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02例在一周内进行过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者,39例为正常人,63例心肌有病变,两者VL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63例病人中,36例有短阵室速者VLP阳性率为8/36;27例无短阵室速者VLP阳性率为2/27,两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1),说明VLP阳性与心肌病变程度有关。病变心肌中存在可能引起室速的折返径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及临床诸因素与VLP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24hHolter预测和QTc离散度(QTcd)测定。结果:VLP总阳性率为28.16%。VLP阳性组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27.59%及4.05%)(P<0.01);心率变异性(HRV)和QTcd异常者VLP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VLP对预测OMI患者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价值,并与HRV和QTcd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及临床诸因素与VLP检出率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 2 4hHolter预测和QTc离散度 (QTcd)测定。结果 :VLP总阳性率为 2 8.16 %。VLP阳性组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 (2 7.5 9%及 4.0 5 % ) (P <0 .0 1) ;心率变异性 (HRV)和QTcd异常者VLP阳性率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VLP对预测OMI患者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并与HRV和QTcd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52例VLP阳性和可疑阳性及20例VLP阴性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3年8个月追踪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组VLP阳性者24例,转为阴性者8例(33.0%);心肌梗塞组VLP阳性者28例,转为阴性者7例(29.1%)。两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其中4例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死亡,2例心脏突然骤停猝死。20例VLP阴性者无1例发生室速及猝死。本文初步研究表明VLP阳性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速、室颤及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及50例健康人心室晚电位(VLP);对30例 AMIVLP 随访观察两年;结果:AMI 组与健康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2.0%(P<0.005);AMI 者 VLP 阳性和阴性伴室速或室颤(VT/VF)率分别为62.5%和16.7%(P<0.005);AMI 组 VLP 两年内自然转阴率83.3%,其中3月及12月 VLP 转阴率最高,VLP 各参数与两周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提示AMI 两周内常规作 VLP 检测,并进行动态观察,对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室晚电位(VLP)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LVH、QTd、VLP.结果高血压病伴LVH时QTd为58.04±17.13ms,VLP阳性率为30.30%;无LVH者QTd为47.02±16.09ms,VLP阳性率为7.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伴LVH时QTd大于60ms,VLP阳性与VA发生密切相关,且VLP阳性者QTd多在70ms以上,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伴LVH时如检测到异常长QTd、VLP阳性则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刁树玲  曹广智 《医学综述》1998,4(5):257-258
<正>心室晚电位(VLP)为局部心肌延迟除极产生的碎裂电位.许多研究认为VLP对预测心肌梗塞(MI)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有或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的患者进行体表VLP时域分析,对各组患者VLP阳性率进行比较,对不同部位MI患者VLP阳性率进行比较,并观察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历选择 1组:正常对照组245例,男156例,女89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48.2±13.4岁.经询问病史、查体、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排出心脏疾患;Ⅱ组:心绞痛患者196例,男131例,女65例,年龄34岁~80岁,平均56.3±11.6岁;Ⅲ组:有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史的OMI患者65例,男53例,女12例,年龄31岁~79岁,平均56.1±9.9岁.恶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定性早搏、RonT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早期再灌注成功患者(n=28)及保守治疗患者(n=24)分别于梗死后2周及3个月时进行VLP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VLP阳性率及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保守治疗组和再灌注组心肌梗死后2周时VLP阳性率分别为58.3%和17.9%,3个月时分别为37.3%和7.1%,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周时保守治疗组中VLP阳性与阴性患者病理性室性早搏及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或室颤(VT/VF)发生率分别为928%和20.0%(P<0.05).再灌注组则为60.0%和8.7%(P<0.05),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7.9%(P<0.01).心肌梗死后3个月复查时,保守治疗组和再灌组两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6%(P<0.01).结论:早期再灌注治疗组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显著降低患者VLP的阳性率,使病理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VLP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计算机信号平均技术及频谱估计方法对110人从体表检测心室晚电位。59个正常人中仅1例发现晚电位,阳性率为1.7%,心肌梗塞未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例中20.8%(5/24)有晚电位;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病人中80%(4/5)有晚电位。下壁梗塞者晚电位阳性率47.06%,高于其它部位梗塞者(8.33%)。室性早搏组及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晚电位阳性率分别为30%(3/10)和38.46(5/13),而持续性室速患者阳性率高达100%(4/4)。研究结果表明:(1)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有密切关系;(2)频阈法体表检测晚电位可能成为辨识心肌梗塞后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倾向病人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14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其中心绞痛组80人,心肌梗塞组60人。心肌梗塞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心肌梗塞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VLP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也明显高于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绞痛病人(P<0.05);心肌梗塞病人有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其中5例VLP阳性。