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防止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及其对苏醒时间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60例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D1、D2、D3共4组(每组15例)。用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静注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对照组不辅加镇静剂,D1、D2和D33组分别在诱导时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0.1mg/kg、0.15mg/kg。在脑电双频谱(BIS)保持同等状态下比较术中全麻药的用量及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术后检验术中感知和回忆情况。③结果加用咪唑安定避免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效果优于对照组,D3组预防术中知晓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但麻醉苏醒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④结论 诱导时注射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均能有效地预防术中知晓,其中以0.15mg/kg效果最佳,且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时未用咪唑安定,其余诱导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2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Ⅱ组患者术中知晓的病例数显著多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拔出后即刻警觉/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应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能抑制术中患者外显性记忆功能,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的术中知晓,同时不影响全麻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配合芬太尼、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时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100例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诱导前静注芬太尼1.5μg.kg-1,诱导时异丙酚用量2.5mg.kg-1.min-1;观察组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3mg.kg-1,芬太尼1.5μg.kg-1,诱导时异丙酚用量1.5mg.kg-1.min-1;意识消失,大声呼叫无反应时开始扩宫。扩张子宫颈时,2组开始给予维持量,都是诱导时1/2异丙酚量。[结果]2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后2min时对照组MAP、SpO2降低较观察组明显(P<0.05),苏醒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配合芬太尼、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的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基本无影响、麻醉诱导平稳,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均以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术中以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术毕前静注芬太尼1μg·kg-1,B组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1.分别记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SA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S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苏醒期前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且比给予小剂量的芬太尼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NT)用于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ASA分级Ⅰ或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以NT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对照组,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等,计算用药总量,记录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切皮(T4)、术中(T5)、术毕(T6)、出室(T7)的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在T4、T6、T7的NT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T6、T7的NT指数与基础值(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咪达唑仑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对照组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NT能较好地反映全麻手术患者镇静深度变化,有助于判断全麻深度,指导个体化麻醉用药,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七氟烷经喉罩吸入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择期行URSL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B、C、D 3组于七氟烷吸入诱导前2 min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2、4 μg/kg,4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喉罩,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用药、肢动情况,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4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诱导后4组患者MAP均有所下降(P < 0.05~P < 0.01),D组均较A、B、C组下降(P < 0.05~P < 0.01)。D组在T3~T6诱导后HR一过性下降(P < 0.05)。麻醉及术中除D组外呼吸抑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SpO2在吸入诱导后较麻醉前有所下降(P < 0.01)。D组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 < 0.05)。诱导时间A组长于C、D组(P < 0.05~P < 0.01),苏醒时间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七氟烷的用量C、D组少于A组(P < 0.01),术后恶心、呕吐后的发生率A组高于B、C、D组(P < 0.05)。A、B组置入喉罩时及术中有肢动发生。结论: 七氟烷经喉罩吸入在URSL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七氟烷吸入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可以缩短诱导时间,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及副作用。只有当芬太尼用量达到或超过4μg/kg时对呼吸、循环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年龄≥65岁,ASA Ⅰ~Ⅲ级,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2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用药相同,并于麻醉前(T0)、术后2 h (T1)、术后24 h (T2)、术后48 h (T3)、术后72 h (T4)各时点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各时点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POCD的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术中麻黄碱用量、舒芬太尼追加剂量。 结果 2组患者T1时POCD发生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点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点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而对照组T1~T4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T0时(P<0.05)。观察组苏醒期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黄碱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多/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时,可减少全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率,提高了麻醉质量,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预测早期POCD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合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术中麻醉深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诱导中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4 mg/kg镇静,对照组诱导中用丙泊酚4 mg/kg镇静,两组其余镇痛药、肌松药种类及剂量均相同,术中均仅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后和手术开始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并观察有无苏醒期躁动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七氟烷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对小儿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术后苏醒时间影响不大,且可对抗焦虑,增强麻醉效果,减少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9.
