05);孕、产次增多及2个以上性伴侣者,HR-HPV感染率亦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316.97;P<0.05)。文化程度与HR-HPV感染率无相关性(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R-HPVDNA高度载量所占比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425,P<0.05),慢性炎症组、CINⅠ组~CINⅢ组及SCC组分别为1.00%(5/500),3.62%(22/607),9.89%(43/435),49.11%(55/112)及65.38%(17/26)。 结论受试者年轻、首次性生活年龄<18岁,孕、产次多及多个性伴侣是HR-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宫颈HR-HPV感染及其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与HPV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CIN)和宫颈癌的关系及CIN中HPV感染的年龄分布。方法以HPV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对HPV及其型别进行检测。结果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宫颈炎组,其检出率分别为62.5%、75.5%、83.3%、20%及29.5%。在宫颈上皮内瘤病中,HPV感染主要分布在18~29岁及30~39岁年龄组,与4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CINⅡ/Ⅲ及宫颈癌患者中主要检出的是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6.7%;而在CINⅠ组、宫颈炎组和对照组则以检出HPV6/11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0%、26.0%和18.0%。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上皮内瘤病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玉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8):42-44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l的型别,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同时为研制适合本地区妇女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医学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Hybrimax)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天水市中医医院对就诊的2141名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基因型感染筛查.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共检测出67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4组:宫颈鳞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正常或炎症组,对HPV不同基因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数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86例,HSIL组154例(包括CINI/80例,CINⅢ74例),ISIL组164例(包括CIN I 119例、宫颈湿疣45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在2141名妇女中,感染HPV病毒者有678例,总阳性率为31.67%,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21种,HPV各型别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678例HPV感染患者中,宫颈鳞癌组共86例,HPV感染者80例,阳性率为93.02%,共检测出11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HSIL组154例,HPV感染者132例,阳性率为85.71%,共检测出16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LSIL组164例,HPV感染126例,阳性率为76.83%,共检测出19种基因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HPV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14.96%,共检测出10种基因型,以低危型别为主。结论宫颈鳞癌组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别符合东亚及中国人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