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06~2020-12收治的10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均采用ECMO治疗,观察ECMO的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平均ECMO支持时间为(87.70±42.81)h,其中7例患者顺利从ECMO撤机并成功出院。经ECMO治疗后,患者脑尿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及乳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ECMO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液体复苏、抗感染、氧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静滴,1次/d。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E/E′比值,同时记录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第7天最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 经治疗1周,观察组NT-proBNP、cTnT、LVEDD、LVEDV、E/E′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长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严重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CPR)在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循环辅助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9-04~2020-12在该院EICU收住的进行ECPR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各参数指标等。结果 26例患者中有9例成功从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6例存活出院,均为院内心脏骤停(IHCA)患者,20例死亡。生存组的起始乳酸值及ECPR后6 h、12 h的乳酸值均低于死亡组,ECPR后6 h、12 h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死亡组,ECPR后6 h、12 h的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可以为传统心肺复苏(CCPR)失败的患者提供紧急的体外循环辅助,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静脉-静脉ECMO(V-V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成人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pH值和肺死腔分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PETCO2、动脉血pH值和肺死腔分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对照组发生管道脱落1例,压疮3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反流误吸2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 vs 46.67%;P=0.035)。观察组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对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到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急诊组(n=29)、延迟1组(n=27)及延迟2组(n=30),测定住院期间及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急诊及延迟1组LVEF及LVEDD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2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及2周前延迟介入对心脏功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用血塞通粉针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41例用丹参川芎嗪、胞二磷胆碱和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 将80例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3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PHN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017-04~2020-05该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中途退出4例,最终纳入统计为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DP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观察期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EDP联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组式正念减压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在MHD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透析常规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指导、病情监测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小组式正念减压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和KDQ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HA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S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和社会隔离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DQ量表中躯体症状、疲劳、抑郁、社交关系和挫折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式正念减压干预有助于减轻MHD患者负性情绪及病耻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掩饰性矫治后有好的咬合关系的患者治疗前颌骨不调的极限。方法 选取已完成掩饰性固定正畸治疗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患者38例,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牙合模型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获取治疗前后PAR指数、ANB角、U1-SN角等测量项目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前ANB角与其它测量项目的相关性。结果 (1)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2)治疗前角ANB与加权PAR总值减少量、治疗后U1-SN存在着线性正或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部分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掩饰性矫治获得满意的咬合效果,但当治疗前ANB角大于9°时,应积极建议患者考虑正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