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B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CTCL)多见,如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而皮肤B细胞淋巴(cutaneousB-celllymphoma,CBCL)则少见[1~3],皮肤损害酷似MF的更少见。在此我们报告一例,并附以皮肤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一、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全身皮肤的浸润性斑片、斑块性损害1年半于1993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1991年9月开始于右上肢出现约钱币大淡红色斑片,略痒,10余天后自行消退,但一周后,局部出现同样损害,且逐渐增多,发展到躯干及四肢、皮疹…  相似文献   

2.
Meleda病1例报告宋为民,王根录患者女,7岁,掌跖皮肤增厚、脱屑7年于1992年5月就诊。出生3月后掌跖发红,很快出现弥漫性皮肤增厚伴脱屑,局部多汗有汗臭。皮疹逐渐延及手足背及腕踝部,近3年时膝、会阴等局部出现类似增厚皮疹,指掌活动轻度受限。患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8岁。主诉:因双足皮疹2年,于2001年2月就诊。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冬季无明显诱因双足背出现红色皮疹,初起时为鲜红色,数日后变为暗红色,伴有疼痛。部分皮疹破溃,形成溃疡和瘢痕,周边皮肤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皮疹反复发作,冬季及遇冷时加重。  相似文献   

4.
Tcuc-M宫内节育器所致药疹1例林叶斐(江西省黎川县人民医院皮肤科344600)病例:某女,28岁,已婚。因颜面及躯干部皮疹并瘙痒一年于1991年4月就诊。1990年2月颜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向躯干部漫廷,持续不退,瘙痒明显,皮疹尤以经期为重,...  相似文献   

5.
蕈样肉芽肿肿瘤期合并掌跖大疱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教师。因全身起红斑伴痒渐加重7年,头部肿物1.5年,以“蕈样肉芽肿”(MF肿瘤期)于1995年8月25日收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淡红色斑伴痒,病理诊断为“副银屑病”,对症治疗无效,皮损渐发展至躯干和双上肢,伴剧烈瘙痒。1年前枕部出现一黄豆大肿物,渐增大,表面破溃,外院病理诊断为“肿瘤期MF”。行COPP方案化疗9个周期,1个月后复发并加重,原有斑片扩大,躯干及双上肢出现斑块,头部肿物增多并融合,表面糜烂、渗出。曾在外院以银屑灵、维甲酸、氮芥、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湖县麻风病患者实施联合化疗(MDT)的12年结果进行了分析。有活动性有的68例2于MDT结束时皮疹全部消退。62例查菌阳性患者,治疗时,细菌指数持下降,其中完成治疗的56例患者细菌转阴,在MDT与监测期均有麻风反应发生。药物毒性反应均出现于实施多菌型方案的患者,对83例停药患者监测490人年,未见复发。我们认为MDT疗效确切,副作用轻。是否会复发,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黑素细胞原代培养自体移植治疗节段型白癜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MCDB-153培养基添加bFGF、wBPE及TPA等促黑素细胞(MC)增殖的试剂,原代培养MC3~6周后,胰酶消化培养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自体移植于白斑区人工诱发的水疱内,治疗16例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1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3个月后平均色素恢复率大于80%。对其中3例随访1年,色素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8.
皮肤白血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57岁,病期1个月,患者先出现乏力、发热、面色苍白,半月后于颈部、双上肢发现皮疹,无自觉症状。右前臂结节组织病理报告为皮肤白血病,经骨髓检查及免疫单抗检测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型。化疗后17天,皮疹完全消退。1个月后,皮疹又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9.
BT型麻风临床治愈2年后连续发生2次逆向反应1例肖德康,蒋维江患者女,25岁,农民。1984年3月两下肢先后发现核桃至掌大红色斑片9块,皮疹麻木无汗。次年7月经临床,细菌及病理检查确诊为BT,给予RFP+DDS联合化疗,后因患者对DDS过敏而改用RF...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3岁,张家口人。因面部黄红色皮疹伴双颊潮红10年余,皮疹渐增多就诊。10多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面部近上唇左侧出现一麦粒大小黄红色皮疹,伴双颊潮红,后皮疹围绕口周渐增多,且皮损均以毛孔为中心增大,偶感轻痒。无其它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起皮疹,痒1月余”于2009年3月15日于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头面部起红色丘疹伴瘙痒,继之皮疹迅速波及全身,瘙痒剧烈,尤以夜间为甚。此间曾于外院治疗(诊断及用药不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SS)患者淋巴细胞DNA的不稳定性。方法 采用彗星测定或称为单一细胞凝胶电泳研究受X线引起MF和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皮肤损害的淋巴细胞培养建立的T细胞系的DNA损伤和修复。以正常人淋巴细胞为对照组。结果 MF和SS患者淋巴细胞DNA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且很难修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F和SS患者淋巴细胞的DNA表现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修复障  相似文献   

