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进一步优化盐制知母的炮制工艺,保证临床疗效。方法以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活性成分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的总含量为指标。以加盐量、炒炙时间、炒炙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优选炮制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炮制工艺为加盐量3g,炒炙12min,炒炙温度为150℃。结论本次实验使用盐制知母,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知母的盐炙工艺,并且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苋科植物牛膝是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一味中药,主要含有甾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对牛膝的炮制多为酒炙与盐炙,各省炮制方法不尽相同。本文对牛膝的炮制方法、各省炮制规范以及牛膝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整理,以期为牛膝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对提高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炙法是炮制法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方法。1 炙法的特点 炙法即根据医疗要求加入定量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具体分为酒炙、醋炙、盐炙、蜜炙。  相似文献   

4.
林建华 《中国药业》2006,15(9):61-61
中药应用讲究炮制,举例说明了中药生品与蜜炙、酒炙、醋炙和盐炙品各有适应证,因而疗效各异.  相似文献   

5.
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益智仁盐炙前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益智仁和盐益智仁的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结果通过鉴定,益智仁挥发油中有68种化合物,盐益智仁挥发油中有49种化合物,两者共有的化合物有33种。结论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的组成和组分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为益智仁炮制后药性改变和不同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34):4890-4893
目的:为再版《中国药典》中"炮制通则"涉及炮制方法的名称和定义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中药炮制学》《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神农本草经》《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等书籍,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炮制通则"中部分炮制方法的名称和定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中国药典》"炮制通则"部分项目定义有待规范,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如炙法及其项下酒炙、醋炙、盐炙、蜜炙定义不准确;蒸法定义不准确;饮片项下的炮制方法名称不统一;制霜法定义涵盖范围有偏差;辅料用量比例共性意义不大等。结论:《中国药典》以"通则"的形式概括和定义所有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应兼顾通用性、准确性、宽泛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的新途径,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通过综述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共性和特性,提出运用生物热力学的方法研究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构建中医药研究与评价的新的方法体系。结果与结论:运用生物热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的方法体系从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可望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提供新的视角与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炒制、姜炙、盐炙不同炮制方法对砂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砂仁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OPLS-DA分析后,以VIP>1.5和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成分,利用NIST 11谱库检索定性。结果 鉴定出49种差异成分,其中只在种子团中发生变化的成分有14种,在果皮中发生变化的成分有22种。砂仁经炮制后能够显著降低种子团中樟脑含量,而炒制则显著增加果皮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盐炙处理对砂仁中烷烃类成分影响较大,姜炙处理并非仅增加生姜中挥发性成分,体现了炮制机制的复杂性。结论 尽管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炮制机制,但实验结果为砂仁炮制“减毒增效”作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反映出炮制的科学性,从而丰富了砂仁的炮制理论,为深入研究砂仁不同炮制品活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盐炙、酒炙、蜜炙、清炒、土炒等多种杜仲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考察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6种有效成分、醇溶性浸出物量和损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权重系数综合评分比较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结果 辅料对杜仲炮制品的质量有显著影响,盐炙、清炒、酒炙和糯米炙法所得杜仲成品综合评分高于杜仲原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损耗少、浸出物得率高。结论 杜仲炮炙采用最多的盐炙法、清炒法和制炭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质量较优,现今使用的炮制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杜仲炮制方法的改进,提高盐炙杜仲的炮制质量,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法》明确指出:鼓励医疗机构据临床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以中医药制剂为基础研制中药新药。传统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形式,是中医的特色优势所在,更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医院中药制剂具有临床反复实践、疗效确切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立足于我国医院中药制剂政策沿革与现状,初步剖析了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医院中药制剂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着重探讨了新形式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模式,并统计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药制剂的资助情况及经费投入,深度数据挖掘为寻求中药院内制剂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研究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以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需求.方法 从中药临床研究入手,分析中药临床研究联合用药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关键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结果 中药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体系需要建设和完善.结论 中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从研发早期开始,贯穿临床试验至上市后评价的药品全生命周期;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与分析我国传统中医药文献在药物安全性及其警戒意识方面的认知,为研究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内涵,探索控毒方式及其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有史以来,医药学家非常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常以"毒药"表达药物警戒及其安全性;并常通过控量限时、炮制、配伍等方式降低毒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在此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用药经验,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总结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按照现代中药学学科创制新药、合理用药、社会药学管理(药事管理)发展趋势,构建以中医药为主,理、工、农、贸渗透,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方法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特点,中药安慰剂在临床研究使用较为广泛。中药安慰剂质量和模拟效果,影响整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中药安慰剂制作的技术难度,与受试药物相似性,客观化、规范化模拟效果评价,服用依从性等方面探讨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慰剂制作技术和可用原辅料研究;出台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估指导原则,引导研发企业加强相关研究;增加客观性评价指标设置,提高临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根据不同研究阶段、剂型和给药方式,通过流程设计和管理,弥补中药安慰剂模拟效果不佳等缺陷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和SPSS?Modeler?14.1等软件对筛选出的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178首方剂中,单药生地黄、牡丹皮最为常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共有13种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因子分析中7个公因子被提取出。结论 本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医临床资料与大数据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分析整合,初步明确了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最终反馈给临床,为指导临床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路遥  申琳  鲁雨荍  刘殿娜  王乐  陈旭 《中国药事》2024,38(2):147-151
目的:在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围绕医疗机构,探索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落地举措,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研发的相关要求,从机构层面加强人用经验研究相关配套建设,从管理层面搭建中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从临床层面规范开展人用经验研究,构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结果: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临床诊疗数据转变为支持中药新药注册的人用经验证据,通过提高中药研发水平促进中药新药转化。结论:在医疗机构构建基于“三结合”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是“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落地、政策引导研发实践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Translational medicine,a kind of medical scientific practice oriented by patients′demands,emphasizes that basic theoretical study helps enhance clinical effect,transform into new drugs as well as meet major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health.It follow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rules of TCM,persists in five-in-one(theory-clinic-new drug-experiment-evidence based)innovative new mode of TCM translational development,accelerates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and promotes clinical effect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oretical innovation of collateral disease.In terms of the oretical research,establishment of new discipline of TCM collateral disease theory has become a practitioner and typical representative for promotion of TCM industry development.Important position and guiding role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has been valued.Systematically constructing"collateral diseas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meridian-collateral theory"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With regard to clinical research,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collateral disease theory,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Chinese medical pathogenesis,intervention strategy and effective formula of major diseases are conducted;series of innovative Chinese medicines are developed.Through pharmacodynamics study,relevant action mechanisms are investigated and revealed in-depth.Evidence-based medical researches prove that representative activating-collateral drugs developed under guidance of collateral disease theory have great application value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jor refractory diseases such as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arrhythmia,chronic heart failure,influenza,tumors and diabetes,bringing about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In this way,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promoted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ve Chinese medicine is accelerated.USA FDA phase-Ⅱclinical research of Lianhua Qingwen Capsules has been successfully launched.Guided by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nventional theory of TCM,the new five-in-one mode of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Such a mode conforms to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rules of TCM,sufficiently exerts core driving effect of TCM theory,realizes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with clinical practice,specialty construction with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with original new drug,as well as powerfully promotes progress of TCM collateral disease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20.
中药神经毒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其研究也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引人注目,了解中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确保用药的准确性、掌握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