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Ⅲ或基因Ⅷ,使多肽或蛋白质与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在噬菌体表面,用亲和选择筛选出表面特异多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测定插入噬菌体DNA序列,确定所呈现的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更。本介绍了该技术的建立及其在疟疾免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Ⅲ或基因Ⅷ,使多肽或蛋白质与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在噬菌体表面,用亲和选择筛选出表达特异多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测定插入噬菌体DNA序列,确定所呈现的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建立及其在疟疾免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0 引言 1985年Smith首次证实丝状噬菌体fd基因组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改造,将EcoR Ⅰ内切酶的部分基因片段(171 bp和132 bp)与pⅢ基因融合,获得的重组噬菌体可在体外稳定增生,表达产物能被抗EcoR Ⅰ内切酶抗体所识别。1988年Parmley et al将已知抗原决定族与p Ⅲ的N端融合呈现在表面,可特异性地被抗体选择出来,并提出通过构建随机肽库可以了解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表位的设想。1990年McCafferty et al地报道了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溶菌酶的单链抗体的方法,从而开始了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 display)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这种外源蛋白或多肽可以识别相应的结合分子而被筛选鉴定出来。本文以丝状噬菌体为例,综述其发展、应用、有关资料的因特网查询以及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随机十肽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丝状噬菌体表达载体,构建表达于丝状噬菌体尾丝蛋白P3N末端的随机十肽库。方法人工合成编码随机十肽的寡核苷酸片段及两条分别有SfiI和Notl酶切位点的引物,通过PCR反应得到其双链片段,将其克隆入载体pHEN1中,将重组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TG1,构建成随机肽库。结果所建肽库含 1×10~9个集落形成单位(cfu)。随机挑取8个克隆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及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均随机。结论成功构建了有较高库容量的噬菌体随机十肽库。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血吸虫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模拟血吸虫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 ,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IgG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 7肽库 ,三轮免疫筛选后获得的噬菌体克隆经皮下免疫小鼠 3次 ,攻击感染 45d后剖杀 ,观察减虫和减卵效果。结果 经三轮筛选 ,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富集增加了 10 0多倍 ,随机挑取 2 4个噬菌体克隆经ELISA测定 ,有 2 2个克隆能与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IgG特异性反应。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试验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分别为 33.5 7%和 5 6 .0 7% (P均 <0 .0 0 1)。结论 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获得模拟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这些短肽分子能诱导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7.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配体及其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洋 《传染病信息》2000,13(3):112-113
外源多肽能够在丝状噬菌体表面表达,是Smith等人于1980年第一次报道的。当把外源多肽核酸序列插入到丝状噬菌体外壳P3或P8基因中后,感染宿主菌,P3或P8蛋白氨基端就可以表达出多肽,并且该噬菌体依然具有侵染宿主菌的能力。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此项研究已发展成为噬菌体肽库的表达,克隆好的噬菌粒经转化进入宿主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利用外源蛋白或多肽与筛选靶标的特异性亲和作用,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重复过程,将含有特异性外源蛋白的噬菌体从表达有各种外源蛋白的噬菌体库中筛选出来,并得到大量富集,而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1985年,Smith[1]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蛋白质与噬菌体的次要外壳蛋白pⅢ形成融合蛋白展示于噬菌体颗粒表面,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而不影响重组噬菌体对宿主菌的感染能力。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可将基因型和表型、分子结…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本表面呈现技术是交的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这种外源蛋白多肽可以识别相应的结合分子而被筛选鉴定出来。本以丝状噬菌体为例,综述其发展、应用有关资料的因特网查询以及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利用外源蛋白或多肽与筛选靶标的特异性亲和作用,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重复过程,将含有特异性外源蛋白的噬菌体从表达有各种外源蛋白的噬菌体库中筛选出来,并得到大量富集,而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1985年,Smith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蛋白质与噬菌体的次要外壳蛋白pⅢ形成融合蛋白展示于噬菌体颗粒表面,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而不影响重组噬菌体对宿主菌的感染能力.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可将基因型和表型、分子结合活性与噬菌体的可扩增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高效的筛选系统.最近几年, 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迅猛,在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概述用于筛选多肽噬菌体展示库所表达的外源蛋白的各种靶分子,并介绍此项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