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孕烷X受体(PXR)对HepG2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s)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给予不同的PXR激动剂刺激24 h,分为利福平(10 μmol/L)组、SR12813(1 μmol/L)组和DMSO对照组;采用持续激活型PXR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VP-PXR组和Mock对照组)36 h。应用qRT-PCR技术检测PDCD2、PDCD4、PDCD5、PDCD6基因以及miRNA21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CD4的蛋白表达水平。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DCD4启动子区存在的潜在PXR结合反应元件(PXREs)。 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利福平与对照组相比,PDCD2的表达显著下调(t=-2.875,P< 0.05),PDCD4表达则显著上调(t=4.209,P<0.01),而 PDCD5和PDCD6无明显差异。SR12813与对照组相比,PDCD4表达明显升高(t=4.574,P<0.01),PDCD2、PDCD5和 PDCD6均无明显变化。同时,利福平、SR12813组与对照组相比,PXR经典靶基因MD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VP-PXR与Mock对照组相比,PDCD2和PDCD6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DCD4基因的表达则显著上调(t=3.343,P<0.05),MDR1的表达也显著升高(t=3.343,P<0.01);给予利福平刺激后,PDCD4的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t=2.779,P<0.05);PDCD4的蛋白在VP-PXR组也显著高于Mock组(t=3.066,P<0.05);机制研究发现利福平或VP-PXR腺病毒刺激细胞后与各自对照组相比,PDCD4上游负调控因子miRNA21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后发现,PDCD4启动子区存在PXREs。结论 PXR活化上调HepG2细胞内PDCD4的表达,但不依赖于miRNA21,PDCD4在HepG2细胞可能是PXR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在大肠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与PDCDmRN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 的关系.方法 采用qPCR技术和免疫组化SP 法分别检测43例大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PDCD4 mRNA 及Ki67、PCNA 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24 例大肠癌组织、61例正常黏膜组织以及32例腺瘤组织中PDCD4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PDCD4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16%、62.50%和33.87%,3 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4 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PDCD4蛋白的表达与增殖蛋白Ki67、PC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均P<0.05);而与PDCD4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结论 PDCD4 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提示大肠癌预后不良;在大肠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缺失可促进大肠癌细胞增殖;与转录前水平相比,在转录后水平恢复PDCD4蛋白的表达可能是个更好的治疗大肠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idkine,MK)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方法检测71 例胃癌组织及20 例胃癌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MK、Ki67 表达。结果MK、Ki67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76.1%,73.2%)均显著高于在癌旁形态学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5%)(P<0.01);胃癌组织中MK、Ki6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
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MK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MK、Ki67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预
后较差。结论MK、Ki6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胃癌旁组织,两者在胃癌的形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与胃癌
患者多项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能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hSef、FGF-2和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组)、21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组)和17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hSef、FGF-2和Ki67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SKOV3细胞系等4种细胞系中hSef mRNA的水平。结果 与良性组和正常组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hSef呈低表达(P<0.05),而FGF-2和Ki67呈高表达;hSef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FGF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Sef mRNA水平在转染hSef-Myc融合蛋白的pcDNA3.1-hSef-Myc质粒的293细胞系、293细胞系、CHO细胞系和SKOV3细胞系中的表达依次呈下降趋势。结论 hSe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降,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hSef减少有关,hSef可能通过抑制FGF-2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来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在新疆地区年轻女性(≤35岁)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年轻女性BC组织中ER、PR、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70例年轻女性BC中,ER、PR、HER-2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4.3%(52/70)、71.40%(50/70)、32.90%(23/70)和97.1%(68/70);(2)HER-2表达在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PR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表达在民族和组织学分级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Ki67表达在肿瘤大小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ER、PR在年轻女性BC中表达较高,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2)HER-2和Ki67表达与年轻女性BC恶性度分级和转移有关;(3)Ki67在年轻女性BC中表达较高,且在不同民族中的表达存在差异;(4)联合检测ER、PR、HER-2和Ki67可作为判定年轻女性B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树突细胞溶酶体相关膜蛋白(DC-LAMP) 、树突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C-SIGN)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C-LAMP、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的表达。结果   DC-LAMP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基底层和棘层以及真皮树突细胞(DC)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呈低表达(P<0.01);DC-SIGN在银屑病表皮KC和真皮DC中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低表达(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与DC LAMP、DC-SIGN有关。DC、KC可能通过表达DC-LAMP和DC-SIGN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参与银屑病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KD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SP)检测SLE患者皮损中flt-1与KDR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检测皮损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在表皮组织中flt-1与KDR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flt-1与KDR均匀表达于表皮全层,而患者组flt-1与KDR在颗粒层表达最强,其中SLE活动期最强,稳定期次之。(2)真皮组织中flt-1与KDR主要表达在真皮乳头微血管上,且患者组真皮乳头微血管上的表达程度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最强,稳定期次之。