13.
蕈样肉芽肿皮损p55及p7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5及p7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分布于角朊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表面,介导肿瘤坏死因子多种生物学效应[1,2]。为了探讨其在蕈样肉芽肿(MF)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我们对9例MF皮损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资料和方法1.病例9例MF中男8例...  相似文献   

14.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鱼鳞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24岁。因躯干、四肢皮疹3年,上胸部皮疹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就诊前3年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大片棕褐色扁平皮疹,无明显不适。逐渐向上肢、腋下、腹部扩展,扩展速度逐渐加快,近1年半来扩展至下肢。2年前上胸部出现多发红色小丘疹,伴有瘙痒,抓破后遗留浅褐色皮疹,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军人。因外生殖器皮肤黏膜变白1年伴尿线细4个月,于2004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龟头处扁平皮疹,扁豆大小,呈淡红色,略高出皮面,数日后局部颜色减退为白色。4个月前患处受外伤,皮疹逐渐增大,包皮出现相同皮疹数个,大小不等,并且逐渐出现尿线变细,排尿困难。无瘙痒,无疼痛,无破溃及渗液,无尿频,尿急,尿痛。期间未行任何诊治。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相同患者。  相似文献   

16.
蕈样肉芽肿皮损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化检测张士发1林俊萍2王亚坤2张海涛2顾绍裘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以表达于多种肿瘤,并通过不同机制对肿瘤产生不同的作用[1~4]。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亲表皮性T细胞淋巴瘤,为了探讨TNFα在MF中的表达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4岁,因鼻尖部皮疹7个月,于2004年9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尖部出现一淡红色丘疹,到当地医院就诊,以寻常疣冷冻治疗2次,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棘皮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6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2年,左侧胸北部起疼痛性皮疹2周,于2004年10月11日收住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皮疹,轻度瘙痒,未予诊治。近1年来皮疹累及腹部,背部及双上肢,呈褐色苔藓样改变,瘙痒加剧。2004年8月开始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且皮疹增多,颜色加深,食管钡餐检查诊断为食管下端胃底贲门癌,行胃镜检查及组织适检,组织病理诊断为(食管)中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沁分化。  相似文献   

19.
BL麻风误诊为玫瑰糠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用E和E′分别表示真目标和假目标。使用两种滤波器来计算自相关和互相关,其中一种滤波器是MSF,另一种滤波器是由峰值锐化技术改进的MSF。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后者称为MSFM。两个滤波器的最大复振幅透过率都归一化。图1和图2分别表明用MSF和MSFM完成的自相关和互相关。为了进行数值比较,表1列出了相关峰值高度、峰与相关能量比(PCE[3])及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峰值间的差别(Δ[4])。我们看出,与MSF相比,MSFM形成更锐利的相关峰,并具有更好  相似文献   

20.
在1986-1995年间,于云贵川三省59例共8,307名麻风病人完成了FD MDT,之后每年进行监测得的平均复发率在MB是0.15/1000人,PB0.55/1000人年。FD MDT前的未治组与经治组的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MB中5名复发出现在监测的第4-7年;5名PB复发在FD MDT后的4-5年,另有6名PB在55年监测期后复发,未计算在复发率中。PB复发中,多数(6/11)是原本应上MB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