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外科治疗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的小儿Ⅲ型、Ⅳ型骶尾部畸胎瘤的外科治疗要点,以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2例。结果 本组中3例恶性术后复发,余9例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减少出血,保护输尿管和直肠,避免骶丛神经损伤,完整切除肿瘤和尾骨,并尽量切除“卫星病灶”,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成人骶尾部巨大良性畸胎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性 ,5 5岁 ,因骶尾部肿物 5 5年 ,迅速增大 2年 ,于 2 0 0 0年 3月 16日入院。出生时父母即发现其骶尾部拇指大肿物 ,随年龄增长 ,肿物逐渐增大 ,压之可明显缩小 ,无不适 ,从未诊治。近 2年来肿物迅速增大达三拳大小 ,入院前1周自行破溃 ,流出清液。排便、排尿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 ,顺产 3胎。查体 :骶尾部有一半球形肿物突起 ,约 15× 12×8cm ,表面多处皱褶 ,凹凸不平 ,顶部有0 5× 0 3cm破口 ,并由此溢出清液 ,破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肿物皮温正常 ,质软 ,囊性感 ,活动度差 ,无压痛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直肠指诊隔后壁触… 相似文献
3.
骶尾部畸胎瘤(SCT)是儿童常见的实体瘤,主要以尾骨为中心向骶骨内外生长,切除肿瘤和尾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并发症多,易复发和恶变。复发SCT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院自1998年至2005年收治复发SCT 2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16岁。入院前已接受1次手术者14例,接受2次手术者5例,接受3次手术者2例。临床分型:显型2例,混合型13例,隐型6例。表现为骶尾部瘘管3例,其他病例有不同程度压迫症状。行瘘二、手术方法复发SCT经历多次手术,手术径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显型病例通过骶尾… 相似文献
4.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切除后的盆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院65例小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畸胎瘤的远期效果良好。无后遗症。结合盆底正常及病理解剖特点,介绍了手术操作经验,并重点探讨了盆底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3个月以下婴儿骶尾部畸瘤39例,病理分型良性34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术后死亡1例,38例治愈,28例获随访,随访5年10个月,除1例恶性者死亡外,其余均健在。作者对手术时机,方法及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提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缝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骶尾部藏毛窦行Ⅰ期切除缝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性分析。结果全组除1例术后5月复发外均治愈,无手术意外损失及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12~16天,术后随访6月~1年,无窦道复发。结论Ⅰ期切除缝合治疗藏毛窦具有手术切除彻底、复发率低、愈合时间短、缩短住院周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以“排便出口梗阻感3月余”就诊。肛门指检发现骶前饱满,囊性,有波动感,肿物突入肠腔约3cm,上界不清,占据直肠后半部,肛管直肠黏膜光滑,退指无染血,肛门镜检查见直肠壶腹消失,直肠腔被压成新月形,以“骶尾部肿瘤”收入院。人院检查:盆腔MRI提示盆腔内巨大类圆形肿物,T1W1不均匀高信号,T2W1高信号,边界较清,骨质结构信号无异常,周围软组织结构无异常。意见:盆腔内肿物,建议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
成人骶尾部肿瘤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荣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7):419-420
成人骶尾部肿瘤17例诊治体会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外科(300022)所荣增骶尾部的肿瘤类型很多,因骶尾骨与直肠之间的间隙较大,部位深,体积小的病变多无临床症状,只有当瘤体增大,挤压邻近器官或继发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得以诊断和治疗。本文就1986~19...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探讨巨大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点,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例巨大骶尾部藏毛窦,总结诊断、于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藏毛窦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1个月至10年,术后创1:3感染2例,复发1例。结果表明,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蛛网膜下腔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骶尾部入路、低电量电刀剥离是切除巨大骶尾部藏毛窦的最佳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2例,均行病灶切除创口开放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31.6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骶尾部肿痛(其中反复骶尾部肿痛7例),肿块隆起,破溃流脓伴窦道形成。局部检查:骶尾部可见肿块隆起,表面皮肤呈暗褐色且质硬,或可见1~5个窦口,或挤压可见脓水自窦口溢出,肛门检查均未触及内口及瘘道。X线检查未见骨质异常。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骶尾部藏毛窦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l例;年龄19~32岁,平均23.1岁;病程4个月至3年,〈1年1例,1~2年6例,〉2年1例。首诊7例,外院一次手术后复发l例。3例误诊为肛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经骶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36例骶前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骶前肿瘤包括1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占72.2%,恶性肿瘤27.8%。其中经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第4骶骨以下、并与周围重要脏器无粘连及指诊可触及瘤体一半、并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的23例入选经骶入路手术组。全组手术时间43~210(平均94)min;出血量为30~2000(平均350)ml;住院时间8~16(平均10.7)d。患者无术后死亡。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