(3)患者组皮损真皮乳头血管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真皮乳头微血管flt-1与KDR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大于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flt-1与KDR与MVD三者之间任何两者均存在正相关关系(flt-1与KDR相关系数为0.88,MVD与flt-1相关系数为0.66,MVD与KDR相关系数为0.82,P均<0.01)。(P<0.05)。结论:SLE患者皮损中VEGF受体flt-1与KDR蛋白均高表达。真皮乳头微血管flt-1与KDR的表达与真皮乳头血管的生成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屑病皮损组织内郎格罕氏细胞(LC)、真皮树突细胞(DDC)、巨噬细胞的变化及角阮细胞HPV感染情况,探讨LC、DDC、巨噬细胞及HPV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用我院病理科2003-2008年期间确诊为银屑病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CD1a、真皮CD1a、真皮CD68+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测定每个高倍视野表皮中CD1α+的LC的数目,真皮内CD1α+的DDC的数目、CD68+的巨噬细胞的数目。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表皮组织内HPV13、HPV16、HPV32 DNA。结果:银屑病组皮损组织郎格罕氏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急性进行期为(15.82±1.48)个,慢性静止期为(14.96±1.74)个,正常对照组为(4.23±1.42)个,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银屑病DDC、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分别为(9.08±2.48)个、(27.19±4.3)个,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45±1.04)个、(6.7±1.4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银屑病表皮组织内未检测HPV13、HPV16、HPV32 DNA。结论:LC、DDC、巨噬细胞与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与HPV的感染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九医院皮肤科治疗的60例斑块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来院诊治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在局麻情况下,用外科手术法切取躯干或四肢4 mm×4 mm大小的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同时以同样方式选取健康患者组织,检测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和正常皮肤组织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25+的原位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表皮和真皮CD4+、CD8+、CD25+细胞的原位表达高于正常组和非皮损组织(P<0.05);而非皮损组织中表皮和真皮的CD4+、CD8+、CD25+细胞的原位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进行期皮损组织中表皮和真皮的CD4+的表达高于静止期(P<0.05);进行期皮损组织中真皮组织的CD25+表达高于静止期(P<0.05);进行期皮损组织中表皮组织的CD8+表达低于静止期(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25+的活化与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郑湘予  吴成富  崔黎  陈奎生 《疑难病杂志》2012,11(8):611-613,65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DCD5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复苏后,通过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构建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的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es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白藜芦醇+顺铂),各组分别在成瘤部位皮下注射0.2ml相应的药物,每日1次,治疗1周。停药后将裸鼠处死,剥离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CD5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es组中PDCD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低于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上述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到胃癌移植瘤中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染色深浅不一,染色质分布不均,空白对照组中仅见到少数凋亡细胞,Res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数依次增加,上述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上调裸鼠胃癌移植瘤细胞中PDCD5的蛋白表达,表明其可能通过上调PDCD5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原癌基因KRAS蛋白以及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胶质瘤的靶向TKI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2010年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81例,按照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肿瘤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分级予以分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组织的EGFR、KRAS和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这些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这些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年龄≤42岁与>42岁患者组分别为57.5%与80.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组分别为56.3%与77.6%,两者差异显著(P<0.05).KRAS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胶质瘤EGFR蛋白表达与KRAS及Ki67蛋白表达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胶质瘤Ki67蛋白表达与KRAS蛋白表达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胶质瘤EGFR、KRAS蛋白的表达为相互独立的分子事件的发现提示胶质瘤发病机制的多样性;EGFR, Ki6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辅助判定肿瘤的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13.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MYCOSIS FUNGOID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s. To detect telomer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mycosis fungoides (MF) and to study the role of telomerase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MF.Methods. The technique of PCR-ELISA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elomerase activity in 35 patients with various stages of MF.Results. 92.3% tumor stage of MF, 78.6% plaque stage of MF and 75.0% patch stage of MF had positive telomerase activity. The control samples had no telomerase activity. Telomerase activity in tumor stage of M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laque stage, while the lat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ch stag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tage of MF.Conclusion. High level of telomerase activity frequently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MF, suggesting that telomeras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MF and is a useful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MF possib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miR-382-5p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miR-382-5p mimic转染入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82-5p、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mRNA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82-5p与PTEN存在碱基结合位点,构建PTEN pcDNA载体过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382-5p与PTEN靶向关系,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mimics组、pc-PTEN组和mimics+pc-PTEN组进行后续实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PTEN水平;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67、 Survivin、 c-Myc mRNA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iR-382-5p和PTEN存在直接靶向作用关系,与Control组相比较,mimics组miR-382-5p mRNA水平升高(P<0.05),PTEN mRNA水平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Ki67、Survivin mRNA水平降低(P<0.05),c-Myc mRNA水平升高(P<0.05),细胞侵袭数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降低(P<0.05)。