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鼩(Tupaia balangeri chinensis)是一种低等灵长类动物,其解剖结构、神经系统、性周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近似于人类、在我国产地分布较广,具有易捕捉、价廉易养、使用方便等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人工驯养,成功地建立了肿瘤、病毒感染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模型,作为新型实验动物已逐渐被人们重视。关于树鼩血浆激素水平尚未见报导,为研究其生殖内分泌状态,就现有23例成熟树鼩的血浆激素水平测定资料整理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来源: 树鼩由昆明动物饲养所提供。雌性17只,体重100~140克;雄性6只,体重130~150克。均为6月龄。抽检4例作染色体组型分析,雌性62XX,雄性62XY;结合其皮毛颜色和条纹分布特点,确认为云  相似文献   

2.
健康树鼩肠道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Tupaia belangeri)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容易捕获、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为了充分利用树鼩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查清其肠道带菌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树鼩的肠道菌丛,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对164只树鼩的粪便进行了部份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本实验所有树鼩(164只)均系1985年9~10月捕自云南省禄劝县。(?)66只,(?)98只。体重77~136克。按成年树鼩体重120~130克为准,将其分为成年树鼩和幼树鼩两个实验组。捕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在神经系统的比较研究中,选用猩猩、猿猴、狒狒等高级动物最为理想,然而这些濒危动物难于获取。近来发现:灵长目原猴亚目树鼩超科的树鼩,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猿猴、猩猩、人类极为相似,而且其体小(成年体重仅120~180g)、价廉、易于管理,可望作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介绍树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应用颗粒料饲养树鼩成功地建立了树鼩属马来西亚亚种系。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树鼩颗粒饲料的研究,一般均用糊状、白菜、牛肉等饲养。由于原料多变,加上不合树鼩食性,常造成树鼩拒食或细菌感染而死亡。随着科学实验对此动物需要量的增大,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饲料选择。本文首次报道了颗粒饲料Ⅰ号和Ⅱ号对树鼩生长发育的影响。颗粒料Ⅰ号含蛋白质19.51%,颗Ⅱ蛋白含量为21.73%,随机选取20只树鼩与国内周化愚教授成功喂养树鼩的软料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三月内树鼩死亡率仅为10%,其周体重增长率与软料喂树鼩情况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X_1±SD=128±4.50g X_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树鼩抓取和保定、采血、灌胃基本实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逐步规范树鼩实验技术.方法 选用成年树鼩进行抓取和保定,分徒手法和器具法(自制捕捉保定袋),对130只树鼩采用尾静脉、股动(静)脉两种采血方法;采取人用8号胃管可对树鼦经口灌胃给药.结果 所采用徒手、器具的方法抓取和保定树鼦均能有效地控制动物,不会发生动物死亡或很少逃逸;两种方法都顺利采集到所需血量,股动(静)脉单次最大采血量可达2 mL而不损伤动物;12只树鼩连续灌胃10 d,成功率100%.结论 自制的捕捉保定袋经济实用,摸索的几种树鼩实验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树鼩在进化上接近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有着相似之处,树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运用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多种优势的树鼩建立了一系列的疾病模型,如病毒类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等,本文着重就树鼩在人类病毒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心电图机描记、分析树鼩生长过程心律与心肌情况,并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用心电图机记录临床常用的九个导联,即标准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单极胸联V1、V3、V5,观察各重量组动物心电图各导联P-QRS-T波特征.结果各组动物未出现心律失常或特异性S-T、T、P波改变.结论符合正常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8.
树鼩人工哺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哺育方法 ,避免人工驯养条件下树鼩不愿哺乳、食仔或母乳缺乏,提高仔树鼩的存活率,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 人工辅助母树鼩哺乳或配制人工乳哺乳.即人工保定母树鼩,侧卧,让其新生仔或其他寄养仔自行寻找乳头哺乳;如母树鼩产后缺乳或无寄养条件,配制营养丰富的代用乳人工喂养. 结果 25只仔树鼩经人工哺育方法 喂养存活19只,存活率为76%,体重增长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初始繁殖的13只仔树鼩经自然哺乳,仅存活2只.结论 已基本掌握仔树鼩的人工哺育方法 ,一定程度上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大规模人工驯养繁殖树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慢性微电泳技术是电生理新技术,最早于1977年用于猫的研究(J Schmidt,等),后分别在兔和大鼠获得成功。但是有关体重仅有100g左右的原猿类动物树鼩的慢性微电泳技术迄今在国内外均未见报导。为进一步了解树鼩行为活动、神经元单位放电与不同递质的关系,本文报告一种树鼩的慢性微电泳方法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树鼩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由于它的许多分子与细胞结构近似于人类,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81年吴小闲等人将我国的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引进实验室饲养繁殖以来,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新的实验动物用于医学科研,并取得进展。同时,对树鼩的血像、血清蛋白、体重、身长和器官解剖正常值和携带病毒等均有了研究和报道。国外对树鼩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方面报道较多。但对于在饲养期间导致树鼩死亡的原因和病理学变化,除报道了一些肿瘤病例外,尚缺乏资料。为此将1981年以来本实验室所积累的尸检材料分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树鼩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笼养,以玉米窝头为主食,并每天补充1/4只熟鸡蛋和10~20克新鲜水果。饲养期间死亡者均进行大体剖解,并取内脏和中枢神  相似文献   

