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了解在危机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招募大学生13人举办成长小组,进行4个主题的心理干预。结果 非典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小组咨询可促进成员增强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提升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论 危机事件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心理困扰;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回顾、理解、反思和引导;小组咨询是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232名初中学生施测普通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1)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2)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事件需要透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透过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是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4.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将毕业的医科大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就业分配双重压力。本文对173名毕业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及其它问题与多项心理症状有关。1对象和方法对象: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我校第一临床学院五年级大学生173名,男113名、女60名;年龄20~24岁。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1]进行集体测验,给予统一指导语,受试者独自完成量表。SCL-90表中每题按1~5分计,资料分析在PC-486计算机上运用SYS-TAT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生活事件与心理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27例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分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受到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20,P=0.002),女生的自我效能较低.②相关分析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效能与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生活事件总分、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分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β系数分别为-0.402,0.178,0.166.④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和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路径系数为0.07-0.08.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情绪的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通过生活事件本身,还要通过自我效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之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意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危机脆弱性量表和自我压弹力量表对847名初高中学生调查.结果 ①自我意识与危机脆弱性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1),与自我压弹力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上招募及心理普查筛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随后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3.05,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2.56,P0.05)、积极应对(t=-2.61,P0.0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有极端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状况,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的157名未成年犯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成年犯生活事件发生频度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的是: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72.0%),与人打架(68.8%),被人误会或错怪(66.2%),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63.1%),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62.4%);②不同受教育程度未成年犯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③不同职业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分、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5,2.491,4.308,2.548;P<0.05或0.01);④不同刑期未成年犯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3,2.888;P<0.05);⑤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父母离异时间、不同抚养对象、不同犯罪类型未成年犯ASLEC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Pearson相关分析示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现正相关(r=0.175,0.246,0.162,0.214;P<0.05或0.01)。结论未成年犯负性生活事件多来自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人打架、被人误会或错怪、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等,其中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是农民、学生、刑期≥3年的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的频度与受影响的严重性更高,其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导因素与心理机制.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法对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班级(年级不作限制),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成瘾率检测,以50分为界将被试划分为成瘾组(n=49)与正常组(n=308).对比两组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相似文献
11.
重要内容是了解咨询改变过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对咨询过程中关于重要内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自1985年以来的重要内容研究,对以往研究的局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SARS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模式及疗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北京解放军小汤山医院SARS患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和影响因素 ,探索对封闭环境下急性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 :总共 680名SARS患者 (其中男性 3 79名 ,女性 3 0 1名 ) ,对 483名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 ,包括电话心理咨询 (主动和被动 )、文字材料自我调适以及面对面危机干预 (临床医务人员和心理医生 )。采用SCL -90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并采用自编的“心理干预效果评定表”对干预对象进行干预效果评定。结果 :患者入院时SCL -9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地方常模的分值 ,差异有显著性。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CL -90各因子均分没有明显差异 ,而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CL -90各因子均分相比 ,在多个因子上干预组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 1~ 5 7,P <0 0 1~ 0 0 5 )。其中患者主动电话咨询的有效率最高 ( 95 7% ) ,文字材料的有效率最低 ( 19 5 % ) ,临床主管医生经过培训后进行临床心理干预的效果和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率都很高 ,均高达 80 %以上。主动求助、被动求助以及文字干预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效果要低于文化程度较高者 ,但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其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SARS患者在接受药 相似文献
13.
北京民众在SARS疫情中风险认知与心理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民众在非典高发期和消退期的风险认知和心理行为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03年5月5日-11日和5月27日~6月7日对北京市民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在疫情后期,北京民众倾向于综合评价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信息后再作出判断;在疫情高发期,民众更多关注的是非典作为一种疾病本身的可控性,而在疫情消退期,民众更多的关注非典的传染性;在疫情高发期,对负性信息的关注能够显著提高民众的风险知觉,风险知觉能够显著预测我们提出的正性和负性预警指标;但在疫情后期,这种信息能够显著降低民众的风险知觉,风险知觉能够预测负性的预警指标,但对于正性预警指标不再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在疫情后期,北京民众对信息的关注逐渐理性化,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风险知觉,风险知觉对预警指标的预测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83例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外,还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以乳腺癌患者防御方式(DSQ),社会支持(SSRS)为指标,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防御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心理干预后,对两组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多地采取积极防御方式,较少地采取消极的防御方式(P〈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等方面较心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能够使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增加,从而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团体辅导在解决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中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CL-90进行前后测;对团体中的部分成员进行随机访谈。结果SCL-90人际敏感因子(t=3.35,P<0.01)、偏执因子(t=4.22,P<0.001)、敌对因子(t=3.53,P<0.01)、抑郁因子(t=3.02,P<0.01)、焦虑因子(t=5.77,P<0.001)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个案访谈同样显示了团体成员在辅导前后的巨大变化。结论团体辅导对缓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SARS应激下不同应对策略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解SARS应激下人们应对策略的特点 ,及其在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使用应对策略量表和针对SARS自编的行为习惯变化问卷 ,对 388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SARS应激下 ,人们普遍以问题中心策略应对 ,并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策略 ,而且这种倾向没有性别差异 ;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行为习惯的变化没有发现与应对策略有对应关系。结论 :SARS应激下 ,人们更多采取了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 ,不同策略对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改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山西某艾滋病比较集中的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情绪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等方面的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进行调查。结果①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组即研究组(分别为23.45±11.32、11.37±4.37)与普通儿童组即对照组(分别为22.53±11.08、11.40±4.38)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积极应对得分上,研究组(19.61±6.40)与对照组(22.70±5.28)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研究组(分别为9.30±2.92、24.11±3.97、41.83±7.01)与对照组(分别为10.81±2.71、25.75±3.75、45.34±6.4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以及心理韧性总分得分上,研究组(分别为3.58±0.80、3.55±0.92、93.97±14.06)与对照组(分别为3.84±0.66、3.79±0.74、97.69±11.6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儿童相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社会支持的获得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其积极应对的能力和心理韧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非典”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寻求长时间应激状态下平稳过渡的正确教育教学方法。方法 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衡水师专生物系246名18~22岁的大学生。结果 “非典”对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卫生习惯、班级的凝聚力等都有极显著影响,对学生间的密切接触程度、作息规律无显著影响。结论 针对“非典”在诸多方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而导致学生因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产生的焦虑,学校、家庭、教育部门需共同合作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摆脱焦虑,使其纳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也越高(F=27.48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r=0.290,P0.05),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也越高(F=15.395,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