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省5起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浅析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610041)陈俊华杨台春鲎月华四川省1996年6、7月份发生了5起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其中硫化氢中毒2起,二氧化碳、氨、汽油各1起,较去年同期增长80%,造成了34人中毒(男32人,女...  相似文献   

2.
对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的商榷──附56例病例分析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255400)王慧兰急性硫化氢(H_2S)中毒是常见的职业中毒,根据GB8789-88“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硫化氢中毒病例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汕头市近6年急性职业中毒情况分析广东省汕头市职业病防治所(515041)杜坚我市从1989~1995年共发生急性中毒事故6宗,32人中毒,其中13例死亡。男(28例)、女(4例)之比为7:1中毒病例。年龄18~54岁,平均31岁。尤以20~29岁年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湘潭市1990-2009年期间4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故进行时间分布、行业分布、毒物类别、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湘潭市急性职业中毒的年发病率为44.66/10万,急性职业中毒人年死亡率为6.59/10万;后10年中毒事故率明显减少(χ2=24.25,P〈0.01),但中毒危害程度严重,其发病率和中毒死亡率分别超过前10年的4.79倍和3.54倍P〈0.01);化工行业急性职业中毒的年发病率高达310.47/10万,高于其他行业299.29倍(χ2=1230.35,P〈0.01);毒物类别以砷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硫化氢中毒为主;事故主要原因为无安全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毒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和职工的防毒知识教育,可有效降低急性职业中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行业、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区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发生的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造成157人中毒,其中男性129人(82.2%),女性28人(17.8%);年发生数以2003至2005年为高峰,共发生43起;致中毒化学物质中,硫化氢共造成急性职业中毒42人(26.8%),死亡15人(71.4%);发生于7—9月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45起(56.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护设施失效(35.0%)、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8.7%)、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8.3%)等。[结论]针对该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护设施及相应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至2003年4月,我国仅染料、农药、石化等行业因硫化氢导致的职业中毒就有近50起,110多人因此死亡,近600人受伤。据卫生部2000年的一份通报表明,硫化氢已是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第二大杀手。  相似文献   

7.
急性汽油中毒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急性汽油中毒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黑龙江省职业病研究所(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0010)陈显军姜凤发李德宽宋雪娟我院1978~1994年共收治了32例急性汽油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6~55岁,...  相似文献   

