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痛导尿在全麻病人恢复期的不适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集2006年6~12月110例无痛导尿的全麻病人,对其麻醉恢复期因导尿管引起的躁动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减少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110例接受无痛导尿的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分析,其中对照组55例,躁动发生率为72%;干预组55例,躁动发生率为4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术前访视方式及麻醉诱导前与病人沟通,可不同程度降低病人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在多系统、多器官上发育不成熟,发生术后躁动的危险性大,躁患儿往往出现较高的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从而增加内出血的机会;躁动时的体动挣扎会危及缝合线、引流管、各种导管等,从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甚至出现意外伤害及自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8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1080例中有150例发生躁动(13.88%),其中疼痛占(44.66%),尿管刺激占(36%),气管导管刺激占(14%),其他因素占(5.33%);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不同,其中胸外科最高(33.2%);结论熟悉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对术后恢复期护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医药》2013,(2):140-143
<正>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麻醉苏醒期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1]。全麻苏醒期躁动严重影响麻醉复苏的质量。因此,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成为麻醉医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比目前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43例腹腔镜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躁动持续时间、躁动评分以及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9.09%、躁动评分(1.4±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09%、(2.7±0.7)分,镇静评分(2.1±0.6)分高于对照组的(1.2±0.8)分,躁动持续时间(7.6±1.4)min短于对照组的(11.7±1.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时间为(9.1±3.2)min,拔管时间为(12.2±3.0)min,与对照组患儿的(9.5±3.4)、(13.3±3.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可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术的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30例),地佐辛组(33例),芬太尼组(32例)和曲马多组(29例)。观察恢复期的躁动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记录苏醒和拔管的时间;测量拔管即刻(T0),拔管后半 h(T1/2),1 h(T1)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结果4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组躁动发生及评分均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 P<0.05),地佐辛,芬太尼和曲马多组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高辛的疼痛改善作用较曲马多明显,镇静作用较芬太尼效果好(P<0.05)。结论地佐辛能够有效的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危害性较大,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1])。患者出现肢体无意识活动、挣扎、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等临床表现~([2])。躁动患者的体动和挣扎可使腹腔引流管、导尿管、输液通路及气管导管等脱出,有时甚至引起切口出血、撕裂、污染等,也可能发生患者自伤、坠床等意外伤  相似文献   

8.
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患者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出现不适行为,如肢体无意识乱动,挣扎,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躁动不安虽然是短暂的,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的成败,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对我们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原因和相关的护理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是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护理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苏醒期的患者有的可在短时间唤醒,有的则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躁动的患者往往出现肢体无意识的动作,情绪上极为狂躁,表现为兴奋、烦躁、挣扎、企图拔除气体导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1].术后躁动严重时,会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加强苏醒期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引发患者躁动的不同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方法,减少躁动对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并构建术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乐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20例患者,根据术后麻醉恢复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发生组(56例)和未发生组(16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效能。结果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疼痛、血氧饱和度(SpO2)是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O2、术后镇痛是影响因素中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指导临床甄别高危人群,为患者的防治提供重要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但麻醉恢复期躁动是否为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PO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儿18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68例、芬太尼组(C1组)68例和生理盐水组(C2组)52例。三组患儿均在术前1周停用镇静类药物,术前常规准备。术毕前10 min开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10min),C1组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C2组给予生理盐水5 m L静脉注射,镇静期间患儿若出现体动或躁动则给予追加异丙酚2 mg/kg辅助镇静。观察和记录三组患儿镇静期间的生命体征、追加异丙酚次数、Riker镇静躁动评分、人工辅助通气次数、拔管时间、出室时间等。结果:三组患儿术后呼吸循环变化均无明显异常,心率(HR)、血压(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D组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择期手术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不静脉注射地佐辛.结果 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对照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剂量采用0.1 mg/kg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术后恢复期躁动的护理。方法选取在本医院进行手术的患儿148例进行本次研究,将患儿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儿术后恢复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加强术后恢复期躁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期躁动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后躁动总发生率(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5%),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P <0.05)。结论小儿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术后恢复期积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保证了患儿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陆婷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22-12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室危重患者躁动原因,探讨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发生躁动的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86例患者的躁动原因得以早期发现及处理,无护理学并发症出现。结论: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早期发现神经外科监护室危重患者躁动原因的重要因素;早期去除躁动病因,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手术后进入恢复室后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院自2008年1~11月共实施全麻手术3468例,有300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躁动,笔者分析了发生躁动的原因,总结了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小儿七氟烷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吸入2%~3%七氟烷,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5μg·kg-1·min-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20 min,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和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记录患儿清醒时(T1),拔喉罩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躁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T1~T4时地佐辛组MAP降低,HR减慢(均P<0.05)。地佐辛组躁动发生率为17%(5/30),低于对照组[60%(18/30)],躁动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患儿少于对照组(0例vs.15例),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0.1 mg·kg-1可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王虹  杨光耀  马晓静  姜博  赵建辉 《河北医药》2013,(13):2011-2012
小儿眼科手术一般均采用气管插管或插喉罩全身麻醉,且手术时间短,并要求术中麻醉深度易于调控,麻醉苏醒期安全平稳。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ng,EA)是全麻苏醒期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兴奋、躁动等不适当行为,如四肢无意识活动,哭喊、呻吟、语无伦次等,其中小儿的发生率较成人更高。虽然EA大部分为自限性、暂时性,但如不重视却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ICU躁动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对30例躁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全、有效的监测及护理体会。结果经过严密的监测、观察、治疗和护理,24h躁动控制15例,24~48h躁动缓解9例,6例〉48h逐渐好转。结论根据躁动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治疗、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疗效,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瑞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303-2303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是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之一,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很多后续的并发症。为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对我院782例全麻患者苏醒期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