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 ,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般发生在术后最初 3个月内 ,发生率约 3 0 %~ 5 0 % [1]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多属细胞免疫应答 ,但体液免疫也有较大的作用。IL 1 0可以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但对B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 ,能增强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分子是引起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而T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是启动细胞免疫的基础。目前认为 ,同种异体抗原的直接识别途径介导急性排斥 (AR) ,而间接识别途径则介导慢性排斥 (CR)。在AR移植肾组织中 ,数种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分子表达上调。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表面受体与其相应分子的结合导致抗原特异性CTL的产生。小儿器官移植AR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移植术后第一年内 ,4 5 %活体肾移植患儿和 6 0 %尸体肾移…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临床和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判断预后。方法:根据移植肾病理将32例早期急性排斥患者发为急性血管性排斥(AVR)组和急性细胞性排斥(ACR)组,通过临床、移植肾病理和免疫病理变化的对照研究,观察分析AVR患者血清肌酐、肾组织病理和的变化特征及其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1978年6月 ̄1997年12月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500例,发生AHR64例(4.27%)。结果:除1例对症处理外,其余移植肾均于术中或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对15例在短期内作了再次移植,10例(66.7%)取得成功。结论:HAR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体液排斥反应,目前对其治疗尚无良策,一旦发生应尽早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摘要1.1 病史 患者男性 ,5 4岁 ,高血压病史 5年 ,肾功能不全 4年 ,首次肾移植失败 3 5年 ,准备行再次肾移植于 2 0 0 2 0 3 2 6入院。缘于 1997年自觉头痛 ,当地医院测血压 2 2 7/17 3kPa(170 /130mmHg) ,不规则服用降压药 (心痛定、开搏通等 ) ,血压控制仍不理想 ,最高达 34 7/2 0kPa(2 6 0 /15 0mmHg)。 1997年10月发现浮肿 ,并有胸闷 ,心慌 ,夜尿增多等现象 ,当地医院查尿蛋白 (4+ ) ,管型尿 ,血肌酐 (SCr) 380μmol/L ,以“高血压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对症处理 ,疗效不佳。 1998 0 9 2 6…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自 1999年用于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以来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良好地防治效果。RPM虽然化学结构与他可莫司(FK5 0 6)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及防治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 ,与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抗排斥药物FK5 0 6,环孢霉素A (cyclosporineA ,CsA)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 ,MMF)等都明显不同[1~ 3 ] 。本文主要介绍RPM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 ,常见的毒副作用 ,以及临床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8.
肾移植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如果受者体内出现新的针对供者特异性的HLA抗体 ,通常称为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 (acutehumoralrejection ,AHR) ,其发病率为 4 6%~ 6 8%。AHR临床表现为移植术后早期急性难治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 ,并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和血清学特点 ,从发病机制上讲 ,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排斥反应。AHR预后较差 ,常导致移植物丧失功能。近年来 ,由于抗HLA抗体检测技术的进展 ,以及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联合FK50 6、霉酚酸酯、γ 球蛋白或15 脱氧腈胍素等新型免…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AR)多数发生于术后 3个月内 ,其严重影响移植肾的近期和远期存活。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骁悉 (MMF)可以降低 AR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现将我院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 MMF的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取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3年 1月肾移植患者10 8例 ,均为首次接受同血型尸体肾移植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0 .10 ,未发生超急排斥、加速排斥、肾小管急性坏死者。随机分为两组 ,MMF组 6 6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2 5例 ;年龄 2 3~6 5岁 ,平均 38.6岁 ;病程 1~ 8年。硫唑嘌呤 (Aza)组 4 2例 ,男 2 6例 ,女 15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0.
11.
肾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肾组织C4d的沉积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肾组织C4d的沉积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AR)、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6 6例肾移植AR患者 ,其中急性间质性排斥 (AIR) 30例 ,急性血管性排斥 (AVR) 36例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C4d的沉积 ,并与临床表现、移植肾组织病理改变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①正常肾组织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无C4d的沉积。AVR患者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IR患者 (5 6 %vs6 7% ,P <0 0 1)。②在C4d阳性AVR患者中 ,女性患者明显高于C4d阴性患者 (P <0 0 5 )。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升高的发生率 ,C4d阳性患者也明显高于阴性者 (45 %vs1 2 % ,P <0 0 5 )。③AVR患者C4d阳性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6 %vs13% ,P <0 0 5 )和移植肾失功的发生率 (35 %vs6 3% ,P <0 0 5 )均明显高于C4d阴性者。④ 4例C4d阳性AVR患者在接受抗排斥治疗后 ,有 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重复肾活检显示肾组织C4d沉积亦随之消失。  结论 :移植肾组织C4d沉积的发生与排斥反应的类型有关 ,体液免疫反应亢进者发生率高。存在致排斥发生高危因素者发生率高。AR伴肾组织C4d沉积者预后不佳。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在逆转病情的同时 ,使肾组织C4d的沉积随之消失。移植肾组织C4d检测对于提高排斥  相似文献   

