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路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以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27例该部位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2l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根据脑膜瘤在颅底的位置和生长方式,分别采用额下、扩大改良翼点、颞下和颞下经颧弓或联合入路等几种手术入路.所有脑膜瘤的切除均采用显微手术囊内分块切除,术中仔细辩认和分离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寻找其与肿瘤之间的蛛网膜间隙尤其重要,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脑膜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6例,死亡1例(8.33%,1/12).结论根据脑膜瘤生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全切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 和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 结论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采用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10例,双额开颅额下入路7例.结果 根据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4例,近全切除3例.结论 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和双额开颅额下入路都能够达到全切除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目的,前者经单侧额部入路,术中仅影响单侧额叶,术后脑组织损伤较后者轻,且可能保留一侧嗅神经.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优于双额开颅.  相似文献   

6.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本组61例颅底脑膜瘤,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入路包括双(单)侧额下入路,翼点或改良及扩大翼点入路,幕上枕下、幕下小脑上或幕上下联合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入路,远外侧入路等。结果 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Ⅰ-Ⅱ级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早期发生颅神经麻痹1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依靠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先进手术设备,积极而谨慎地切除颅底脑膜瘤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充分暴露。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   

8.
经扩大的前颅底入路切除鼻、蝶、斜坡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例,巨细胞瘤1例,鳞癌1例。肿瘤侵入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例、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除者7例,近全切除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入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视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介绍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显露、切除肿瘤的技巧和颅底重建要领。结果近年采用该手术技术处理大型中线前颅底沟通瘤,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绛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脑膜腩膨出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爪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痛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符1例.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小且深部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前颅窝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68例,将其分为前部和后部二组,大,中,小三型,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中,小型肿瘤和前部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明显优于双侧或单侧额下入路,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效果好,结论:前颅窝底前部脑膜瘤宜采用眶颧侧裂入路,后部脑膜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切除肿瘤,双侧额下入路应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48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19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14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36例,次全切除 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可较好暴露并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1例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随访10-4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各1例;张口受限1例。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复发鼻咽癌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其疗效满意,可作为放疗术后复发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5月18例肿瘤侵犯前颅底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单独采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4例采用颅鼻联合入路进行了治疗。病理类型包括: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视神经鞘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脊索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结果经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7例肿瘤被全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颅内出血、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内镜经鼻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且大多数病例无需处理硬脑膜及进行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15.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以及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 将颅底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肿瘤主体累及的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部分辅以内镜切除肿瘤,应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近手术区域筋膜、骨膜瓣翻转和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修复术后颅底和颅颌面的脑膜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43例,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40例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6例。术后门诊随访30例,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3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底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较复杂,选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配合使用内镜,加之可靠的颅底修复与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经眶上锁孔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4例(锁孔组);同期采用传统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25例(传统组)。结果 锁孔组与传统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术中输血率、肿瘤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锁孔组手术时间(指切皮开始到缝合皮肤结束为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1)。锁孔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均无死亡病人。结论 与传统额下入路手术相比,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效果满意,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