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炎症反应的调控及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P模型组、MSC移植组、MS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联合组.SAP大鼠注射EDU标记的MSC和G-CSF治疗SAP引起的急性重度胰腺损伤.通过检测MSC向内皮细胞、胰腺细胞分化的转化率,研究MSC对胰腺损伤的再生和修复作用;通过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中的IL-6、IL-10的浓度以及淀粉酶的含量,研究MSC对SAP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急性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结果 MSC、MSC+ G-CSF组相对于SAP组血清淀粉酶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炎性介质IL-6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淀粉酶一致,而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IL10含量逐渐升高.流式结果显示有少量MSC转化为内皮细胞和胰腺细胞.结论 MSC不但能通过其在抗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急性免疫反应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达到控制SAP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MSC还可通过分化为胰腺细胞和内皮细胞修复受损胰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其机制。 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4个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SAP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乌司他丁、吴茱萸次碱、乌司他丁+吴茱萸次碱处理。术后24 h,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浆与胰腺组织和内皮素1(E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实验组大鼠均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炎病理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血浆与胰腺组织ET-1浓度增加,而血浆与胰腺组织CGRP含量在吴茱萸次碱处理组与联合用药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实验组无明显改变(均P>0.05);实验组中,各药物处理组胰腺病变程度、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浆与胰腺组织ET-1浓度均较生理盐水处理的模型组明显降低,且均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均P<0.05)。 结论:吴茱萸次碱对大鼠SAP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CGRP水平从而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对家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浆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组,SAP+LMWH静脉输注组(IV组),SAP+LMWH LAI组(LAI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注射诱导SAP模型,造模30 min后,2个治疗组分别以静脉输注和LAI的方式给予LMWH(300 IU/kg),分别在术后0.5,3,6,12 h检测各组家兔静脉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结果:假手术组术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呈缓慢升高,其余各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均在术后0.5~6 h内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后逐渐降低,其中IV组和LAI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在各时点均低于SAP组(P<0.05或P<0.01),且LAI组两者降低程度大于IV组(P<0.05或P<0.01);假手术组术后IL-10水平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SAP组IL-10水平在术后6 h各时点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V组和LAI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AI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IV组(P<0.0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为轻重不同的SAP特征性病理表现,以SAP组最重,IV组次之,LAI组最轻。结论:LMWH能降低SAP家兔TNF-α和IL-6的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对SAP具有治疗作用,且LAI优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合并器官衰竭或出现胰腺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是一个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棘手的外科急腹症。严律南[1]总结了治疗SAP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年)以早期手术为主;第二阶段(1990~1993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强调早期并发症的中转手术治疗;第三阶段(1994~1998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主要针对后期局部感染并发症的治疗。各阶段手术率为77.59%、54.55%和29.55%,而病死率则分别为40.52%、17.17%和11.36%。随着对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区域动脉灌注、血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4年20例SAP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20例中治愈18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4例。结论SAP的早期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确的胆道梗阻,胰腺组织坏死继发严重感染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简单易行保证充分引流及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时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胰腺、肺组织病理损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均分成对照组、SAP模型组、等渗盐水组、高渗盐水组,采用过量L精氨酸诱导大鼠SAP模型,等渗盐水组、高渗盐水组于24h、48h分别经静脉输入2mlkg的09%NaCl、75%NaCl,在48h、72h取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于72h检查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渗盐水组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等渗盐水组;等渗盐水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在48h和72h分别为[(311±22)、(43±5)、(22±4)]pgml和[(403±29)、(66±7)、(28±6)]pgml。高渗盐水组分别为[(278±20)、(38±6)、(26±7)]pgml和[(329±28)、(42±6)、(44±5)]pgml;高渗盐水组血清TNFα、IL6值明显低于等渗盐水组,IL10值明显高于等渗盐水组,尤其在72h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渗盐水治疗大鼠SAP能使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和IL10水平显著增高,减轻胰腺、肺等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入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诱导SAP,对照组行假手术。治疗组大鼠在模型制备前2 h给予紫草素(50 mg/kg)灌胃,其余两组大鼠则以相同方式给与同体积的溶剂。术后6 h处死各组动物收集血、胰腺与肺组织标本,观察胰腺与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肺组织湿干比以及肺组织中PI3K、磷酸化PI3K(p-PI3K)、NF-κB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胰腺与肺组织均未见异常,模型组与治疗组胰腺与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但治疗组胰腺与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各组间胰腺与肺组织病理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p-PI3K/PI3K与NF-κB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治疗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均P 0.05)。结论:紫草素对大鼠的SAP及其并发的ALI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降低肺组织PI3K-Akt-NF-κB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经验。方法 对12年间收治的2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A组)10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B组)140例。A组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B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两组的西医疗法完全相同。两组的手术治疗主要指征为胆源性胰腺炎、病程后期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A组10例,B组6例)。结果 B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A,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5.00%和1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27.00%和8.57%(P<0.01),中转手术率分别为10.00%和4.29%(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P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比较,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反应期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三家教学医院ICU从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1年间收治的18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21例,女性67例;年龄19~104(51.0±18.2)岁;入ICU APACHEⅡ评分为(22.2±4.6)分;总治愈率为84.0%;急性反应期死亡率10.1%;后期死亡率5.9%.常见系统并发症为急性肾功能不全(46.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5.6%)、休克(17.6%)等.