12.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预防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 (AR)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采用RPM、环孢素A(CsA)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RPM首次负荷剂量 6mg/d口服 ,第 2天开始改为维持剂量 2mg/d。肾移植术后 4 8h内给予首次剂量 ,在给予CsA后约 4h服用RPM ,并持续使用至 12个月。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药谷值浓度 (Co) ,调整RPM和CsA剂量。  结果 :术后 1、3、6个月 ,全血RPMCo分别为 (5 12± 0 2 1) μg/L、(6 39± 0 73) μg/L、(5 18± 0 12 ) μg/L ;CsACo分别为 (2 5 1 6 8± 98 3) μg/L、(2 2 4 92± 88 9) μg/L、(10 1 91± 5 9 31) μg/L 16例患者完成 6~ 12个月的随访 ,提前中止治疗 9例 (中止原因包括 2例进食困难和腹泻 ,1例体重明显减轻 ,3例肝毒性反应 ,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 2例并发肺部感染 )。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和移植肾丧失 ,AR 2例 (占 12 5 % ) ,分别发生于术后第 12天和 2 6天 ,经肾活检病理证实均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 ,仍维持RPM 2mg/d治疗。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症状 (恶心 2 4 % ,呕吐 2 4 % ,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12 % ,进食困难 8% ,腹泻 12 % )和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37 5 % ,高甘油三酯血症 31 5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AR)时CD40及其配体(CD40L)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0例正常肾,12例无急性排斥(N-AR)及24例AR移植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肾间质中CD3,CD68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AR组肾间质CD3,CD68细胞数较N-AR组和正常肾明显增高,与此相一致的是间质CD40^ ,CD40L^ 细胞数也较N-AR组明显增高,AR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分布不同,间质淋巴细胞以表达CD40为主,CD40L表达以肾实质细胞表达为主,结论:CD40/CD40L在AR移植肾组织中的原位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可能与其参与AR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RS amplitude of the autonomous 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 (IMEG) and the maximum slope of the descending T wave (Tslew) of the ventricular evoked response (VER) for surveillance of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R)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Methods

Forty rats underwent heter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including ten isograft (isograft group) and 30 allograft (allograft group) recipients. Autonomous IMEG and VER were recorded with epicardiac pacing leads. Isograft recipients were sacrificed on postoperative day 7 and allograft recipients on postoperative days 3, 5 and 7. Graft heart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the corresponding time points.

Results

Postoperative QRS amplitude and Tslew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he allograft group, but were unaltered in the isograft group. Decreases in the allograft group QRS amplitudes and Tslew values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At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of 90%, Tslew had 94.74% sensitivity, 81.82% specificity, 82.61% positive and 9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QRS had 68.42% sensitivity, 90.91% specificity, 92.86% positive and 62.5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at its optimal cutoff point of 72.3%.