提示VLP与心肌梗塞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冠心病43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各10例,心绞痛(AG)23例,与64例正常人体表晚电位的对照中发现:(1)AMI和AG病人异常的FQRSd、RMS_(40)和LPd与正常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01),OMI病人仅FQRSd与正常人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AMI和AG病人晚电位的敏感度分别为30%和43.5%,准确度分别为90.5%和85.1%,特异度均为100%,无合并症的OMI病人记录晚电位无临床意义;(3)冠心病的晚电位与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不全有关,与血总胆固醇浓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方永辉  施志雄 《广西医学》2004,26(9):1277-1278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率变异 (HRV)的改变 ,探讨VLP、HRV对冠心病病情预测及心脏事件发生的防治。方法 随机分为冠心病组 73例 ,对照组 6 0例。检测VLP的QRS终未 4 0UV以下振幅的持续时间 (D40 ) ,QRS终未 4 0ms内的均方根电压 (V40 ) ,经滤波后QRS总的持续时间 (QRST)。检测HRV的各种指标 :全程NN间期标准差 (SDNN) ,全程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RMSSD) ,NN5 0除以总的NN间期的个数 (PNN5 0 ) ,低频段功率 (LF)与高频段功率 (HF)之比 (LF/HF)。结果 冠心病组VLP阳性率 2 6 0 3% (19/ 73) ,对照组阳性率 6 6 7% (4 / 6 0 )。冠心病组SDNN(99 5 1± 6 5 6 )ms、RMSSD(2 2 4 2±6 5 7)ms,PNN5 0 (5 4 0± 3 0 8) % ,LF/HF(4 38± 3 36 )。对照组SDNN(14 2 76± 79 6 6 )ms,RMSSD(2 7 89± 12 89)ms ,PNN5 0 (9 18±8 5 3) % ,LF/HF(1 5 2± 1 4 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SDNN、RMSSD、PNN5 0、LF/HF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冠心病组VLP、HRV均有显著性改变 ,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电活动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存在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各种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及心肌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VLP的关系.方法:采用CASE15型系统VLP检测仪对3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并选健康人54例作对照组.结果:心肌梗塞及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下壁心肌梗塞高于前壁心肌梗塞(P<0.05),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高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VLP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52例冠心病患者体表心室晚电位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孝智  关立克 《吉林医学》2009,30(16):1721-172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及61名健康人的心室晚电位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28.8%,健康人组为1.6%,两组间晚电位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心肌梗死的阳性率更高(39.2%)。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对预测心脏恶性事件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俞锐敏  朱宁  林丽雅 《广东医学》1999,20(7):503-504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与心室晚电位 (VLP)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及信号平均心电图 ,测定 11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构型和心室晚电位阳性率。结果 检出VLP阳性 19例( 17 3 % ) ,高血压伴左室肥大 (LVH)者VLP阳性检出率 3 0 2 % ,显著高于无LVH者 5 3 % (P <0 0 0 1)。其中 2 3例离心性左室肥厚者VLP阳性 8例 ( 3 4 8% ) ,3 0例向心性肥厚者VLP阳性 8例 ( 2 6 7% ) ,12例向心性心室重构者VLP阳性 2例 ( 16 7% ) ,正常构型者VLP阳性 1例 ( 2 2 % )。结论 左室构型与VL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识别心肌梗死高危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的时城分析法,动态观察1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的演变并做1年随访研究(分为猝死组与无猝死组),分析比较不同时间记录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及其参数,分析随访期心室晚电位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有85。6%病人保持前一次心室晚电位明性或阳性的结果不变,前后二次各项参数的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呈高度相关(γ=0.68~0.91,P<0.01);随访期相当一部分病人的心室晚电位自然消失,猝死组与无猝死组的晚电位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晚电位预测猝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68.1%、68.8%、16.3%和97.5%。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室晚电位检测具有很高的重复性;无论是心肌梗死急性期还是随访期的晚电位对识别心肌梗死高危病人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曹昕 《中原医刊》2014,(11):29-3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碎裂QRS波( f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中有无fQRS波分为fQRS波组( n=92)与无fQRS波组( n=44),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以及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理性 Q波、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fQRS波92例,占67.7%;病理性Q波65例,占47.8%。fQRS组冠状动脉狭窄2支或3支数量明显多于无fQRS组,而无fQRS组单支病变多于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2,P〈0.01);fQRS组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壁运动异常例数均明显多于无fQRS组,且左室射血分数≤40%的例数明显多于 fQRS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7% vs 36.4%,χ^2=5.943,P =0.015;60.9% vs 36.4%,χ^2=23.416,P=0.000;67.4% vs 43.2%,χ^2=7.243,P=0.007;68.5% vs 50.0%,χ^2=4.336, P=0.037);而两组间病理性Q波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9% vs 45.5%,χ^2=1.586,P=0.208)。结论fQRS波可作为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心电图 (HFECG)和心室晚电位 (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781例各类心血管病人的ECG ,HFECG和VLP ,并将异常信号区分为高风险和非高风险两大类。结果 :高风险异常信号的检出率ECG为 78% ,VLP为 1 3 % ,HFECG为 52 %。结论 :由梗塞 /缺血心肌病灶产生的ECG高频信号的高检出率并不能说明其具有高预测价格。计算机辅助的VLP和HFECG反映了这种碎裂延迟电位高频成份有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但标准化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