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兔肾VX2肿瘤模型,动态观察其声像图变化特征。方法对25只已建立VX2肾肿瘤模型的大白兔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并于治疗后定期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结果超声成功引导所有兔肾VX2肿瘤射频治疗,治疗即刻二维声像图呈现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CDFI显示毁损灶无血流信号,治疗后毁损区呈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在肿瘤部分区域发现低回声,CDFI显示点条状血流信号,病理证实为肿瘤残存或复发。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兔肾VX2肿瘤射频的引导和治疗中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于评价射频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瘤模型及传代保存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探讨术中组织块包埋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肾VX2 瘤模型的方法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剪切法制备兔VX2 瘤组织块悬液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组织块推注法建立 5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术中组织块包埋法建立 8只兔肾VX2 肿瘤模型 ,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观察肿瘤生长 ,并观察浅表淋巴结转移及动物的一般情况 ;3周内自然死亡者立即行尸体解剖 ,未死者种植后 3周处死行尸体解剖 ,获得兔肾VX2 肿瘤标本 ,进行HE切片染色。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兔肾VX2 瘤模型组织学表现与传代种兔相同 ;术中包埋组种植成功率 5 0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种植成功率 96.5 5 % ;术中包埋组腹壁种植率 2 5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腹壁种植率 5 .17%。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法建立兔肾VX2 肿瘤模型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更适用于各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的方法及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兔肝脏内,接种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接种后10、14、21d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83%(23/24),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各组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病理所测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验兔胫骨 VX2 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及不同时间段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手术直视下瘤块移植法建立12只新西兰大白兔VX2 胫骨肿瘤模型,应用二维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观察21、28、35 d后实验兔胫骨移植瘤部位肿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肾VX2肿瘤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接种VX2肿瘤,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及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30只新西兰兔均成功接种VX2肿瘤。超声造影后VX2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的“负显影”,使肿瘤的检出率由造影前的70%(21/30)提高至造影后的100%(30/30)。造影后CDFI、PDI对肿瘤内部微小血流的显示率较造影前明显提高。结论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二维、CDFI、PDI结合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腹直视瘤块接种法及超声引导下肿瘤单细胞悬液接种法制作兔VX2原位肝癌模型的特点。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开腹组及超声介入组,每组8只;分别在开腹直视下将瘤粒接种于兔肝内及超声引导下将单细胞悬液注入肝内,1周后间断行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并对两组动物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在兔VX2原位肝癌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开腹组与超声介入组原位种植分别为7只与6只,无明显差异。虽然开腹组平均成瘤时间早于超声介入组,但是超声介入组实验操作简单、省时,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分别是1只(超声介入组)和7只(开腹组)。接种后期(〉28d)均出现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分别为8个(超声介入组)和14个(开腹组)转移灶。且可以用超声实时监测肿瘤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情况等。结论超声引导接种制作的兔VX2原位肝癌模型是超声介入治疗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超声检查可作为监测兔VX2原位肝癌模型的一种简便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VX2肿瘤声像图特征,了解其生长特点,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兔肝穿刺VX2肿瘤接种及开腹直视下接种两种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及开腹直视下将同大小瘤块接种在兔肝左右叶。比较两种建模方法下肿瘤生长情况,观察接种后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下及开腹直视下原位接种成功率分别为44.44%(818)、66.67%(1218),异位种植率分别为11.11%(19)、25.00%(416),无统计学差异;与开腹接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接种方法肿瘤生长速度慢,并发症少,无淋巴结转移。结论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位移成像在MR引导下VX2兔行经皮穿刺乙酸化学消融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18只肝VX2瘤兔,在1.5T磁共振扫描仪引导下,应用FRFSET2WI化学位移成像完成实验模型及经皮肝穿刺乙酸化学消融VX2瘤兔术中的扫描。