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宝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3-3654,T001
目的 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尼(BC)按):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国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 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和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 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 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汗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 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剂。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煅烧骨颗粒复合抗生素、bBMP和骨水泥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制成桡骨感染性骨缺损的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A组用煅烧骨和骨水泥修复;B组用煅烧骨复合bBMP和骨水泥修复;C组用煅烧骨复合抗生素、bBMP和骨水泥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X线、组织形态学、ECT观察,比较3组相同时间的成骨能力和修复方式。C组耳缘静脉取血测抗生素浓度。结果C组较A、B组成骨能力强,伤口愈合快,修复情况良好。B组的成骨能力略强于A组。结论牛煅烧骨是抗生素和bBMP的良好载体。复合后能缓慢释放抗生素和bBMP,此种复合材料既有成骨活性,又有抗炎作用,是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观察活性煅烧骨(TBC)复合骨水泥(BC)修复骨缺损后的血管化及结构变化。方法 将活性TBC和BC复合后植入兔尺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及结构变化。结果 墨汁灌注2周时见TBC周围血管形成密集,并向材料中长入,4、8和12周时新生血管逐渐增多,并深入材料中央。电镜观察4周时TBC周围及内部孔隙被胶原纤维束充填,部分胶原矿化。8-12周新生骨组织附于TBC颗粒及BC表面,原孔隙接近消失,TBC颗粒少量降解。结论 活性TBC复合BC具有骨诱导作用,新生血管及新生骨组织生成良好,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人脱钙骨基质颗粒的制备及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特别是修复微波诱导高温灭活后遗留的骨缺损提供修复材料。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尸骨,用改良的Urist方法制备成直径2.5mm的脱钙骨基质颗粒(DBM),γ-射线(100万拉德)辐射消毒。小白鼠股部肌袋埋入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置80℃冰箱保存备用。结果自制的DBM(20g/袋)供应临床使用,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自制的人DBM完全能达到临床骨缺损修复应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性煅烧骨(TBC)复合骨水泥(BC)修复骨缺损后的血管化及结构变化。方法将活性TBC和BC复合后植入兔尺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及结构变化。结果墨汁灌注2周时见TBC周围血管形成密集,并向材料中长入,4、8和12周时新生血管逐渐增多,并深入材料中央。电镜观察4周时TBC周围及内部孔隙被胶原纤维束充填,部分胶原矿化。8~12周新生骨组织附于TBC颗粒及BC表面,原孔隙接近消失,TBC颗粒少量降解。结论活性TBC复合BC具有骨诱导作用,新生血管及新生骨组织生成良好,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陈滨  周长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14-3015,I001
目的 探讨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聚乳酸与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复合经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并以X线,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工程化骨表现出较强的成骨能力,在12周时以基本修复羊胫骨3cm的骨抽损。结论 展示出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BMP-2基因转染兔骨骼肌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AdrhBMP-2修饰的兔骨骼肌干细胞(RRSMSCs)为种子细胞、脱钙骨基质(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桡骨干骨缺损(20mm)模型,50只新西兰兔分为5组:AdrhBMP-2转染RSMSCs/DBM组(A组)、AdGFP转染RSMSCs/DBM组(B组)、未转染RSMSCs/DBM组(C组)、单纯DBM组(D组)和对照组(E组)。术后4周和6周分别行骨密度、X线、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4周,A组骨修复达到X线愈合标准,但髓腔不通;术后6周,各组的愈合率分别为A组100%、B组50%、C组33%,D组和E组为0。结论 AdrhBMP-2修饰的RSMSCs为种子细胞、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的基因强化组织工程骨能修复兔桡骨长20mm的大段骨缺损,为临床上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12.
