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眼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远端结肠组织嗜铬细胞(EC)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IBS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IBS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束缚刺激与应激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并进行眼针干预。各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远端结肠组织中EC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模型组E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显著增强;与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EC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显著降低。结论:IBS模型大鼠结肠EC细胞的表达上调,眼针干预可有效降低EC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远端结肠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1,TPH1)的表达以及眼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IBS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束缚刺激与应激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并进行眼针干预。各组采用Western-Blot法、RT-PCR法检测远端结肠组织中TPH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BS模型组TPH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与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TPH1表达下调明显。结论: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PH1表达上调,提示5-HT合成水平提高,可能是结肠组织5-HT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眼针干预可改善IBS大鼠TPH1表达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3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并进行眼针治疗。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5-HT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5-HT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能够调控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远端结肠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的表达以及眼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束缚刺激与应激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并进行眼针干预。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远端结肠组织中5-HT和5-HIA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和5-HIAA水平均显著升高,5-HT转化率也显著升高,但5-HT的增加量明显高于5-HIAA的增加量,提示5-HT降解与合成分泌的不相匹配可能是模型组大鼠5-HT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而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5-HT和5-HIAA水平明显下降,眼针组5-HT转化率显著降低。结论 5-HT降解与合成分泌的不相匹配可能是模型组大鼠5-HT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眼针干预可有效改善IBS大鼠5-HT代谢,使5-HT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组织5-HT、5-HT4受体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采用0~4℃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对大鼠直肠扩张刺激诱导的腹部撤回反射(AWR)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结肠黏膜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黏膜5-HT4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增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5-HT含量增高(P0.05),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结肠5-HT含量降低(P0.01,P0.05),电针组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5-HT浓度降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5-HT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的异常表达,增加5-HT4R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5-HT含量的影响,探究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理。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并接受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的6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抽取静脉血8mL离心并冷藏,于疗程前后分别做一次免疫学指标定量检测。结果眼针治疗后5-HT含量[(267.28±105.74)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313.07±110.63)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通过对5-HT含量的降低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起到治疗作用,揭示了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术宁肠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 mg·kg-1)、柴术宁肠方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1)。采用复合应激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周,每日1次,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考察一般状态半定量积分、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及最小容量阈值;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5-HT水平,结肠色胺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转运体(SERT),5-羟色胺3受体(5-HT3R),5-羟色胺4受体(5-HT4R)水平;RT-PCR法检测结肠TPH1,SERT,5-HT3R,5-HT4R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一般状态半定量积分、腹部撤回反射评分及最小容量阈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清5-HT和结肠的TPH1,5-HT3R水平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P0.01,P0.05);结肠SERT,5-HT4R水平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和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术宁肠方血清5-HT和结肠TPH1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结肠5-HT3R水平及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肠SERT,5-HT4R水平及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柴术宁肠方可能通过对IBS模型大鼠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调节,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缓解IBS症状。 相似文献
9.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彭老根据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后天八卦理论建立起自己新的观点—将眼周划分为八区十三穴,分属脏腑,以此查视白睛血脉丝络的状况,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围绕着眼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理论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5-HT)、5-羟色胺3受体(5-HT3R)、5-羟色胺4受体(5-HT4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对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采用AL-Chaer ED造模方法联合番泻叶灌胃、夹尾刺激、束缚的综合方法进行IBS-D模型复制,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予0.9%Na Cl溶液、温肾健脾方、得舒特灌胃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粪便含水量,并取大鼠结肠黏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HT,免疫组化法检测5-HT3R、5-HT4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大便稀溏、毛色晦暗、食欲下降等变化,同时大鼠AWR评分升高、粪便含水量升高,结肠黏膜的5-HT水平升高、5-HT3R、5-HT_4R光密度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WR评分、粪便含水量及结肠黏膜5-HT、5-HT3R、5-HT4R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肾健脾方对IB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5-HT及其受体表达,调节肠神经系统,减弱肠道运动及分泌,降低肠道内脏高敏感,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5-HT转化率以及眼针治疗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IBS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束缚刺激与应激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并进行眼针治疗。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5-HT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5-HT重摄取转运体(serotonin reuptaketransporter,SER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1,TPH1)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模型组5-HT、5-HIAA水平显著升高,5-HT转化率也显著升高,SERT mRNA表达下调而TPH1mRNA表达上调;与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5-HT和5-HIAA水平明显下降,5-HT转化率显著降低,SERT mRNA表达上调而TPH1mRNA表达下调。结论:5-HT降解与合成分泌的不相匹配可能是IBS模型大鼠5-HT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眼针治疗可有效改善IBS大鼠5-HT代谢,使5-HT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给予电针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针刺后加电刺激,4周为1个疗程)16例和西药治疗(口服地衣芽孢杆菌和黛力新片)15例的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的乙状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和光密度(OD)表达均较正常人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P0.01),电针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表达则较西药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进而减弱神经介导的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由此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状态和内脏高敏感性而达到其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枳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组织5-H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成药组和中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沙比利、复方芦荟胶囊、麻枳降浊方,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肠组织中5-H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肠推进比明显增高(P〈0.05),且肠道各组织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肠道各组织中5-HT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味顺激胶囊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生存状态、内脏敏感性、五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六味顺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结合束缚的方法复制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日,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生存状态、内脏敏感性,测定血清及下丘脑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顺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泄泻、神态倦怠、皮毛散乱、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改善,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及下丘脑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六味顺激胶囊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IBS模型大鼠的生存状态及肠道功能紊乱状态,其可通过调节大鼠5-HT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文献的整理评价,提炼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以便于临床医师做出科学的决策。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照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出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并采用RevMan5.0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1项A级证据证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4项B级证据显示针灸与常规西药(得舒特、培菲康等)相比可能有治疗优势;1项B级证据(得舒特)、1项C级证据(美常安)显示针灸结合西药可能有增效之功;1项C级证据显示针灸配合其他疗法(如心理疗法等)可能有效,1项C级证据证明不同刺灸法之间疗效可能有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可能优于西药,若配合其他西药治疗可达增效之功,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或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近10年内关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的异质性检验,χ^2=9.32,P=0.41,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同质的。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RR=1.28,其95%可信区间为(1.20,1.38),经Z检验,Z=7.13,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菱形位于垂直线的右侧。结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症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10年以来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评价,为临床医疗和科研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RCT文献进行检索,并从发表年代、基金资助以及文献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至2013年9月,共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分析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但研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结论: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采用设计规范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