pc-PTEN组miR-382-5p mRNA水平降低(P<0.05),PTEN mRNA水平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P<0.05),Ki67、Survivin mRNA水平升高(P<0.05),c-Myc mRNA水平降低(P<0.05),细胞侵袭数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pc-PTEN组相比较,mimics+pc-PTEN组miR-382-5p mRNA水平升高(P<0.05),PTEN mRNA水平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Ki67、Survivin mRNA水平降低(P<0.05),c-Myc mRNA水平升高(P<0.05),细胞侵袭数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降低(P<0.05)。  结论  miR-382-5p过表达介导PTEN的表达下调可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生长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细胞株恶性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胃癌AGS细胞分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CagA)质粒组(转染pCDNA3.1-CagA质粒)和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白质粒)以及CagA质粒组(转染pCDNA3.1-CagA质粒和pEGFP-C1空白质粒)、CagA+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质粒组(转染pCDNA3.1-CagA质粒和pEGFP-C1-PDCD4质粒)和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白质粒和pEGFP-C1空白质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PDCD4、Twist1、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 (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 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PDCD4、Twist1、E-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能力。 结果 CagA质粒组Twist1 mRNA、Vimentin mRNA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DCD4 mRNA、E-cadherin mRNA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CagA+PDCD4质粒组Twist1 mRNA、Vimentin mRNA表达量低于CagA质粒组(P<0.05),PDCD4 mRNA、E-cadherin mRNA表达量高于CagA质粒组(P<0.05)。CagA质粒组Twist1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DCD4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CagA+PDCD4质粒组Twist1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量低于CagA质粒组(P<0.05),PDCD4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高于CagA质粒组(P<0.05)。CagA质粒组侵袭细胞数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CagA+PDCD4质粒组侵袭细胞数低于CagA质粒组(P<0.0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为幽门螺杆菌独立因子CagA通过抑制PDCD4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a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及Livin、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ar作用组,分别用普通培养液、氟尿嘧啶培养液、Par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Par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细胞的Livin、Ki67蛋白表达量。结果细胞培养24、48、72 h,Par作用组SGC-7901体外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作用组Livin和Ki67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其机制与降低Livin、Ki67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miR-133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增殖和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将miR-133 mimic转染至SW480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Scramble组和miR-133 mimic组。RT-PCR检测miR-13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检测Bcl-2、Bax、Caspase-3、Caspase-9、c-Myc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倍数;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裸鼠右侧腋窝处皮下注射SW480细胞悬液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重量,RT-PCR检测肿瘤组织miR-133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Ki67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33 mimic组miR-133表达升高(F=136.70,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F=59.995,P<0.05),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表达升高(F=726.85、138.76、55.85,均P<0.05),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88.98,P<0.05),细胞活力降低(F=48.50,P<0.05),克隆形成率降低(F=42.63,P<0.05),肿瘤重量降低(t=1.788,P<0.05),肿瘤组织miR-133表达水平升高(t=1.043,P<0.05),Caspase-3阳性细胞数升高(t=1.167,P<0.05),Ki67阳性细胞数降低(t=1.557,P<0.05)。结论:miR-133过表达诱导SW480细胞凋亡,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裸鼠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分析不同Ki-67表达强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的关系。结果: 不同Ki-67表达的乳腺癌组织最大截面积、体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F=9.332, P<0.01;F= 20.509, P<0.01;F=5.634, 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截面积和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0.335,P>0.05;r=0.817,P>0.05),而与病灶ADC值呈负相关(r=-0.589,P<0.01)。结论: 磁共振弥散序列ADC值能够反映乳腺癌组织中的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祛瘀方对铜负荷小鼠卵泡发育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铜负荷模型组、二巯丁二酸组、肝豆灵组、补肾化痰祛瘀方组、补肾化痰祛瘀方+二巯丁二酸组,每组20只。采用高铜复制铜负荷小鼠模型,即以100 mg/kg硫酸铜(CuSO4·5H2O)每天上午同一时间灌胃1次,正常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共28 d。在给铜的第15天开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外,其他4组每日分别灌胃给药,二巯丁二酸组0.16 g/kg、肝豆灵组1.2 g/kg、补肾化痰祛瘀方组1.5 g/kg、补肾化痰祛瘀方+二巯丁二酸组,共14 d至给铜的第28天结束。运用促性腺激素促排方法检测小鼠排卵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级卵泡发育情况,电镜观察小鼠卵丘复合物超微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卵丘复合物颗粒细胞Ki67的表达水平以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小鼠排卵数、正常次级卵泡和窦卵泡数、正常线粒体数目和颗粒细胞Ki67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异常线粒体数目显著增加(P<0.05);补肾化痰祛瘀方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和肝豆灵组改善明显(P<0.05),补肾化痰祛瘀方+二巯丁二酸组也优于二巯丁二酸组(P<0.05)。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能增加铜负荷小鼠排卵数,促进铜负荷小鼠卵泡的发育,改善其线粒体超微结构,提高其卵丘复合物颗粒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