12.
树鼩是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很有价值的新型实验动物,目前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科、生理代谢关系和病毒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其沙门氏菌病例国内尚未见记载。我们在1986年6月17日某研究所送检的死亡树鼩中,从心、肝、脾、肺和肠内分离到沙门氏菌,经鉴定为肠炎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肛周稍湿润,心脏有散在点状出血;肝边缘钝厚,水肿;脾呈弥漫性点状出血;左肾包膜易剥离,外观有散在出血点,皮质明显出血;肾上腺有粟粒状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呈片状出血;膀胱粘膜有絮状出血斑;胃内空虚,胃底部有约1.5×0.25 cm的出血斑。  相似文献   

13.
树鼩作为低等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将其作为实验动物的实验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南方亚热带动物,树鼩如何适应北方地区的生活是北方地区将其用作实验动物的前提。本实验室探索出适宜树鼩居住的饲养笼具,确定了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噪音及通风等条件,制定了规范化的卫生管理标准,建立了北京地区长期人工培育树鼩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今后利用树鼩进行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树鼩、恒河猴和大鼠脑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树鼩脑发育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为树鼩替代啮齿类和部分替代猴作为脑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按每千克体重1.2mL深度麻醉SD大鼠、树鼩和恒河猴,处死取脑;分离海马、小脑,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动物从新生到亚成体阶段,脑的绝对重均分别增加5.86、6.77和2.05倍;然而,小脑和海马的增重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树鼩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大鼠,可以考虑用树鼩替代啮齿类和部分替代猴作为脑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5.
树鼩的动物福利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性进行树鼩断尾试验,初步探讨断尾对实验室驯养树鼩运动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树鼩随机均分成3组,组1(断尾后饲养3个月)与组2(断尾后饲养6个月)从第2、3尾椎或3、4尾椎间实施断尾手术,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后,用生理仪测定树鼩腓肠肌肌张力增量,与组3(对照组)腓肠肌肌张力增量进行比较.光镜检查各组腓肠肌组织机构;各组内动物雌雄以1∶1交配(每组雌雄各5只),观察记录树鼦受孕、产仔及离乳情况.结果 断尾树鼩全部存活;组1和组2,与对照组腓肠肌肌张力增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组树鼩实验结束体重与增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树鼩受孕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断尾对实验室驯养树鼩的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断尾树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只有建立稳定可靠的HCV感染模型,才能更好地研究HCV感染慢性化和致癌的机制,从而推动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和抗丙型肝炎药物的筛选。HCV宿主范围特别狭窄,只有人和黑猩猩对其易患。目前有一些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初步显示,树鼩是目前继黑猩猩之后唯一能感染HCV的动物。该文对HCV感染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注射链脲佐菌素(STZ)8周后糖尿病树鼩动物肝脏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将树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TZ处理组;静脉注射STZ,共持续8周给药,根据血糖水平,再分为糖尿病组(血糖≥11.1mmol/L)和STZ对照组(血糖〈11.1mmol/L)。分别于成模前和成模后4、8周测定3组动物的血清ALT、AST、IV—C、LN和HA。8周末行肝组织活检,经HE、PAS、D—PAS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脏胶原纤维面积密度进行分析。以透射电镜观察肝超微结构。结果 注射STZ8周后糖尿病模型动物出现早期肝纤维化的电镜及光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 糖尿病树口动物模型注射STZ8周后可出现早期肝纤维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树鼩不同脑区活动特点,目前急需建立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树鼩的脑立体定位图谱。本文报告采用制图技术及数字计算方法,确定脑内四个脑区的立体定位数据,并提供立体定位图谱。实验用云南产树鼩33只,体重约100~150克,雌雄不拘。一、切片的制作将福尔马林液固定动物的头,小心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