8.
1989至2003年全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年间全国报告的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发生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92起,年均6.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有40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4.5例,中毒死亡0.8人;单起事故最多中毒116例,最多中毒死亡7人。氯气的中毒起数、中毒病例数和中毒死亡例数均居前列;(2)中毒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份,化学工业的生产、检修和清洗岗位刺激性气体中毒事故多发。结论(1)刺激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刺激性气体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毒物、行业和岗位分布集中趋势明显,要对重点毒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进行预防控制。(3)做好刺激性气体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省2005至2009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进行分析,为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该省5年的急性职业中毒报告资料,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中毒化学物、中毒的年度、月份分布、死亡情况、行业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生13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21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总的中毒率为92.40%,总的中毒病死率为6.79%.其中,混合性化学物中毒事故占24.46%,中毒例数占20.3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占16.55%,中毒例数占12.67%;硫化氢中毒事故占7.91%,中毒例数占9.50%;二甲基甲酰胺和光气中毒事故分别占8.63%和2.88%,中毒例数均占6.79%.发生职业中毒事故的行业较集中,主要在化工、轻工、机械等8个行业.结论 该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人数、中毒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毒事故发生呈不同月份、不同行业分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控制应以化工、机械、轻工等重点行业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1-2010年期间52起急性职业有机溶剂中毒发生的原因,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故按行业分布、毒物类别、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毒105人,死亡8人,死亡率7.62%;行业分布分别为金属表面处理(38.46%)、电子制造业(25.00%)和家具制造业(11.54%);毒物类别以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正己烷及其它混合有机溶剂。结论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毒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和职工的防毒知识教育,可有效减低急性职业中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7-306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2006--2012年东莞市网络直报职业病诊断病例共272例。职业中毒发病病例整体呈上升态势,职业病中毒发病趋向于群体性,以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64.34%);②职业性急性中毒病种主要是含卤代烃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59.79%);职业性慢性中毒病种主要是苯中毒(49.14%)和正己烷中毒(39.42%);③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④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以青壮年发病为主(〈45岁);⑤职业性急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5a,职业性慢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10a;⑥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病例多分布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南部镇区,并依次向中北部镇区递减;⑦行业以轻工业多见;⑧经济类型以非公有制私营经济为主;⑨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结论东莞市职业性中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传统的单一病种向多元化病种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性中毒病例,如卤代烃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秩和比法对1997~2005年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加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防控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用事故发生起数、中毒病例数和病死率作为评价指标,用秩和比法(RSR)综合评价1997-2005年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种类以CO、H2S、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多见。根据校正加权秩和比(RSRW)结果,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不呈逐年递减趋势,而是2002年情况最(RSR,为0.722)好,2005年情况最差(RSRW为0.287)。[结论]上海市1997~2005年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尚有待加强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2006—2013年慢性职业中毒的种类主要有锰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中毒的年份-患病人数曲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患者以男性为主(79例,占71.8%),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25±8.06)岁,接毒平均工龄12.1年;石化行业(56例,占50.9%)是慢性职业中毒患者发病最多的行业,其次是机械制造业(30例,占27.3%)。提示石化、机械制造业是慢性职业中毒监测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至2009年部分报告职业病分布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区近5年来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的192例职业病病例(排除尘肺及放射性职业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该区前三位的职业病种类为职业性皮肤病、急性职业中毒及职业性眼病,12例死亡均为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病工龄最短为急性职业中毒(0.19年),最长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4.59年),不同种类职业病间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6,P〈0.001);硫化氢中毒与非硫化氢中毒间工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29)。[结论]急性职业中毒特别是硫化氢中毒是该区危害后果最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工龄短于1年者是急性中毒发生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5.
三明市急性职业中毒情况分析福建省三明市职业病防治院(梅岭路,365000)桂馨徐月河王建平陈建超为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危害,指导我市今后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和救援的重点,我们对本市1985~1994年的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基...  相似文献   

16.
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特点,探讨防治要点。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广东省职业中毒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职业史、疾病特征、行业分布和企业性质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中毒582例,男性334例(57.38%),女性248例(42.61%),年龄集中在16—48岁之间,中位数为30岁;工龄中位数是1年3个月。报告的死亡病例共8例,死亡率1.37%(8/582)。2006年职业中毒病例最多(151例),每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总数从2006年的53.74%(151/281)降至2010年的25.66%(145/565)。病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占70.62%(411/582),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以苯为主,占慢性职业中毒病例的46.96%(193/411);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共95起(一般事故89起、重大事故6起),急性中毒171例,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二甲基甲酰胺,占22.81%(39/171)。由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5年共有439例,占总病例数的75.43%(439/582),其中有机溶剂引起的新发急性中毒事故72起,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的75.79%(72/95)。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62.89%(366/582)。单位规模以小型为主,占35.05%(204/582);经济类型主要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占39.18%(228/582)。同时,发生3例及以上职业中毒事故的工厂数占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工厂总数的11.74%(35/298),其中≥10例的工厂有6家占2.01%(6/298)。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防治重点是慢性职业中毒,特别是有机溶剂类;应重点监督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和培训;同时应加强防控群体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17.
特区涉外企业多发急性职业中毒原因初探深圳市龙岗区卫生防疫站(518100)林斯星近几年来,涉外企业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区自1993年1月建区以来,共有11宗急性职业中毒,均发生在涉外企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多...  相似文献   

18.
急性元素汞中毒极为罕见。作者现报告几位工人,因意识到自己中毒并且找职业卫生保健护士寻求帮助。在三名冷扎金属板的工人(年龄为28岁、32岁和40岁)中,由于一位工人的结婚金戒指和另一位的金项链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他们意识到汞暴露,于是找当地玻璃厂的职业卫...  相似文献   

19.
一起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起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故报告大庆石化总厂安技处(163714)董定龙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冯克玉,叶培正,刘福环1992年7月某石化机修厂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一起6例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中毒,余9例均...  相似文献   

20.
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993~2006年期间北京丰台区发生的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9起共100例,死亡11例。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2年共27人;在行业分布中以建筑行业和市政行业最高;在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有5起共12人发生在救护人员中。结论缺乏基本的防范措施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