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痛宁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消痛宁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消痛宁胶囊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mg/kg剂量组在240min时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而1000、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60min就能较明显地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给药后时间的延长,镇痛作用更加明显,1000mg/kg剂量组给药后120~240min作用达高峰,1500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180~240min作用达高峰,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扭体法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消痛宁胶囊500、1000、1500mg/kg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灌服消痛宁胶囊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结论消痛宁胶囊具有一定的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作用,小鼠灌服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60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①扭体法: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祛风息痛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4 g/kg.每Et用药1次,10 d后观察各组动物腹腔注射醋酸后5-20 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②热板法将小鼠放在(55±1)℃的热板上,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观察小鼠的热痛阈值.选用痛觉阈值在5-30 s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与给药方法与①同.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①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灌胃10 d使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扭体反应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25.4%,30.0%和43.4%(P<0.05).②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小鼠热痛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0 d后祛风息痛丸各剂量组小鼠热痛阈值均较给药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祛风息痛丸组给药后热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 结论 祛风息痛丸对小鼠实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的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小鼠热板致痛和化学致痛的痛阈值,观察复方淫羊藿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测定复方淫羊藿胶囊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热板法中复方淫羊藿胶囊500mg/kg剂量组在180min时可明显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时间(P〈0.05),240min时效果更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1000、1500mg/kg剂量组在120min时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并于180min时达高峰(P〈0.01),240min时仍维持较明显的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的作用(P〈0.05);小鼠灌服复方淫羊藿胶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淫羊藿胶囊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体质量48g生药。结论复方淫羊藿胶囊对中枢性和外周性疼痛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该药的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鼠热板法:马钱子碱与可乐定两药合用显著提高痛阈,呈剂量依赖性;每天小鼠 ip 马钱子碱12mg/kg 和可乐定100μs/kg,连续给药8天,镇痛作用不产生耐受性。采用小鼠跳跃试验:结果揭示马钱子碱和可乐定两药合用不产生身体依赖性;两药与吗啡合用时,不能阻止吗啡的身体依赖性产生。  相似文献   

5.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柘树茎乙醇提取液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特点。方法 :用小鼠急、慢性炎症模型及醋酸、热板致痛模型进行实验。结果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 4 .0、2 .0、1.0g/kg灌胃给药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急性炎性肿胀和纸片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抑制率分别为 6 1.8%~ 5 2 .9%和 74 .8%~ 6 9.2 % ;镇痛试验证明 :6 .0g/kg和 3.0g/kg 1次灌胃给药对小鼠醋酸致痛扭体反应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抑制率分别为 4 7.0 %和 4 1.2 % ,且 6 .0g/kg组有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 (P <0 .0 5 ) ,痛阈提高的百分率为 6 5 .5 %。结论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并以抗炎的作用效果为优势  相似文献   

6.
虎杖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虎杖水煎液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4g/kg),高剂量组(8g/kg)。给药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给予虎杖水煎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用醋酸扭体法以及热板法观察虎杖水煎液的镇痛作用。结果:虎杖水煎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热板法结果显示,虎杖水煎液低剂量组在给药后1.5h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1),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5h、3h和5h均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1或P<0.05)。结论:虎杖水煎液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痛风舒缓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痛风舒缓胶囊(TFSHC)的抗炎镇痛作用,提供该制剂的临床前研究的部分基础药理学研究资料。方法给昆明种小鼠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布洛芬(35mg/kg),低、高剂量TFSHC(0.33g/kg,1g/kg),连续7d后,通过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观察TFSHC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TFSHC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TFSHC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提高热板法所致的痛阈值(P<0.05)和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结论 TFSHC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仲籽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籽总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方法,研究杜仲籽总苷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杜仲籽总苷的镇痛作用。