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包括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坚持"中药安全无毒论",有人宣扬"中药毒性严重泛滥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导。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教育群众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并存。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药毒性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毒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药毒性理论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科学揭示中药毒性理论的实质,中药毒性现代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科学界定中药个药毒性属性基础上,对"无毒"中药重点进行"辨证(病)使用基础上的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观察,对"有毒"中药着重进行毒性机理和安全使用条件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对待中药毒性的科学态度.方法:分析传统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归纳减毒、控毒措施.结果:中药的毒性是广泛存在的,但通过合理的应用,可使其毒性最大程度的得到控制,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结论: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毒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试图就中药的毒性作一论述,让人们能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古代医药学家十分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我国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就是按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后来的历代本草亦在具体的药物上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炮制方法及临床经验,并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毒性简称“毒”,…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药的毒性大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合理用药,是摆在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1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  相似文献   

8.
中药中毒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认为使用中药安全无毒,特别对毒性中药的认识不足,是造成中药中毒事件的根源。虽然发生中药中毒的原因很多,但是,预防中药中毒的关键在于杜绝中药中毒的原因。综合各地区报道,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注意用药个体之间差异、非药用部位的掺入、处方配伍不当、盲目应用验方、单方及偏方、炮制不当、没有炮制、名称近似的中药相互取代、中药品种误用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总结解毒方法包括慎用验方、单方及偏方、辨证用药、延长煎煮时间、配伍减毒、炮制减毒等.通过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明确减毒方法,形成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不但不可盲目尊崇中药无毒,也不可夸大中药毒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合理用药,中病即止,正确掌握其用法、禁忌.  相似文献   

10.
尹君 《光明中医》2012,27(4):818-821
中药药性是指决定一种物质成为中药的性质或属性,是对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有毒无毒(毒性)作为药性之一,是中药治疗作用之外的,对(人体)正气损伤的"负效应"(不良反应是其表现)认识,是中药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分别从中药毒性的历史渊源、中药毒性的含义、中药减毒的方法以及中药的现代研究等方面,浅谈一下笔者对中药毒性的再认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其临床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不良反应也越来越突出。对于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采用常规毒理学研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些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中未被定义为具有毒性的中药,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潜在毒性,并影响它们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在此,本文对近年来“无毒”中药潜在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下综述,分析总结其中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并对代谢组学于“无毒”中药潜在毒性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的认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副作用的。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由于中药固有毒性、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服用过量、中药品种的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以及患者的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14.
评《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有效,是一切药物的基本属性,中药也不例外。在早期的《周礼》、《内经》、《本草经》中,古人已将药效及其毒性一并作为中药药性予以考虑。近年来,由于人们用药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对马兜铃肾毒性等的报道,中药安全性问题受到极大关注。不仅在互联网上有关中药安全性的信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毒性低、安全的。然而中药也分有毒与无毒,如果不掌握药物的特性,运用不当,忽视患者个体差异,均会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的产生。以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为例,从个体化诊疗、合理配伍、随证施量,关注"量-效-毒关系",重视药物的炮制、煎煮及服用方法,及注重安全性监测等角度,探讨中药用药安全性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主要有:有毒中药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用量过大,有毒中药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针对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减毒方法,树立科学的中药毒性观念,既不能盲目相信中药无毒,也不能夸大中药毒性,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潜在毒性中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药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瞩目,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却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无毒的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致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备受关注。目前,在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研究方面,医务人员及医药研究工作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已知毒性的药物上,基本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地把控,而对那些已经出现不良反应报道,但尚未引起重视的潜在毒性中药却关注甚少,导致因忽视潜在毒性药物而形成的用药安全漏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用药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药及其毒性主要表现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个体体质差异、药材基原、药用部位、药材产地、炮制方法、制剂工艺、药物用量、用药疗程的角度,对这类中药潜在毒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引起对潜在毒性药物应用安全的普遍重视,为进行药物毒性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提供可靠借鉴,有助于在充分发挥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卿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86-87
中医药古籍早已对中药毒性有了记载,其实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中药毒性受到品种因素、炮制因素、配合因素、剂量因素以及剂型煎服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和研究中正确对待、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1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关于中药毒性,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