氟吗西尼对咪唑安定的特异性拮抗在全麻术后催醒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吗西尼对BZ类受体激动药咪唑安定的拮抗作用在全麻术后催醒的应用.方法:60例全麻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手术时间150±24.5min,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2~4μg/kg,异丙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采取静脉复合麻醉常规用药.结果:60例病人,使用氟吗西尼组与未使用组相比,清醒质量明显增高.30例病人使用氟吗西尼,在用氟吗西尼后5 min内,95%的患者可迅速彻底苏醒,而对照组仅为15%.苏醒时间使用组仅须120±20s 即可逆转,并且质量较高,对照组达到同样效果需要1300±150s.两组恢复时间,恢复效果,恢复指数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消除手术牵拉反射术中遗忘效果。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组)芬太尼联用地西泮。试验组(2组)芬太尼联用咪唑安定。观察各组牵拉反射,术中遗忘效果以及呼吸循环、血糖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咪唑安全,不加深呼吸循环抑制,牵拉反射可使血糖升高。结论咪唑安定联用芬太尼可有效抑制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牵拉反射,血糖可做为效果的客观指标,咪唑安定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消除术中知晓,且使用安全方便。病人对麻醉中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腺样体切除术小儿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将80例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0.5 μg/kg)稀释到20 mL,于麻醉诱导前开始微量泵注,20 min注射完毕,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患儿均入复苏室,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麻恢复期循环、苏醒情况,躁动评分与发生率,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均稳定(P >0.05);在麻醉恢复期,D组患儿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 <0.05);右美托咪啶组患儿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 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 【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减轻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可减轻恢复期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Β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L/kg)和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1~1.5 mL/kg)复合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3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及动物麻醉死亡率。结果诱导期及苏醒期时长C组介于A,B两组之间(P0.05);而麻醉期时长C组与A组相当(P0.05)并均高于B组(P0.05)。结论速眠新Ⅱ与水合氯醛复合麻醉诱导及恢复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死亡率低,是整形外科家兔动物实验中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在动物犬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经济有效的动物麻醉方法。方法选用手术用杂种犬7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按体质量0.1 ml/kg臀部肌注,联合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按体质量0.2 ml/kg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体质量1 ml/kg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犬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麻醉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麻醉效果好,使用剂量也较单一使用戊巴比妥钠降低,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种麻醉策略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切开内固定术的下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不同麻醉策略将其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43例.全麻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策略,联合麻醉组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策略,2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HS)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获取适宜巴马小型猪麻醉的最佳方案。方法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氯胺酮肌内注射组(A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组(B组),异丙酚静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8头。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管后(T2)、HS即刻(T3)、HS后30min(T4)、复苏时(T5)、复苏后30min(T6)及实验结束拔管后10min(T7),观察并记录各组猪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温(NT)、pH值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中追加麻药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三组实验猪实验前身长、体重、血红蛋白量及放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诱导期长,HR和NT升高明显,术中需多次给药并有躁动现象,术后有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麻醉比较平稳,但在术中仍有躁动现象且需补加麻药;C组麻醉效果最佳,诱导期短,术中安全,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好,术中平稳安全,术后苏醒快,适宜巴马小型猪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小剂量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肛肠疾病非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PP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2014年行非PPH肛肠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1.5%利多卡因)、B组(1.0%利多卡因)、C组(0.8%利多卡因)和D组,每组30例.A组、B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D组采用骶管麻醉.观察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情况,记录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成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术者满意度和尿潴留情况.结果 4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D组(P<0.01),A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长于B组和C组.A组、B组、C组尿潴留患者明显少于D组(P<0.05).A组、B组患者满意度、术者满意度均为100%.结论 1.0%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于高龄肛肠疾病患者非PP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无痛胃肠镜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检查时麻醉药物的不同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幼龄小型猪构建颅骨缺损模型及修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从而探索简便、安全、有效的最佳麻醉方案。方法幼龄贵州小型猪30头,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A组采用咪达唑仑与氯胺酮组混合液肌内注射;B组采用肌内注射陆眠宁Ⅱ注射液麻醉;C组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与陆眠宁Ⅱ复合肌内注射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显效时间、首次麻醉维持时间、第1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2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麻药追加次数、麻药累积量、术后动物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B组显效时间长于A、C两组(P0.05);C组首次麻醉维持时间、第1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第2次追加药物麻醉维持时间的时长明显大于A、B两组(P0.05);A、C组苏醒期明显短于B组(P0.05);C组的追加麻药的次数、用药总剂量、术后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与陆眠宁Ⅱ复合麻醉是一种操作简单、麻醉深度可控、安全性高的适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幼龄小型猪外科实验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恢复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5岁以上全身麻醉下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DEX组患者术前10 min泵注0.5 μg·kg-1·h^-1DEX,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2组均常规诱导插管.术中DEX组持续静脉泵注DEX 0.4 μg·kg-1·h^-1,2组均采用静脉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手术前(T1)、入恢复室时(T2)、苏醒时(T3)及拔管时(T4)时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结果 DEX组较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麻醉恢复期对照组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拔管时DEX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结论 右美托咪啶麻醉诱导及维持会延长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但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并降低恢复期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