猕猴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修复异体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从放射学评估其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桥接桡骨2.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3,6,12周时双侧前臂正侧位摄X线片,空白组于术后12,24周摄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3,6,12周均优于对照组。空白组术后24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生物衍生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桥接大段骨缺损可使骨缺损达较快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HA—bBMP仿生骨做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和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各24只。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固定稳定,两组动物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血清碱性磷酸酶、X线片、病理组织和电镜检查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HA—bBMP仿生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替代骨,用其修复兔股骨干缺损的效果与自体髂骨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观察在骨缺损修复过程种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4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实施。①采用小牛骨粒制备牛煅烧骨;胃蛋白酶液消化新鲜牛腱制备Ⅰ型胶原;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及Ⅰ型胶原制备活性复合颗粒实验材料。②取兔36只,建立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煅烧骨组植入单纯煅烧骨,将煅烧骨与骨水泥按1:1复合后制成长15mm,直径4mm柱件,至骨水泥面团期时填入骨缺损处;自体骨组植入自体骨;复合材料组植入活性复合颗粒,按1:1质量比将活性颗粒与骨水泥复合。植入物均不作固定,清洗,缝合,术后回笼喂养。③观察指标:术后4,12,24周每组各取3只兔,分别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 结果:3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各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①各组兔骨缺损区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24周时复合材料组、自体骨组骨缺损已修复,而煅烧骨组,空白对照组未修复。②各组植入材料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4周时复合材料组、自体骨组骨缺损有大量新骨形成,而煅烧骨组、空白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③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材料空隙率高,复合紧密。④各组植入材料生物力学测定:术后24周复合材料组最大扭转强度和最大载荷接近自体骨组[(0.76&;#177;0.05)N&;#183;m.(162.6&;#177;4.1)N,(0.82&;#177;0.03)N&;#183;m,(172.2&;#177;6.1)N,P〉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0.26&;#177;0.01),(46.8&;#177;6.8)N,P〈0.05]。 结论:①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移植物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及修复骨缺损能力。②复合材料组最大扭转强度和最大弯曲载荷接近自体骨组。③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BMP)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制成可塑性生物活性人工骨(plastic bioactive artificial bone,PBAB),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解放军北京军医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采用兔双侧桡骨干15mm节段性骨/骨膜缺损模型,植入CPC或PBAB。术后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等手段综合评价PBAB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PBAB植入2周大量间,:质细胞增生和软骨细胞出现并长人材料内部;4周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8周出现大量板层骨;16周植入的PBAB材料基本降解替代;24周骨缺损处完成骨性连接,新骨向正常骨干结构改建。动态X射线检查显示,伴随新骨的形成和材料的缓慢降解,骨缺损区的密度不断提高。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PBAB组24周桡骨标本抗弯强度为79.19N,明显高于CPC组的46.06N,接近正常兔桡骨标本。结论:PBAB是集骨传导和骨诱导于一体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几丁糖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几丁糖作为骨形态蛋白(BMP)载体,与羟基磷灰石构建复合物,探讨其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以及作为BMP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几丁糖/羟基磷灰石、几丁糖/羟基磷灰石/BMP复合材料。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以几丁糖/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空白为对照,使用几丁糖/羟基磷灰石/BMP复合材料修复顶骨缺损。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观察2、4、6、8周后骨缺损修复情况,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几丁糖与羟基磷灰石复合BMP具有早期快速释放BMP的能力及较好的操作性、成形性、生物相容性,对机体微环境影响小,表面矿化效果好,能促进骨缺损修复。结论:几丁糖、多孔羟基磷灰石、BMP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可作为骨替代材料及BMP的缓释载体,是一种有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18.
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复合材料修复兔右侧股骨中段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煅烧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能修复骨肿瘤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方法:以"组织工程,骨缺损,人工骨,纳米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bone defect,artificial bone,biological degrad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纳米级人工骨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结果: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修复效果相当或接近自体骨,来源充足,既无免疫排斥反应,又避免取自体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不影响运动员重返赛场,运动员患者乐于接受。复合材料人工骨在解除运动员患者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提高了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新骨的形成。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在临床使用的初步情况表明,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愈合情况良好。结论:骨缺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直为运动损伤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运动损伤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契机。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可以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11,(16):2977-2980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方法:以"组织工程,骨缺损,人工骨,纳米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bone defect,artificial bone,biological degrad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纳米级人工骨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结果: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修复效果相当或接近自体骨,来源充足,既无免疫排斥反应,又避免取自体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不影响运动员重返赛场,运动员患者乐于接受。复合材料人工骨在解除运动员患者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提高了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新骨的形成。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在临床使用的初步情况表明,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愈合情况良好。结论:骨缺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直为运动损伤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运动损伤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契机。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可以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