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庞世荣 《广西医学》2006,28(7):990-992
目的了解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知晓率为55.44%;预防途径正确知晓率仅为30.43%.结论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知水平,仍应进一步改进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泉县外出农民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况,为制定当地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外出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时间,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108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 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单个知识点知晓率在71.3%~98.1%之间,5题知晓率和14题知晓率分别为51.9%和35.2%;在与性伴的性行为过程中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 外出农民工是HIV感染的潜在高危人群.应加强针对该人群设计实施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羁押人员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探讨羁押人员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模式。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羁押在昆山市看守所的羁押人员的HIV防治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对2005年以来所有新进看守所的羁押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自2005年以来昆山市共对羁押人员HIV抗体检测17 115人HIV抗体检出率为0.093%。羁押人员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63.96%,其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4.76%,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0.09%。其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和互联网上获得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渴望通过观看录像、宣传材料和专家讲座来了解性病艾滋病知识。结论昆山市羁押人员艾滋病的感染率较高,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较低。通过健康教育、监测检测、流动人口管理、警务人员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多部门合作等综合防控措施是预防控制羁押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辖区内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行为特点,普及艾滋病防控知识,探索提高防控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对抽中社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500人,有效问卷500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 6%;居民对艾滋病的性、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等一般知识平均知晓率达94. 1%,比非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高9. 1个百分点。本次调查不同性别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以探索适应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沧县职教中心的225名学生及沧县人才劳动力输出培训地的201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流动人口中职教中心学生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学生总体知晓率高于务工人员。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无明显差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职教中心学生明显高于务工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人群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均偏低。非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中,以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最高,且两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人群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非常低。同时两人群均缺乏对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及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结论调查表明,我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还很欠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龙岗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方法对2011年3月我们对某工厂3个车间的外来劳务工885人开展了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5.5%;(2)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6.4%),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知晓率较底(43.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的知晓率低.应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方法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前来进行健康查体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后现场匿名回答,不予任何提示。结果有效问卷384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68.1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5.26~86.20%,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知晓率为87.24~11.98%。结论今后应加大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力度,加强低文化层次、低年龄组(尤其是20岁以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都匀市强制性戒毒人员的吸毒特征及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向吸毒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都匀市372名(男248名,女24名)正在进行强制性戒毒的吸毒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平均年龄(31.39±8.79)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8.6%);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为主(70.70%),26.61%的吸毒者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1.72%。结论:强制性戒毒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培养其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校园环境对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于第1学期前后及第3学期对2005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入学时与第1学期结束时相比较,学期结束时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第3学期仍保持较高的知晓率。结论校园环境对医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有正面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17
目的了解南海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海区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计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在4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显示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四类人群对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有较高的知晓率,而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的前三位为电视、报刊和免费宣传栏。结论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差异,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广大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利用农村广播和宣传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结果宣传前农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4%,宣传后1年和2年分别为80.0%、83.0%。宣传前后知晓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135.12,75.83,p<0.01)。结论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和张贴宣传画,开展农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一项投资少、覆盖面大、宣传方式好的宣传方法,值得在有广播条件的农村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洪培昆  曾献礼  赖青波  谢翔  张伟 《吉林医学》2010,31(36):6735-6737
目的:了解晋江市流动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的要求,在晋江市建筑工地、企业/公司、餐饮宾馆和劳务市场等场所开展流动人员艾滋病监测工作,分析目标人群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态度以及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此次监测共调查了400名流动人员,平均年龄(29.90±10.39)岁,20~49岁之间的人员占总调查数的82.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9%(116/400);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00%,其中以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知晓率为最低,仅47.00%;有性经历的有246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14人,占5.69%,"有时使用"的有49人,占19.92%;实验室检测发现了梅毒抗体阳性3份,HCV抗体阳性1份,未检测到HIV抗体阳性标本。结论: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极有可能会成为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桥梁式人群,需进一步加大和改进晋江市的宣传干预策略,努力提高该人群的防艾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高危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76名从业人员中,总体知晓率为74.83%,仅256名能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占14.41%;对“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为89.69%,而“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为38.18%。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其次是报刊、书籍、各类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广播、朋友、医生、咨询服务等。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有一定程度认识,但是了解不够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的防艾知识宣传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对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态度,评价开展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疫情报告和职业暴露处理措施等.结果 关于HIV/AIDS传播途径的认识,性行为可传播等14个问题,教育前后知晓正确率提高的有13个问题,正确率提高1.06%~20.65%,降低的有1个问题;对于HIV/AIDS预防措施的认识,问卷里设计了洁身自爱、不性乱等4个问题,正确率提高8.7%~38.05%,对HIV/AIDS一般情况设计了听说过艾滋病等14个问题,教育前后,回答正确率提高的有13个问题,没有提高的有1个问题,正确率提高2.17%~36.96%.结论 对农村卫生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较好的效果,但仍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可能由于农村卫生人员业务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有关,说明仅开展1次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继续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番禺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番禺区娱乐场所的400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调查和监测。结果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3.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本地工作时间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关(X^2=13.694、10.151,P〈0.05)。结论番禺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于低年龄和流动性强的女性性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和跟踪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还要进一步强化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油田居民对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程度。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油田居民2619名,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防治态度、行为以及获取有关知识的途径等进行调查。结果:对我国规定管理的性病种类知晓率53.8%;性病传播途径知晓率62.5%;经性交和输血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1%、62.3%;性病的危害性知晓率59.0%;性病的预防措施知晓率59.1%。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报刊(81.4%);电视(48.8%)、科普小册子(40.7%)和宣传画(40.0%);87.7%的人认为性病/艾滋病可以预防;57.5%的人认为感染性病后首选公立医院就医。结论:应进一步开展多样的性病/艾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以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商业性行为女性群体(CSW)开展行为监测,为评估干预效果及今后制定对该人群有效干预措施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可参考的依据。方法按照艾滋病(AIDS)综合监测方案对CSW进行行为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艾滋病关键传播知识知晓率87.95%,但目标人群在综合知识上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这一关键传播知识的错误率很高。最近1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72.4%,性病检查比例为49.6%。结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目标人群需求制定可行的干预计划,进一步提高干预的质量,为目标人群提供多种服务(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性病服务、自愿咨询检测、培训等),并根据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在制作及提供IEC材料方面应根据知识掌握情况注意侧重点,可接受性及发放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自编KAP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某大学学生和部分教职管理人员。结果定量调查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生理知识,联合国艾滋病高级会议(UNGASS)指标5个题目的正答率在37.4%~81.8%之间;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22.6%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29.8%的学生认为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学习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定性调查所获信息与定量调查结果相似。结论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健康教育既紧迫又有有利的基础,对大学生的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三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3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及艾滋病专业知识的调查,利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在3个地区共调查了144名工作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7.2%;预防方法知晓率为75.7%;经血、性行为及母婴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6%;传播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1.9%;艾滋病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8.3%;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37.5%;而5.6%的工作人员认为被查出艾滋病毒感染应该通知感染者的配偶,而60.4%的人愿意为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基本知识,但艾滋病专业知识十分缺乏,应该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性病/艾滋病传播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性病/艾滋病(STD/AIDS)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干预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对在美容美发店、宾馆、浴城等娱乐场所从事卖淫活动的女性服务人员进行体检、STD/AIDS检测、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中,STD检出率为38.31%,未检出HIV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40%;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以未婚低龄为主,文化程度低。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是性病/艾滋病传播高风险人群,在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基本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控制STD/AIDS的传播蔓延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