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是否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高眼压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视网膜缺血时间为1h分别于缺血前30min、24h或72h对大鼠一只眼5min短暂缺血即预处理,24h或72h后行视网膜电图(ERG)、电镜、光镜、丙二醛(MDA)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或者一侧眼行5min假处理,24h后行1h缺血,24h或72h再行上述检测,所有对侧眼不作处理作对照,结果:与假处理相相比,缺血前24、72h进行预处理后的大鼠视网膜光镜、电镜表现损害明显减轻,ERGb波明显恢复(P<0.01),MDA含量降低(P<0.01),缺血前30min预处理的视网膜表现严重的损害,ERGb波几安全消失,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有一定时限性。  相似文献   

2.
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以升高眼压的方法造成视网膜瞬间缺血重新灌注的动物模型 ,对瞬间性视网膜缺血重新灌注所引起的视网膜细胞凋亡及其相应的一些改变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及标本制作2 5 0~ 30 0g雌性SD大鼠 2 0只 ,均以 1只眼用于实验观察。盐酸氯胺酮 35mg/kg及盐酸甲苯噻嗪 5mg/kg联合肌肉注射麻醉 ,前房刺入联有灌注液的 2 5号针头 ,调整灌注液的高度 ,升高眼压至 6 5mmHg(1mmHg =0 .133kPa)造成瞬间性视网膜缺血1min或 5min ,然后恢复眼压使血流重新灌注。手术前后常规用氯霉素眼液点眼。视网膜缺血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70只健康 Wistar 大鼠,预实验随机抽取 20 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灌注组,记录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 inography,ERG)并测定b波峰值,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后,其余50只随机分为10组,用升高眼压1 h 的方法建立右眼视网膜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3、6、12 、24 h、3、5、7、14、21 d记录双眼暗视闪光 ERG并测定b波峰值。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左右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灌注眼与正常对照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缺血组实验眼ERG各波消失,再灌注实验眼组ERG b波部分恢复,但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波峰值呈进行性下降. 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功能持续渐进性的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9.725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1 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 结果 缺血30 min 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缺血60 min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缺血60 min再灌注12、24 h的大鼠视网膜有梯状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48 h组及缺血60 min再灌注48 h组大鼠视网膜均无类似表现。TUNEL法显示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节细胞和内核层光感受细胞。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主要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96-298)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家兔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后视网膜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前房灌注加压至 16 .7k Pa,维持 1h,建立缺血模型 ,观察再灌注 2~ 14d内其结构变化及内层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结果 家兔视网膜在缺血 -再灌注后 2~ 14d内表现为神经细胞持续丢失 ,视网膜层次逐渐不清 ,萎缩、变薄。其中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及视锥、视杆对缺血最敏感 ,外颗粒层次之 ,内颗粒层最能耐受缺血 -再灌注后的损伤。结论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是个持续性、进行性的损伤过程 ,与功能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方法 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RIRI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高眼压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RIRI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RIRI后1 d、3 d、7 d、28 d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结果 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空泡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数量增加。正常对照组RGCs的细胞质中自噬体每50 μm2平均为0.79个,急性RIRI后7 d自噬体的平均数量达到高峰,每50 μm2平均为2.29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RIRI后1 d开始,RGCs的细胞质中LC3表达增加,并在整个实验期间持续高表达,正常对照组RGCs层的LC3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5.90%,急性RIRI后1 d、28 d时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6.95%和52.3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急性RIRI后RGCs涉及副凋亡和自噬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RIRI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其损伤机制复杂,目前通过各种实验研究探索其损伤机制以及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和方法很多.现就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视网膜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C57BL/6小鼠右眼均采用前房灌注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左眼不作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在损伤后24 h、48 h、72 h分别进行视网膜冰冻切片、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检测相关缺氧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与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视网膜微循环结构损伤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RI后24 h组大部分血管仍呈正常形态;RIRI后48 h组,闭塞的血管数量增多;RIRI后72 h组,血管损伤明显加重。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正常对照组,RIRI后24 h、48 h、72 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深层血管网毛细血管密度RIRI后72 h组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冰冻切片检测显示,RIRI后24 h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层视网膜中抗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I后48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及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RI后72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24 h组、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RIRI后48 h组和72 h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和RIRI后24 h组在两个层次毛细血管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72 h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达到高峰值,与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缺血缺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炎症因子在正常对照组与RIRI后24 h组、48 h组、72 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RIRI中发挥了对微循环的破坏作用,损伤早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成为此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明,缺血后适应(IPC)对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其对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作用仍受到关注。目的探讨I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PC组。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至100mmHg(1mmHg=0.133kPa)维持60min的方法制备RIRI大鼠模型,实施IPC处理鼠亚分为再灌注后即刻、1min、10min组(即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分别于实验后1d、7d行大鼠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和视网膜形态进行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ERG各波振幅恢复率和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后1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伪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水肿,可见空泡变性,主要在内丛状层(IPL)及内核层(INL)。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以INL、IPL显著。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IPC各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C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这种保护作用在再灌注后即刻至1min时最强。  相似文献   

10.