结果50%乙酸注射的相关部位信号明显的增加。在对VX2瘤兔行经皮肝穿刺乙酸化学消融时,化学位移成像乙酸弥散范围(最大层面)与大体标本肿瘤的坏死范围(最大层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936)。结论化学位移成像能够用于监控MR引导化学消融肝肿瘤时乙酸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在观察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兔VX2 肝肿瘤早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超声引导下将 2 5只大白兔建立VX2 肝肿瘤模型 ,随机抽取 5只作为对照组 ,其余 2 0只作为治疗组进行射频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 1d和治疗后当日 ,3d ,7d及 14d对肿瘤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超声观察。在治疗后每次超声检测结束处死 5只大白兔 ,取肿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肿瘤射频治疗后 ,治疗区呈极不均匀斑点状强回声及低回声 ,瘤内血流信号全部消失 ,部分肿块瘤周局部区域仍有血流信号。治疗后肿块未见明显长大 ,治疗组肿块治疗后 14d明显小于相应时间对照组肿块 (P <0 .0 1)。病理证实极不均匀回声及血流信号消失区域即为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区域 ,局部仍有术前肿瘤回声特点及血流信号存在的区域即为残存肿瘤或治疗不完全的区域。结论 兔VX2 肝肿瘤射频治疗后凝固坏死区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异性表现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 ,对肝肿瘤疗效观察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11.
兔VX2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改进及超声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声声像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手术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超声引导组的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外种植率均高于术中组;VX2小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小肾癌接近。结论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注射法是建立VX2肾癌模型的可靠方法,成功率高。超声是监测兔VX2肾癌生长的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肾肿瘤模型中的引导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肾VX2肿瘤模型,成模后超声影像观测肿瘤结节并确定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肿瘤结节,于治疗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和消融灶的位置、大小及声像图变化。结果27只兔形成31个肿瘤灶接受射频治疗。超声影像引导穿刺成功率1DO%;二维声像图显示19个消融灶电极针放置合理,病灶消融完全,12个病灶消融不完全,出现残余灶,均经病理解剖证实。4只兔出现周围脏器灼伤,3只兔出现针道转移。结论超声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肾脏肿瘤安全、有效,超声准确的术前定位、精确的术中引导和医师熟练的配合是操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经皮兔肝内VX2肿瘤接种方法初探及其超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肝癌微创治疗的实验研究,同时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接种后肿瘤成瘤过程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在超声引导下将瘤块(约0.5 mm×0.5 mm×0.5 mm)2~4个接种在兔肝左、右叶,于接种后203、6 d行超声检查,同期剖腹观察接种情况。结果15只兔接种30个肿瘤,16个(53%)接种成功,接种时间为15~40 min,接种位置与是否成瘤无关,接种并发症少;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改进后模型制作更简单,费时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接种后要动态连续行超声检查观察成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基本成像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的方法制成20只兔VX2肝癌模型,使用1.5T MR扫描仪行常规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于治疗前、后14d对肿瘤行PWI,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前、后兔肝VX2瘤中央区及周边区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旁肝实质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1.5T MR扫描仪进行兔肝VX2瘤灌注成像研究是可行的,PWI可用于评价HIFU治疗后肝脏肿瘤的血管生成、破坏状况;不同ROI的SRSmax变化程度及规律也不同,其PWI表现与肿瘤的坏死程度、范围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良VX2肌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采用超声对肿瘤进行评价。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切口包埋组,每组10只,于实验兔双侧后肢肌肉行VX2肿瘤种植,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法,切口包埋组采用切口组织块包埋法,每侧种植约1 mm3的VX2瘤块。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成瘤率,且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26天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及切口包埋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分别为(93.78±7.42)s与(251.81±17.87)s,成瘤率分别为100%(20/20)、80.00%(16/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与切口包埋组接种成功的肿瘤均为单发,且大小均一。结论 超声引导下接种1 mm3大小瘤块建立兔VX2肌肿瘤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成功率高、肿瘤生长均一,是实验研究肿瘤介入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