Conclusions

The QRS amplitude of the autonomous IMEG and Tslew of VER are reliable markers for monitoring AR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一年后急性排斥反应 (晚期急性排斥 )的临床、病理、抗排斥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方法 :将肾移植一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AR)的 83例患者列入本研究对象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MP) 0 5g/d冲击治疗 ,连续 3天。然后以环孢素A(CsA)切换成普乐可复 (FK5 0 6 )或霉酚酸酯 (MMF)替代硫唑嘌呤 (Aza)。根据抗排斥治疗效果 ,判断疗效和预后。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4 3 6 (13~ 6 4 )个月 ,晚期AR发生率为 18 9%。移植后一年 1、2、3次发生AR者分别占 6 5 1%、2 5 3%和 9 6 %。其中有症状性排斥和无症状性排斥反应各占 5 6 6 %和4 3 4 %。有症状性AR患者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 (6 1 7% )。 7 6 %的患者于移植后一年擅自减用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导致免疫抑制不足发生排斥反应。 83例晚期AR经抗排斥治疗 ,87 9%获得缓解 (2 7 7%完全缓解 ,6 0 2 %部分缓解 ,12 1%治疗无反应 )。首次发生AR者经冲击治疗 ,35 2 %完全缓解 ,6 4 8%部分缓解 ;2次排斥反应治疗缓解率为 81 0 % (完全缓解 19 1% ,部分缓解 6 1 9% ) ;3次AR抗排斥治疗效果极差 (无反应者高达 75 % )。晚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ACR)组抗排斥治疗后 ,5 4 8%完全逆转 ,4 5 2 %部分缓解 ;ACR 慢性排斥反应 (CR)组 14 2 %抗排斥逆转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注射剂与环孢素(CsA)和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免疫抑制方案为MMF(注射剂及口服剂)联合应用CsA和类固醇激素。观察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程度、人/肾存活率、临床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移植肾均存活,82例受试者除1例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外,其余在移植术后3个月的血肌酐和尿量均满意,生命体征、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有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排斥率为7.32%,经相应治疗后均缓解。有15例受试者16次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均转为正常。1例血白细胞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缓解。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3%。7例受试者出现机会感染,发生率为8.53%,经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后均痊愈。未见胃肠道副作用。结论:MMF注射剂有效,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特别适用于术后早期不能口服药物的肾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尿中前列腺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测定了3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16例尿毒症患者尿中前列腺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尿中前列腺素的变化,尤其是TXB2的变化是监测肾移植早期排异反应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Vitamin D may act as an immune modulator in experimental and hum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t these data are yet to be confirmed in human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Aim: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liver allograft cellular rejection (ACR) and pretransplant serum vitamin D concentration or post‐transplant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Method: We studied 133 LT recipients who underwent two per protocol allograft biopsies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plus on‐demand biopsies as clinically indicated. ACR estimate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Banff scheme in biopsies obtained along two follow‐up periods: (a) from the transplant operation to the end of the second month (0–2 months); (b) and from the third month to the end of the eighth month (3–8 months) post‐LT. Results: The median pretransplant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 was 12.5 ng/ml; 40 patients had concentrations ≤12.5 ng/ml, of whom six had ≤5.0 ng/ml. Seventy‐nine recipients received oral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to treat post‐transplant osteoporosis. In the 0–2 months period, moderate‐to‐severe rejection episode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ytomegalovirus reactivation (P<0.005) and progressively lower pretransplant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P<0.02). Early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lack of ACR (P<0.05).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vitamin D may favour immune tolerance towards the liver allograft.  相似文献   

19.
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风险明显增加.针对供者的特异性抗体及记忆性T细胞在高敏受者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制约移植成功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寻找有效的脱敏方法是当前移植临床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总结分析接受脱敏疗法受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当前临床脱敏方法的效果,包括急、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新型脱敏制剂的使用及高敏受者治疗策略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治疗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AAR)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5天内经移植肾活检发现均存在血管内膜炎、小管炎及小球炎。将患者环孢素A(CsA)切换为FK506,并给予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结果:FK506起始剂量为1.5mg/(kg.d),调整剂量,使FK506谷值浓度维持在5~15ng/ml之间。在给予:FK506治疗10~19天后患者血肌酐(SCr)开始下降,治疗20~39天后SCr降至正常或稳定在134~157μmol/L之间。患者少尿过程中均给予CBP治疗,无一例出现心衰、肺水肿及电解质紊乱。3例患者分别在间隔6、6、2个月后行重复活检术,组织学结果提示肾小球炎、间质小管炎及血管内膜炎较前有明显好转。结论:FK506联合CVVH治疗能有效逆转移植肾A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