李月华  马科  徐亮 《眼科研究》2009,27(8):660-66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急性高眼压诱导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右眼为损伤眼,行前房穿刺灌注形成110mmHg的眼压维持60min,左眼未损伤,作为空白对照。损伤后2h及此后每日1次灌胃给药,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mg/kg、1%灯盏细辛5mg/kg、0.25%EGb761 5mg/kg、1%EGb7615mg/kg和4%EGb761 5mg/kg。动物损伤后第23天用荧光金行双上丘逆行标记,第28天取眼球标本做视网膜铺片并拍摄照片,计数RGCs并计算其的存活率。结果生理盐水组、1%灯盏细辛组、0.25%EGb761、1%EGb761和4%EGb761组RGCs存活率分别为66.58%、75.62%、74.92%、76.57%、79.87%。生理盐水组与各EGb761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0.00,q=0.19,q=0.10,P〈0.01),不同质量浓度EGb761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22,q=0.13,q=0.45,P〉0.05);1%灯盏细辛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16,P=0.02),与0.25%EGb761组、1%EGb761组、4%EGb76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20,q=0.01,q=0.50,P〉0.05)。结论在急性高眼压诱导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地保护RGC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表达情况,以及雌二醇对SDF-1的表达及调控作用,研究雌二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升高大鼠眼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6h、12h、24 h)视网膜SDF-1表达情况;腹腔注射雌二醇后观察雌二醇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F-1表达的影响;并且应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研究雌激素受体对雌二醇诱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SDF-1的影响.结果 SDF-1 mRNA和蛋白在缺血-再灌注6h组、缺血-再灌注12h组和缺血-再灌注24 h组表达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在缺血-再灌注12h组SDF-1表达达高峰.雌二醇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雌二醇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与缺血-再灌注+雌二醇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雌二醇+ICI182-780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雌二醇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每组 10只。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 ,分别作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 ,并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CAM 1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微量表达 ,缺血 6 0min后 ,ICAM 1表达上调 ,至再灌注2 4h达高峰 ,在再灌注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 6h ,视网膜开始有白细胞浸润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 ,再灌注 2 4、4 8h组 ,视网膜中发现较多浸润的白细胞。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上调 ,继而 ,视网膜中白细胞浸润增多 ,这一过程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治疗组。模型组和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建立RIRI模型,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0 mg·kg-1藏红花素。RIRI后14 d,视网膜铺片染色比较各组小鼠RGC密度差异。RIRI后24 h,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差异。于RIRI后不同时间点(0 h、3 h、6 h、9 h、12 h、15 h)取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通过多重基因定量分析系统检测NLRP3、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的表达变化。RIRI后6 h和12 h取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IL-1β蛋白的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小鼠RIRI后14 d,视网膜铺片染色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RGC密度增加约18.5%(P<0.05)。RIRI后24 h,HE染色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内层厚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多重定量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显示,RIRI后6 h、9 h及12 h,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以及IL-1β 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以及IL-1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RIRI后6 h、12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ASC mRNA和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变化(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RIRI后6 h和12 h,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藏红花素通过抑制Caspase-1和IL-1β表达保护RIRI小鼠RGC。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常见的病理生理损伤性眼病,常发生于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与缺血相关的眼病.表现为缺血性患眼在血液再灌注后,细胞功能发生代谢性障碍,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视功能下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的假说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内的钙超载、白细胞介素介导作用和细胞凋亡等.但目前对于RIRI的保护及治疗研究有限,本文就国内外有关RIRI的干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方法建立RIR模型,牡荆苷组大鼠建模后每日按照25 m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及其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 1h再灌注 1h组、缺血 1h再灌注 2h组、缺血 2h再灌注 1h组和缺血 2h再灌注 2h组。每组各取 10例测试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 01)。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升高和视网膜水肿,是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Edaravone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Edaravone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Edaravone治疗组均采用前房加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Edaravone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行腹腔注射Edaravone(3 mg·kg-1),恢复灌注30min后再行腹腔注射Edaravone (3 mg· kg-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未见Bcl-2和Bax表达.再灌注后24h,模型组Bcl-2表达为0.406±0.022,Bax表达为0.661±0.034,Bcl-2/Bax为0.609±0.015;Edaravone治疗组Bcl-2表达为0.581±0.031,Bax表达为0.491±0.017,Bcl-2/Bax为1.104±0.094.与模型组比较,Edaravone治疗组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 Edaravone对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1-2表达及下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七叶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七叶甙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电图 (ERG)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 1h ,然后再灌注 ,同时向腹腔注射七叶皂甙钠及异搏定 ,比较再灌注后 1h、6h、12h、2 4h、4 8h、72h视网膜ERG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 6h后 ,七叶甙组、异搏定组视网膜的ERG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有明显的提高 ,而七叶甙组和异搏定组相比 ,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七叶甙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ERGb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Fas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视网膜神经纤维中微管及线粒体清晰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核大,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再灌注损伤后RGCs核膜肿胀,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可见凋亡小体,神经纤维中微管模糊、减少甚至消失,以再灌注后24h为甚;(2)再灌注后6h,bax表达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3)bcl-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纤维层及内核层有微弱表达,各个时间段变化不明显;(4)Fas表达改变与bax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是引起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其损伤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G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楠  刘业滋 《眼科新进展》2000,20(2):112-113
目的 动脉观察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G的b波的变化。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加压法使前房内压力高至16KPA,维持1小时,再灌注后的第2、7、14天分别记录真ERG,与缺血前ERG相比较,观察B波的变化幅度。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ERG的B波已经开始下降,随时间延开,B波振幅呈性、进行性下降。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再灌注呈持续性、进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