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32.8%)、急性坏死性液体积聚及包裹性胰腺坏死(48.4%)、假性囊肿(18.8%)等.主要ICU治疗措施包括ICU监护、液体治疗、呼吸循环支持、肾替代治疗、抗感染、控制血糖、抑制胰酶活性及分泌、营养支持等.外科干预治疗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B超/CT定位置管穿刺引流、开腹胰腺坏死清除及引流等.结论 急性反应期为SAP患者死亡的第一高峰时段.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涉及多器官及多学科.积极、正确的ICU处理可逆转系统并发症,并为后续局部并发症的处理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进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组),姜黄素预处理+SAP组(姜黄素预处理组)。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作SAP模型,分别于术后3,6,12 h测各组腹水量和以下各项观察指标:血清淀粉酶(AMY),IL-6,TNF-α水水平;胰腺的病理学损伤和评分和胰腺组织NF-κB p65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的腹水量、血清AMY,IL-6,TNF-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1),但姜黄素预处理组的以上各项指标的升高程度均不如SAP组明显,特别是在6 h和12 h时间点,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假手术组外,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均呈典型SAP病理改变,但姜黄素预处理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SAP组为轻,且姜黄素预处理组Schmidt评分在6 h和12 h时间点明显低于SAP组(均P<0.05);SAP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NF-κB p65和TLR4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但姜黄素预处理组两者的表达低于SAP组。结论:姜黄素对SAP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NF-κB及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胰腺炎症,从而减轻SAP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易并发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笔者前期发现活血清解汤可缓解SAP,但其作用是否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活血清解汤对SAP大鼠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活血清解汤治疗组(治疗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诱导,治疗组造模后给予活血清解汤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术后6、12 h处死动物,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4、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指标变化;HE染色检测胰腺及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iNOS及M2型标志物Arg-1的表达。将大鼠小肠巨噬细胞分别用牛磺胆酸钠、活血清解汤、牛磺胆酸钠+活血清解汤处理,以无处理的大鼠小肠巨噬细胞为空白对照,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F-κB、iNOS、TNF-α、IL-4、Arg-1、TIPE2和PPAR-γ的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术后的TNF-α、IL-4、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部分P<0.05),但治疗组TNF-α、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4升高的水平明显大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术后胰腺与小肠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但治疗组的损伤程度小于模型组,且随时间延长,模型组的损伤程度加重,治疗组则减轻,模型组与治疗组胰腺与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NOS蛋白与mRNA的表达在模型组小肠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治疗组的小肠组织中明显降低(均P<0.05),Arg-1蛋白与mRNA的表达模型组小肠组织后期(12 h)明显升高,而在治疗组的早期(6 h)与后期(12 h)均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大于模型组(均P<0.05)。体外实验中,单独牛磺胆酸钠处理后的大鼠小肠巨噬细胞的NF-κB、iNOS、TNF-α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而Arg-1、IL-4、TIPE2、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单独活血清解汤处理后,大鼠小肠巨噬细胞的Arg-1、IL-4、TIPE2及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而NF-κB、iNOS、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单独牛磺胆酸钠处理比较,牛磺胆酸钠+活血清解汤处理的大鼠小肠巨噬细胞的NF-κB、iNOS及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Arg-1、IL-4、TIPE2及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中药活血清解汤对SAP大鼠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小肠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进而缓解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超声特征及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或尸检证实为SAP患儿的超声声像特征及临床资料。 结果:小儿SAP的超声声像表现: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甚至形态失常,边缘不规整;回声可增强,可减低,或强弱不等;胰周、腹腔各个腔隙积液及假性囊肿形成较多见;原发性SAP胰腺可形态失常,无局限性肿大,回声强弱不等或减低,无回声增强,假性囊肿较多见;继发性SAP(外伤性SAP除外)胰腺无形态失常,可局限性肿大,胰腺回声增强,无回声减低,不伴有假性囊肿。65例SAP中,外伤28例(43.1%),感染18例(27.6%),特发性15例(23.2%),全身性非感染性疾病3例(4.6%),术后应激反应1例(1.5%)。 结论:超声能较准确的发现小儿SAP的胰腺声像改变,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因,从而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ANP模型组(模型组,n=8);ANP模型+双侧内脏大神经阻断组(内脏大神经阻断组,n=8)。ANP模型采用胰管内注射5%牛黄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法诱导,内脏大神经阻断组于造模后即行双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胰淀粉酶(AMY),血清钙,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7 d后处死全部动物行病理观察。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术后AMY明显升高,血清钙水平明显下降,HCRP,TNF-α,IL-10均明显升高(均P<0.01);模型组与内脏大神经阻断组间AM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脏神经阻断组HCRP,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血清钙和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均有典型ANP病理改变,但内脏大神经阻断组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切断内脏大神经能减缓犬ANP病理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EIN)与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4例先后入院的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早期给予E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谷氨酰胺颗粒及三联活菌制剂。观察两组的病例脱落情况,以及EN支持前与EN支持9 d后的营养状况、炎性指标及全血细菌DNA阳性率、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及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 结果:对照组有4例患者脱落未能按照营养支持要求进行。与EN前比较,EN支持9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绝对值均升高;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全血细菌DNA阳性率、血浆D-乳酸、血浆DAO、血浆内毒素和尿L/M比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早期合理的EIN有利于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例SAP死亡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复习相关文献,总结2例患者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结果:SAP患者急性期需在ICU进行器官功能的支持治疗,出现感染性坏死时推荐升阶梯方案行微创治疗。结论: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模式可提高SAP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效果。 方法:51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第2、7天的相关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天,观察组血甘油三酯(TG)及血、尿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前白蛋白明显升高,SIRS评分、APACHE II评分、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除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进一步改善,对照组大部分指标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重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TG水平,改善微循环障碍,维持机体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改善HL-S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2例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67例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穿刺引流组),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腹腔内积液大体吸收时间、膀胱压下降时间明显晚于其余各组(均P0.05);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及腹腔镜后入路置管引流对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