结果:杜仲籽总苷的110、220 mg/kg剂量都能明显减少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杜仲籽总苷的55、110、220 mg/kg剂量在给药后4 h左右明显减少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率;杜仲籽总苷的220 mg/kg剂量能显著提高热板和光电引起小鼠的痛阈值,杜仲籽总苷的110、220 mg/kg剂量能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杜仲籽总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痛灵系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和神经痛。我们对抗痛灵的镇痛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都证明抗痛灵0.3g/kg,其镇痛作用强度与水杨酸钠0.15g/kg相当,抗痛灵0.3g/kg对醋酸引起的小白鼠腹痛有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0.25g/kg相当,为临床治疗上提供了可行性和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皮酚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皮酚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丹皮酚的镇痛作用. 结果:小鼠连续3天灌胃给予丹皮酚50.27mg/kg、25.14mg/kg和12.57mg/kg,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使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明显提高.结论:丹皮酚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环十五酮900mg/kg灌胃明显抑制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600mg/kg灌胃对大鼠足跖注射1%角叉菜0.1ml或鲜蛋清0.1ml致肿,也有明显消肿作用。用小鼠扭体法(皮下注射224、400、712mg/kg)、甲醛法(腹腔注射300mg/kg)和热板法(腹腔注射500mg/kg)测试,均证实环十五酮提高痛阈。镇痛时间比度冷丁、氨基比林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验鞘内硫酸镁对阈下剂量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制成脊神经结扎模型7d后,鞘内注射不同药物组合(盐水、硫酸镁300、600μg)硫酸镁与吗啡阈下剂量组合,以及制模前预注射硫酸镁300μg,7d后再给300μg后,行相关痛行为检测。结果神经痛发生前给予小剂量硫酸镁可减轻疼痛程度(P<0.05),但作用不持久。小剂量硫酸镁可增强阈下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硫酸镁可增强阈下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并抑制不同原因引发的痛敏和触诱发痛。由于硫酸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些发现有助于其在临床慢性神经痛和神经痛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除痹方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观察清热除痹方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清热除痹方的抗炎作用。结果清热除痹方能减少醋酸刺激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热刺激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所引起的耳廓肿胀(P〈0.05)。结论清热除痹方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腐胺对吗啡镇痛、耐受及依赖的影响,探讨腐胺治疗阿片耐受性和依赖性的潜力。方法 小鼠醋酸扭体模型和55℃热板法测痛阈;吗啡恒定剂量给药制备耐受模型,55℃热板法测痛阈;吗啡递增剂量给药制备依赖模型,纳洛酮催促观察戒断症状,以胍丁胺(40 mg·kg-1,ig)为阳性对照药,腐胺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10,20,40,80 mg·kg-1。结果 在小鼠醋酸扭体模型中腐胺具有镇痛作用;而在小鼠55℃热板实验中,腐胺本身无镇痛作用,能较弱地增强吗啡镇痛;腐胺能够减弱吗啡耐受的形成,对已形成的吗啡耐受也有治疗作用;腐胺能够减弱吗啡躯体依赖的形成和表达。结论 腐胺和胍丁胺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具有治疗阿片耐受和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清江风湿药酒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清江风湿药酒的药理药效机理,为有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选择昆明种小白鼠36只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服酒药小剂量(3.9g/kg)、酒药大剂量(7.8g/kg)、阿司匹林(0.2g/kg)、生理盐水(20ml/kg),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分别观察小鼠舔足时间和扭体次数。结果 清江风湿药酒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并显著抑制乙酸腹内注射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 清江风湿药酒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小鼠采用4种光照方案以及热板测痛法,证明生理基础痛阈和哌替啶的镇痛效力均有明显的光暗差异,在标准光照周期中,二者的峰值均出现于黑暗时相,光照可使痛阈降低。摘除松果体后,上述昼夜节律消失。给小鼠注射褪黑激素后小剂量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哌替啶镇痛作用的昼夜节律受松果体褪黑激素的调节,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Ⅰ组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吗啡0.1~0.2 mg/kg镇痛,Ⅱ组采用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 mg+2%利多卡因20 ml+氟哌利多2.5 mg+0.9%氯化钠至100 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48 h吗啡用量,调查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第1、2、3、7、10天,Ⅱ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Ⅰ组满意率为70.0%,Ⅱ组满意率达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8 h吗啡用量,Ⅰ组为(89.65±12.46)mg,Ⅱ组为(56.27±9.73)mg,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性疼痛镇痛效果好,吗啡用量显著减少,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羊蹄角碱提取物500mg/kg,1000mg/kg对小白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疼痛有镇痛作用,对大白鼠琼脂、白陶土混合致炎剂和组织胺、蛋清、甲醛所致足跖炎性肿胀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大白鼠纸片法肉芽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河豚毒素(TTX)镇痛作用与剂量的效应关系,应用化学刺激和热刺激法研究了TTX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腹腔注射TTX0.5、1、2μg/kg,小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9.57%、43.47%和76.12%;在小鼠甩尾试验中,TTX1μg/kg腹腔给药后30~60min镇痛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2g/kg剂量组给药后15min痛阈达高峰,90min内镇痛作用显著(P<0.01),2h内痛阈仍高于对照组;小鼠热板试验也显示随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加强,但总体敏感性较差,提示TTX确有镇痛作用并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